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声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同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pingyin.cn
[1]高等职业教育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人数规模的急剧扩张激化了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等质量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引发了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巨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在此背景下,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加强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及相关概念简述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国内发展现状 当今,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纵观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深入研究和开展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改革,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课程仍沿用的是理论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针对性较弱。 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得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评价体系;二是尚未形成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的监控模式;三是尚未形成明确、健全的评价质量标准。 为了进一步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区别、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表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紧密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性,因此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以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以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平台,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形式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期安排,将原来的学习计划重新划分,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形成“学——工——学”交替形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传统的教学评价甚至教学质量评价是完全不同的。 (三)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教学组织与教学活动的评价,其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组织者。教学评价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教学计划设计、教师表现、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概括地说,教学评价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关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系统地调查,从搜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判断教学活动的价值和存在的优缺点,并据此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2]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的关系 所谓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和学生依照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共同参与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和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达成传授知识、形成既能的目标的程度,还包括对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态度的培养、个性的完善等方面目标的达成程度。[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是教师、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水平。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比,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是更为多层次、多主多维度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效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还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合作共建的成效和力度,行业、社会对专业的扶持等多方面情况。 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能力考核的重要的两个部分,是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的概念,有助于区别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抓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与核心,建立与之配套的制度措施,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方面的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薄弱环节如下: 1.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方面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相对成熟,校企共同参与的工学结合课堂教学的监控和评价方面相对贫乏,使得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无法对接。 2.高职教育评价内容方面 对高职教学评价内容以理论课及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侧重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堂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但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环节的评价内容还欠缺深入系统的探讨,使得培养模式与评价内容无法对接。 3.高职教育评价范围方面 以校内评价为主,企业、社会、家庭、学生本人及同行等多方面宽范围的评价和反馈不够,使得培养模式与评价范围无法对接。 4.高职教育评价主体方面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应更具多元性。评价主体应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督导组人员、管理人员,还应包括企业专家、实习生主管部门、社会、行业专家、家长等。但当前教学质量评价还往往限于专家学者和教师,行业、企业方面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使得培养模式与评价主体无法对接。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事实上,高职院校工学集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企业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目前存在问题的多种影响因素,此外还有人员、制度、资金以及评价方案本身也对评价体系的构建产生相应的制约。现将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方面: 1.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认知不够 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的顺利有效开展是建立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正确和深入认知的基础上的。保证并提高工学结合教学质量,关键是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这就要求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知和理解教学质量评价的概念。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才能深刻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特性,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各要素,以及开展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缺乏科学规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评价体系运行的载体,是评价得以具体运行和操作的规范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约束参与评价工作的各主体的行为,确定办事的方法和步骤,规范工作程序,从而可以促进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都还停留在听取督导和系部领导对与教师教、学生学的一节课或几个环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整学期的评价依据。或者通过期中或期末教学检查突击完成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评价完成后也很少能够有详尽的评价报告提交给相关评价参与者和被评价对象,只是能拿到一个最终的评价分数与相对应的奖惩结果。被评价对象无法得知自身在哪些具体方面存在缺陷,更谈不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没有发挥出教学质量评价应有的沟通、导向、激励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不规范和不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尤其是工学结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薄弱在适时调控教学管理和改进被评价对象的教学技能、教学手段,以及促进校企合作和提升社会声誉等方面有着明显不足。 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在目前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系统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一)评价准备 评价准备是评价体系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评价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功能主要是规定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程序和组织等评价因素。具体包括确定评价的目标,设计评价项目和准则,设计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确定评价指标的评价量表及评价标准,明确信息采集方法和实施程序等。 (二)组织保障 评价必须有相关的组织保障,应构建以校企主管领导为主导,二级学院(系、部)及合作企业管理中层为实施主体,教研室、企业技术部门为基础,教师与学生、企业技术师傅共同参与的三级网络化组织系统。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挥系统。(2)多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组织能充分发挥作用。(3)根据不同专业工学结合的时间和环境不同及教学需要,合理地安排评价工作。 (三)评价运行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运行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评价运行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包括评价活动宣传动员、收集真实信息、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综合性的评价结论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督导制度、学生评价制度、企业专家评价制度、行业企业评价制度、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评价运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得以良性发展。 (四)评价调控 评价体系中的调控系统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评价活动进行调解和控制,其作用是能够有效识别影响评价活动的环节和因素,并采取一定的修正措施,保证评价活动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并解决实际问题。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的过程,更是一个校企双方的共同调整的过程。它有比较严格的程序,能够较全面、科学地判断信息的客观性,从而有助于及时调控教学目标,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问题,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 (五)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对象,使教师、学生及企业参与人员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整个评价体系以及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需改进的地方等信息都是由该环节反馈给评价活动的管理者。评价反馈尤其要重视公开性和透明度,所有被评价对象都有权利及时知晓自己的评价结论和结果。对于优秀者要给予适时的表彰和奖励,对评价结果较差者要帮他找出自身问题的关键并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5]再次,评价反馈系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为改善评价体系、有效开展下一轮评价活动提供重要建议和改进依据。 四、结束语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实际条件的限制,同时由于论者的实践经验不足,在体系的研究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深入研究并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对高职教育质量理论、评价机制、评价指标的标准化以及评价的公平性、有效性等方面继续做深层次的探究。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