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德国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比较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461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培训模式被喻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曾一直是我国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之一。笔者有幸到德国接受专业方面的培训并考察了当地的职业教育。通过访问职业学校、企业、技术职业培训中心,听取有关人员的介绍,与职业学校学生、企业人事部经理以及有关职业教育专家交谈,笔者对“双元制”培训模式的认识比在国内时有了更实际的了解。

  一、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培训模式

  (一)基本特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中的“双元”指学校和企业这两元。它表面上是一种建立在“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教育模式,但其本质是以培养劳动者生产技能与技术为载体的对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模式。就企业和学校所发挥的作用来说,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企业是技术存在的社会场所。同时,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既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解决了教育的部分经费,又能保持与经济技术发展同步,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学徒还可在生产线上学习如何与他人共事,因而能培养出作为雇员的职业责任和敬业精神,毕业后能马上融入社会,适应工作环境,成为熟练劳动者。同时,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带到职业学校里研讨,达到学用紧密结合,知识、技能直接与实际运用接轨。

  (二)教学要求及评估

  在德国,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教材不统一,由培训企业选择。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国家制定的专业教学大纲,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分步实施教学,教学要求不能低于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所谓教学评估,也就是考试,由行业工作协会组成考试委员会进行。考试委员会一般由3人或5人或7人组成,其中至少1人是企业雇主,1人是雇员(行业专家),1人是职业学校老师。表决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严禁舞弊。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学生完成一年半的学习后要参加期中考试。考试时间为7小时,其中1小时是基础知识考核,主要是关于基础原理方面的内容,涉及数学、机械、电气、控制技术等。5小时是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关于机械、电气及控制技术的内容,也有故障排除等。最后还有1小时的综合考核。再经过企业两年的培训后,学生要参加毕业考试。这与其他一般的考试区别很大,有两个部分构成:A部分为实践考试,B部分为卷面考试(理论方面)。A部分考试分两项内容,占总分的 50%,时间为30小时。(1)完成一个项目(或称为任务)由企业出题,一般是企业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经考试委员会审核。每年的试题不同,内容涉及机械、电气、控制三个方面,有专门的试卷,一般为三页。学生根据试题要求完成项目制作。考生在独立完成该任务的同时要做出详细的书面纪录,内容包括:机械、电气、控制原理;所用时间与工作进度;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并达到何种结果;在专业对话中需要什么辅助工具等。(2)面试,时间为30分钟,由学生口头陈述30小时的时间分配,说明这样做的理由。通过提问不但可以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并且可以验证项目是否为学生亲手完成。B部分考试有三项要求,占总分的50%,时间6小时(相关要求见表1)。

  总分满50分为及格。A和B必须均满50分,其中一项不满50分就不能及格。对不及格的学生给予两次补考机会。补考后仍不及格者,5年之内不能重复培训。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资格认证是非常严格的,正因为这样才得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员。国家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后,改革考核方式,将实践技能的考核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考核,在取得考核成绩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竞争能力。

  (三)师资要求

  师资包括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为以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其任职资格是:必须接受两个阶段的大学教育,第一阶段4年的专业学习且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进入2年的第二阶段师范学习,期间有一段实习期。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践课老师,一般为中等教育结业、经过职业培训且具有多年的职业实践经验者,要求在师范学校或技术员学校学习并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其主要任务是上实习课和实践课。德国对教师考核没有定量考核指标,也没有专门人员考核,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反馈评价,但也并不是学生填表,而是看学生在实习工厂的技术表现。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

  以学习领域为主要内容和以行动导向为主要手段,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教学模式。它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职业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它的重点是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理论验证。它打破学科课程的系统化模式,恢复了职业教育的“本来面目”。

www.junzilian.com

  在德国,理论课教学同样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专业实践课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并严格限定学生人数,一般班级人数不得超过30人,小组不得超过8人,一般为3~5人。他们认为“师傅在做示范时,身旁只能有3—5人,多了就学不会了”。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参与。理论教学不搞填鸭式,不搞满堂灌,能少讲的不多讲,能简单的不繁讲,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过程性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今后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干”、“如何干得更好”。

