摘 要:
关键词: 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研究中,我以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为抓手,以语言学科策略的探究为目标,结合语言教学的特点,通过对资源利用、动机引发介入、情感共鸣、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的四步策略,取得显著成效,现做如下论述。 第一步:资源利用拓展策略 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基于此,我将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使其突破限制、纵横时空、海纳信息,将人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包罗万象的知识交汇显现在网络世界中,全方位拓宽幼儿的视线。 如在大班语言谈话活动《亭林路风情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进幼儿对昆山亭林路的了解,丰富社会性认知,我有效地拓展了教育时间资源:即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了实况DV,浓缩参观过程;并拓展了空间资源,在教学时登陆“昆山视窗”等网站,使幼儿获得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幼儿的反馈显得更真实生动,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又如在组织大班诗歌教学《祖国山河》时,我将收集的许多网络素材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朗诵黄河段落时,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便展示出了黄河时而波浪不惊、打着旋涡、缓缓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汹泳澎湃,浊浪滔天的风光。活动加大了信息的纵深感和开阔感,孩子们兴趣盎然,犹如身临其境,更是产生了强烈的朗诵、表达愿望,并向更广博的情感领域持续延伸。 第二步:动机引发介入策略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步。是否所有的语言教学都必须辅以信息技术手段来调动积极性呢,这倒未必。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如枯燥需诱趣,难点需解决,范围需拓展,微观需再现,宏观需概括等,这些往往便是良好而有效的介入时机。反之,在上述状态下介入,相信必能调动幼儿的良好学习动机,这是相辅相成的道理。 如在语言故事教学《桃树下的小白兔》中,我在初次欣赏时只是展现静态的画面,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幼儿能安静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而在分段学习时,我运用微观再现的方法,将桃花变成的发夹、信封、花被等图片放大,并且一幅幅排列,便于幼儿观察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当幼儿记忆出现中断或表达不清时,点击某一小画面又可将该画面内容进行重复演示,从而更好地让幼儿记忆、理解整个故事内容,有效化解了教学难点;在活动的最后阶段,也就是枯燥需诱趣之时,我才播放有对话声效和动态画面的多媒体课件,再次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幼儿建立完整的概念,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有效性。 又如大班谈话活动《多彩的广告》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软件截取了一段电视广告片,在幼儿讨论之前供幼儿观看。由于贴近幼儿生活,他们在收看时特别活跃,相关的经验都被调动起来,主动展开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话。 第三步:情感互动共鸣策略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有利于形成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有效形成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 比如大班绘本阅读《爱心树》教学过程中,要求体会“树”和“少年”彼此复杂的情感,这些细腻、复杂的情感很难言传,但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语气、优美音乐于一体。整个绘本在淡淡的忧伤中娓娓道来,幼儿敏感、纯真的心灵被深深感染,师生、生生间产生了深切的共鸣。我把握住这一契机循循善诱,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又如在中班语言活动《蓝汽车》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呈现了一片蓝色森林的独特画面,伴有悦耳的音乐和优美的故事旁白,孩子们一下子沉浸在童话般的世界里,心中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对教师接下来的提问十分关注,发表想法的愿望被大大激发,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起伏变化着。第四步:教学评价结合策略 群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张扬个性的时代呼唤个性化的教育。大班化教学所带来的弊端便是整体性流程中个别性的忽略。而信息技术教学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尤其在教学评价中,能实现群体与个别的兼顾。 如在诗歌《家》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设计:当幼儿集体回答正确后,课件能播放鼓掌音。同时,幼儿还可根据诗歌中的每一场景来点击匹配相应的动物,并可获得相应的反馈。如幼儿选对了,画面中就会传出对该幼儿的表扬:“小朋友你说得真好!掌声鼓励!”从而使诗歌教学在人机交互的游戏中得到强化与练习。通过群体评价和个别评价,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知识传授与信息反馈相结合:在多媒体语言教学中,要组织幼儿视听,就要求幼儿对内容做出反馈。幼儿的反馈过程,就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所以,我在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语言活动的过程中,不局限于狭隘单一的视听享受,而是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媒介,引导幼儿对活动的信息做出积极的反馈,可以是语言交流的表达形式,可以是体态表达形式,可以是绘画表达形式,充分提供孩子获得经验、运用经验、迁移经验的机会。 如组织大班绘本阅读《巫婆与黑猫》的教学过程中,在活动后半部分,我有效融入了音乐教育的元素,在网络中下载了班得瑞的一段名曲,将故事内容编成歌词,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的歌舞表演。在多媒体音乐的渲染下,孩子们通过演唱、动作表演,反馈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表达了对故事的情感体验,取得了绝妙的效果。 分析与决策相结合:教育分析能力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教育决策能力亦能对教学过程做有效调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常有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其在教学评价中帮助师生分析并做出决策,取得显著作用。 如在我组织的小班故事教学活动《毛毛虫》时,便设计了一个有灵活变换程序的多媒体课件,其可以根据孩子选择的结果决定是否深化题型。从毛毛虫吃一个东西直至七个,情节不断深化,难度不等。当孩子回答错误时,课件便重复同类型题目,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屏幕上便可显示更有难度的题目。这种分析和决策并进的循序渐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使幼儿达到其最近发展去区,成效显著。 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语言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有效探索了四步走策略。同时,我认为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语言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声效图像、主体背景、动静方式、出现时机等应结合教材特征和教学需要,形成侧重点。而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时,如何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认知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作者简介:蒋晨作为我园的副园长,本人主持参与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认真负责园内教科研培训,注重积累,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期间本人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双十佳”青年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