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16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55-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在校的高职生生源主要来自三校生,即中专、职高和技校三类学校,通过参加高职升学考试入学,及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入学的学生。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都接受过一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理论上讲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三校生所接受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更贴合高职所授内容,与我们现在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复,而普通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的不平衡。   2.授课采用同一大纲和教材,忽视专业对计算机操作要求的差异性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各院校为考证采用同一大纲和同一教材,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3.不断增多的教学内容和有限学时之间的矛盾   目前,上海高职院校采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2011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2011版)》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2011版)》作为教程,存在大量的教学任务和非常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于计算机基础课学时很少,授课内容只能不断压缩,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教师的操作示范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大量的独立操作练习时间。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经常是勉强把最基本的知识点讲一遍后,时间所剩无几,根本容不得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时间,造成了一些同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 适应素质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起点进行分层次授课   心理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学校会根据专业划分班级,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校对各个专业的新生进行一次上机测试和问卷调查,根据这两份反馈结果,结合各个专业的情况进行分班,比如A、B、C三个专业,可以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班(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A1、B1、C1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的班级,A2、B2、C2分别代表A、B、C三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好的班级,这样授课教师能够比较方便有效地取得所任教班级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需求的侧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及其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应用、保考证”?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思维方式往往还没有脱离高中应试教育的烙印,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一定要加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精讲”,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突出“操作型、应用性”,而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将知识点少而精地讲授清楚,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从原来的讲授、灌输的方式转变为组织、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起支架,将知识以一个个综合性、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任务引入,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知识以完成具体任务为主,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技能、增加能力。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中,需要将具体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就是一个个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技能的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始终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任务时能够通过思考讨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理念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勤于动脑,具备变化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变化的能力非常关键。题目永远也做不完,但是让学生通晓变化的原理,可以根据原理进行变化,从容面对各种各样的任务,这才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所在。 3.建设教学资源库辅助传统教学   面对面的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学已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利用开放的网络资源可以解决教学中课时有限的矛盾,目前各大高校的学生都能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方便地上网,学生不再受传统教学中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教师还可以将授课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录屏,建设数字资源仓库,方便学生进行温故。在设置大作业时可以指定线上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保持实时通讯,加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责任心和学习兴趣。   目前,我校已实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视频、案例素材、习题库、学生竞赛作品、理论题测试等几大教学资源完全开放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进行下载、自测,这一方式成为该课程极大有益的补充。   4.考核方式多元化   我校的计算机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测试系统,学校自建了试题库,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自测和练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包含理论测试(30%)和操作测试(70%)两部分,时间90分钟。在登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时以“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计入。考察环节相比较前几年,加大了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因为平时成绩的考核能够反映学生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一种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另外学校每年举办两次多媒体竞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凡在竞赛中获奖的同学都能在平时成绩中得到加分。   三、总结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摒弃原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引入分层次分专业的任务引导教学模式,强调不但“动手”更要“动脑”,使学习者培养自我管理的条理性,学生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计划,准备工作充分,并且行为较为规范;学习活动具有准备性和条理性,并且某些方面的成功能够使学生感到有成就,并因成就产生愉悦,激发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   [2]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王兴玲,刘 鹏. “大学计算机基础”SRTP式创新实验的实施与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4]徐平洲.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5]戚康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25—28.   [6]李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公安类函授教育,公安教育培训的意义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