  学习专业教学论时授课教师针对我们这次德国培训的目的,就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他向大家介绍了三天的培训工作安排,接着要求每人写出自己此次德国培训想要达到的目的,然后进行统计、分类和整理出中主要的三类目标。之后将学员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目标题目提出问题,为下一步培训奠定基础。随后,所有学员带着问题走访和参观了德国舍宁贝克Schonebeck职业学校和IFA汽车配套工厂,在参观座谈中去了解、寻找答案。最后,让大家每人就参观学习写出两条最大的观感,并进行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

  三、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通过比较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笔者发现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值得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借鉴的地方:

  第一,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利益共享。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的保障,全德各公司有义务提供对应专业的学生的培训任务,这样做充分地利用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而我国目前尚无此项政策法规,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缺乏沟通。学校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员,企业也不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情况,造成出现职业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这使得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企业针对每个工种还得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利用不合理。虽然德国纯理论的教学深度虽不如我国,但他们的教材中,理论的要求基本由实践决定,较为完善;相反,我们在这方面深度足够,全面不够:对于较先进的技术,我们的各类教材以及职业学校却往往将其列为选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虽然学了许多的理论知识,但整体知识的掌握仍然不够全面。

  第二,德国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用图表来表示教学内容。使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我们看到教室里除了黑板、讲台、示教板、课桌外,还配幻灯机、电视机、电脑,以及必要的实验演示设备、各种教具、实物等。教师都有教高的胶片和示教板的制作水平,解剖的实物教具也非常精致,在教学中运用幻灯胶片的水平也非常高,效果也很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德国很多学校都能实施情景导向教学,在教学中可完全模拟真实环境,比如笔者在Sehoneheek职业学校看到的用于培训售货员的教室,布置成小型超市形式。培训餐饮服务员的教室,也是放置一些餐具,酒柜等,充满温馨情调。这种边学理论边实践的模式,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培训直接与社会接轨,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经验-能力”的整个过程。

  第三,实验设备与实验室的建设。德国职业教育的实验室一般由任课教师负责建设和管理。专业实验室按专业领域分,按知识模块进行建设,配备有完善的安全设备和使用设施,教学媒体和实习设备齐全,设备先进程度能紧跟生产实际,完全能满足教学需要,设备的利用率也很高。我们了解到的实验室大约每天使用6小时左右。不像国内许多学校,一方面教学设备奇缺,另一方面又有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值得深思。另外,德国职业教育的实验室都非常干净整洁,实验设备完好,十多年前的设备器材大都完好如新,学生实验完后都能自觉地整理、清扫现场,保持公用设施清洁。

  第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成功之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参观TBZ中心时,该中心的负责人奎思特先生说:“学生手中不能只是一本书,而应该有钳子和扳手”。在与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发现他们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极为扎实,这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一整套非常完善、详尽的培训大纲,比如电气部分的实训,从最基本的“导线接头制作”开始,逐步加大难度,直到极为复杂的“电气控制柜的安装与调试”,整个实训安排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以行动为导向,既锻炼了学生扎实的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相比之下,我国的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大纲中一般只有两个星期左右的“电子安装实习”,而对于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一般就只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的实验中开出,学生缺乏的是基本技能的训练。越是动手少越怕动手、动脑,学生一方面不具备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得不到很好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很难从大量的理论教学中发现兴趣点,对所学专业的自我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学习失去目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五,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对人素质的培养。在德国,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次负责我们培训的METOP公司,公司名称为“人类—技术—组织—规划”的德语缩写,它提倡以人为中心,把技术、组织:规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企业中人处于核心位置。同样在职业教育中,他们认为人格的训练比技术的学习更重要。人格训练不是靠知识传授来实现的。学生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责任心、独立性、创新性,只能在工作中培养。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要与人格的训练相结合,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进行理论教育也要在德育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并将职业道德融入到实践教育过程中去。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操作规范,管理严格。实训师生统一着装,执行严格的上下班制度,企业要求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学生工作态度一丝不苟。因此在德国,你可以看到职业学校学生的服饰、发型都很奇异、个性张扬,吸烟现象也很普遍,但在工作、学习中他们却表现出非常严格的纪律性,体现出良好的教养来。

  总而言之,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的务实有效、以行动为导向项目教学法的职业培训发展趋势、以人为本哲学理念的切实体现等,是深有体会的,并感受到了德国人顽强、踏实、勤劳、严谨、敬业、文明的优良品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职业教育激发学生潜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