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剧增,地方高校就业局势不容乐观。以贺州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方高校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各种因素,并以此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为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地方高校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贺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17)8-49-3
大學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或机构学生本人的相互协同[1]。本文以贺州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各类就业相关信息,通过对其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为解决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的调查方式,向贺州学院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38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占总份额的96.15%,其中男生人数187人、女生138人。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不同性别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在校期间,学生曾经做过哪些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如何看待专业的不对口现象;目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否满足就业求职所需;择业前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不同专业学生对选择就业地区的看法等就业敏感方面的内容。
1学生就业基本情况
据调查,2014、2015、2016年贺州学院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570、2316、2282,就业人数分别为2361、2129、2070,就业率分别为91.87%、91.93%、92.99%。以上数据显示学校毕业生规模与就业人数大体趋于稳定,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情况良好。从2016届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看,在广西区内就业毕业生人数为1061人,占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46.49%。其中贺州市322人,占地区比30.35%,占总比14.11%;泛北部湾地区占31.22%;到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为25.95%,与2015年相比有所增加。毕业生在其他省份(除广西区、泛珠三角地区外)就业的比例较往年略有提升,达到了24.07%,主要是省外生源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回生源地就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到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就业。2016届本、专科毕业生月薪酬在2001~3000元的占大多数,本科生占比略高些。这说明贺州学院毕业生普遍月薪酬不高,与多数毕业生在广西区内就业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毕业生月薪酬情况高度吻合。
从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分析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和广播电视编导等本科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达到90%以上。而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舞蹈学和音乐学等专业就业对口率较低,未达到60%。从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来看,私营企业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占就业总人数的61.73%,这既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结果,也反映了私营企业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就业9.85%,其中以特岗教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为主;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吸纳的毕业生,包括国家基层项目(如特岗、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党建工作者等)和地方基层项目(贺州市区市共建引进基层人才项目)招聘的毕业生共300多人,约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15.73%。
2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2.1性别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差异较大
由于每一位大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就业情形认识依据和差别是不同的,问卷中不同性别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超过80%的男大学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不看好,认为当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也非常难;认为比较正常和乐观的仅占15.55%;不了解的占据6.67%。而女生方面对就业形势认识比起男生来说好一点,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同比男生下降了17%;而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比较正常乐观的,相差不大,仅高出男生7%;但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却比男生翻了一倍。
2.2学生就业前准备工作有待提高
在当代就业形势很严峻的情况下,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是能否充分就业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事情,只有在就业功课做足的情况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对就业前的准备,“听过讲座”选项勾选的人是最多,占到了70%,说明学生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径比较少,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这个原因势必会对将来就业产生极大阻碍;“考的相关证书”选项占比为45%,说明部分学生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希望通过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来增加找到工作的筹码;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选项“见习,实习”,占比最少,仅有3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真正提升能力的意识有待加强。
2.3专业不对口导致就业难
对于选择就业,问卷调发现80%的学生首选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他们认为专业的不对口会给刚步入社会的就业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只有大约20%的学生认为专业不对口对就业没有影响,可见专业不对口对就业影响较大,导致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就业的问题比较严重。
2.4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就业所需
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肯定会偏向招收一些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而知识的学习就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若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满足企业所需,那么其就业机会则大大增加。调查发现有60%的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的知识能满足就业所需,但仍有近33%的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已经和当代用人企业形成了脱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2.5部分学生就业期望过高
据调查,就业前首要考虑因素选项“经济收入”占比60%,“个人发展机会”与“工作的稳定性”选项分别占22.7%和17.3%,说明超过50%的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过于看中薪酬,这也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2.6就业地區选择偏差较大
问卷调查中调查了不同专业学生对选择就业地区的看法,将搜集到的数据整理得到交叉统计表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大部分专业学生就业时都是选择在中等发达地区就业,而北京、上海、偏远地区有意向就业的寥寥无几。由此可知,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时,地区选择出现偏差较大。
3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针对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学生自身、学校和国家三方面提出一些策略,为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率提供参考。
3.1提高自身素质,合理定位,坚定就业信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要审时度势,做好自己。树立就业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做到品行兼修;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他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加强身体锻炼,业余时间多读一些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待人处世之道。
3.2打造特色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就业方面,更加凸显出学校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指导。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就业政策信息进行宣传,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主动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新时代就业观,接纳多元的就业形式[2]。例如,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友来校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就业形势报告、就业专题讲座、模拟招聘等活动,开展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咨询,帮助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积极应对、主动就业。
第二,组织毕业班参加就业骨干的培训学习,拓宽班级的就业沟通渠道,构建新型就业信息网络。
第三,合理设置专业,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组织学生进行见习或实习。
第四,加强与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为大学生就业搭建舞台,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校内外有形市场的完善和发展。
第五,积极宣传国家鼓励创业政策,组织创业毕业生开展培训,主动把服务送到毕业生创业所在地,并对创业毕业生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3]。
第六,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拓展就业新领域。
3.3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及宣传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国家政策是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标,良好的政策能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地就业。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通过海报、宣传栏、QQ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选调生、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征兵等项目的政策宣传工作,鼓励、帮助、指导毕业生通过参加各类就业项目实现到基层就业[4]。
第二,根据大学生就业实际,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确保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实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公平与公正。
第三,提高就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激励性。
第四,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第五,构建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公众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力度,将大学毕业生列为主要就业服务对象之一[5]。
4结语
在如今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于严峻,大学生要积极跟随时代的步伐,及时把握好社会的最新动态、把握好就业市场的信息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职场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不辜负学校和国家的希望和栽培。
作者:李长发
参考文献:
[1] 成长群.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证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D].武汉:武汉大学,2010.
[2] 张蕾,汪立夏.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1(11):48-51.
[3] 王文杰,陈立,樊磊,等.新疆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以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60-166.
[4] 周纯,李化俗.大学生就业影响因子分析与指导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58-60.
[5] 李平,杨琼.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6(9):87-8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