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计作品的好与坏,需要社会、大众去评定。所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艺术设计创造力的核心。如何最大程度地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从而达到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之前的应试教育已不再是唯一与必须,更多的是学生思维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因此,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改变目前“死记硬背”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展开想象空间,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这种创新型思维教育模式将成为新时代的标杆。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特别是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工艺美术学院及综合院校将专业方向进行调整,设立了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各相关细化分类的专业。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工作者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进而使得高等艺术教育迅速膨胀。1998年教育部将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名称正式确定后,各大高校相继开始开设艺术系,大量招收艺术类学生,年招生量超过上百万人。如此庞大的招生量,不仅为社会培养了艺术人才,也为学校带来了创造性的经济效益。
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表面上好似提升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全民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本艺术设计所培养的人才是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都离不开设计。然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在应对目前大批量高要求的人才需求下,反而显得力不从心。从目前社会现实情况来看,飞速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并未使我国的设计水平提升,也未能使我国在设计界取得相应的成绩。学生在经历四年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很多实践的内容并未掌握,所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毕业生专业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创新意识更不能很好地展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这是因为许多学校在整体规划不全面、教学资源配备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些学生并非是喜欢艺术而学艺术,而是为了上学才学艺术,大量滥竽充数者导致艺术专业素质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问题,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缺少互动与启发,空洞的理论教育传授与艺术设计原本所强调的“想”的初衷相背离,使得学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降低。
艺术设计是专业性极强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实际工作中高难度任务,并在实践中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思维与技术,很多设计只是一味地抄袭,而从未想过如何构思与表达。动手能力弱,执行能力差,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根据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就需要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去解决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创新”理念的培养。创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体现,是知识文化的积淀和修养的综合表现。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敏锐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创新,最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成为高素质、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与提升又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表达。创新思维是人主观能动力的展现,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目的所在。将创新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1.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观念,摆脱固化教学模式
目前,创新意识已成为全世界教育体制共同改革的目标。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表现在于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社会所需要的是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却与此理念相悖。我们很多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古板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及脑力培养过于疏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看看学生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然后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础,进行选择和定向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授课的趣味互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大接轨,专业学科的教学均已打破固定模式,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还会涉及到人文、自然、经济等多学科知识。各学科之间开始相互融合、渗透,从而达到知识资源共享的层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要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独特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其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这样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3.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是设计的前提,虽说传统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但多半是基于课堂中的封闭式训练,学生直到毕业才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然而这种接触让许多学生产生了胆怯心理,因为大学期间根本没有系统的实际操作。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如何进行设计?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成了毕业生的首要难题。其实在校期间教师虽然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个思维并没有建立在一个实际的方案中。在作品表达上,因为没有特定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作品多半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表现。
也有学生一味地抄袭和模仿,自身的设计缺少创意没有特色,甚至有些作品完全雷同。还有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将若干个图形进行拼凑,认为只要拼凑出绚丽的色彩、超炫的图案,就自认为是一张创意作品。殊不知一幅好的作品是需要想象、创造、定位等一系列环节连贯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上如何将构思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了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或设计公司合作,由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通过教与学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应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尽快从教室走入市场,与社会接轨,得到真正的锻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时代发展趋势,熟悉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设计作品有着极大的帮助。
4.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是思维展开的臂膀,知识是有限的,对于知识的了解,想象其实更为重要。因为想象是无限的,可以无限伸展包罗整个宇宙。艺术设计是门创造性的学科,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在设计中强调创新思维表现,才能达到设计的独一无二与活力。而“想”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人类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科学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学生好奇心较强,凡事都喜欢一探究竟。对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励和鼓励学生大胆去“想”。
www.zgjcc.com
对学生的想象不应加以批评、讽刺,应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把想象变为现实,敢于创造独特性。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愉快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曾说过任何的思维模式,无论再怎么抽象,都是从观察入手。要想有好的思维能力,前提是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得是否彻底、是否深刻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敏锐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起主导作用,告诫学生每次在观察之前,如何根据目的、任务及要求,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等。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当兴趣被激发后,学生的脑海中才会产生诸多灵感,通过这些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 结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社会模式下,各行各业都在改革中寻求收益,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在改革中求发展。设计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想培养出高素质优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要落实于人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变教学的固化模式,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计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任玉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