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高校资助机构建设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595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09年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贫困生平均比例约为25%,特困生平均比例约为10%[1]。随着高考招生规模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其资助和教育也日益成为社会和高校的普遍关注。   一、当前高校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资助对象的评定工作难以客观准确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无偿的奖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由学生所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和学生本人填写,但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较低。再次,由于贫困生个性、心理以及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资助中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存在着不贫困的学生装贫困、争贫困的现象与贫困生要面子、拒绝资助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干扰认定工作。   2.资助对象的评定方法容易带来消极影响   首先,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大多数高校的帮困工作都要经过申请、评比、审查、公示等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某些隐私公布于众,给学生带来无形的精神负担和心理伤害。其次,社会上一些善意的捐助活动实施不当,也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有些社会慈善机构、捐助企业为了营造声势,在校内外对受助学生过多的曝光,加大了贫困生的自卑心理。   3.注重“经济脱贫”,忽视“精神援助”和内在发展   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面临着学习困难、心理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多重压力,但我们现行的扶困措施注重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缺乏对贫困生在思想、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且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远比摆脱经济上的贫困要困难和复杂的多。参照国外的资助政策大部分是有条件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完全无条件的资助很少。我国现行资助体系中仍有较大比重补、减、免等无偿资助方式,不利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   二、改进高校资助体系的工作方式   1.改进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方式和工作方法   改进资助方式和评审方法。高校应建立按学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资助基金的制度,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资金的投入。在资助方式上应加大“奖、贷、助”的力度,减少“补”的金额,取消“免”,鼓励贫困生以优异的成绩获取高额奖学金,充分发挥贫困生自强的心理优势,克服自卑思想。此外,应围绕保护贫困生的自尊心来展开资助工作,注重保护受助学生的个人隐私,尽量消除因经济资助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要尽量争取社会资源,设立更多的专项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   2.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精神救助体系   关注经济困难大学生内在精神培养,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自我调节和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关爱贫困生,就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社会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尽量减少对贫困生个体的追踪和曝光,淡化“贫困生”的字眼。大力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给予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强化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   1.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相结合   将诚信教育贯穿至困难申请和助学贷款全过程,如:举行贷款签字仪式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调诚信是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利用校内媒体进行宣传、引导, 开展“诚信” 讨论,开展诚信主题征文、诚信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贫困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无信不立”,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2.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 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报恩,而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感恩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   3.专题教育与全员育人相结合   在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挫折教育、自强感恩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工、财务、就业、教务、校团委等多部门通力配合,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全员资助育人工作新格局。一方面要关注国家资助政策,及时调研、总结国内外高校资助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需求、困难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状况,专门制订工作规划。另一方面要促进全体教职员工关注和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教学情况,使其全面提高。   4.自强自立教育与勤工助学相结合   勤工助学是一种由资助者提供劳动机会和劳动报酬,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目前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项目大多是由学校自身创造和联系的一些适合学生业余工作的岗位,诸如班主任助理、办公室助理、科研助学等岗位,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自食其力克服困难的有效途径。   总之,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共同的努力才能很好的完成。管理者应注重经济困难学生选定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消除评选过程中的负性影响,注重保护同学隐私,在帮助其“经济脱贫”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危机”和“精神援助”。

Zhibomen.Com

同时,高校要加强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教育管理理念,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温暖,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完成学业,更好的成长成才,更好的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桂富强, 宋刚:1994- 2007 年高校贫困生资助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 4) : p62 -65.   [2] 杨安民: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看高校资助体系的改革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7): p108-10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精细化设计,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论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