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学生是当代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仅具有普通学生富有朝气、富有理想、情感丰富等心理特征,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情感方面波动较大、自我意识较强、心理较脆弱、有完美主义倾向等。因此,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充分掌握其心理意识动态的基础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并深化改革。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艺术院校心理教育的现状
(一)对心理教育认识不足
有些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心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学校在心理教育课程教职人员的安排上十分敷衍,经常安排一些没有心理辅导相关资质的人员作为心理教育专职人员。由于这些人员不具备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的展开心理教育的实践工作,使心理教育形同虚设。有些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对于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教育,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一般的卫生健康教育。
(二)应试教育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下,只重视基础学科课程的设置,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投入不足。由于心理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在教育目的和教学方向上还不够明确,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核心的教材与有效的教学手段,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文化课的教育方式,导致心理教育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以应试为主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教育上的固定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学校心理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应面向未来,深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重视学生内在心理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深化学校心理教育的改革是当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将会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综合要求。
(三)体系不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核心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由于心理学体系庞大,各体系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和层面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以及参考书版本各不相同,其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理论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选择心理教育课程教材的时候,除了选择国外先进的教材,还应考虑实用性与科学性。
(四)教学方式生硬
目前部分学校没有将心理教育学科真正纳入到教学管理体系当中。部分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安排缺乏协调性,教学内容上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学校一般采取生硬的说教方式,直接生搬硬套心理学理论与概念,使心理教育偏向于知识传授,而不是心理辅导。
(五)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缺失
学校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会造成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忽视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就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因此,家庭与社会应紧密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健康的心态。
二、对心理教育实践工作的思考
(一)以人为本,育心为重
学校心理教育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与未来就业需求,实现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育心为重的教学思想,以服务学生为根本任务,建立心理健康与艺术培养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以课程建设为先,融入教学与服务。同时,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发展、预防、治疗目标,并建立多种教育机制,包括辅导式、互助式、危机干预式、外援式和保障式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立体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专题化
心理教育课程,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根本目标。在课程的开展中,应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专题式的心理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内容包括:新生心理适应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际关系心理教育、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危机干预与就业指导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始终围绕专题,按照不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向与侧重点。
(三)多种方式结合
由于艺术类学生具有更丰富的情感,以及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运用各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避免采用单调的纯知识教学形式。
1.讲解教学
讲解教学方式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描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中各种系统的理论与概念,使学生在初期形成一个基础的知识体系。采用这种方法的课程包括:心理学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等理论课程。在课程讲解的基础上,还应有效的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等模式,让学生在掌握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
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引入各类已发生或者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课程案例,组织学生探讨、研究与分析。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各自提出对各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将案例引入实际心理教学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
3.影音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提高教学的最终效果。在心理教育课程中,应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各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影视视频,包括心理健康相关的电影、心理教育类的专题节目、自行录制的相关教学录像等。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直观性,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
4.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引入涉及各类心理问题方面的话题或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与学生充分互动。通过各类话题的互动探讨,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5.团队教学
团队教学是采用设计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拓展活动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例如通过音乐治疗放松的方式化解学生心理上的消极情绪,改善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6.角色扮演
由于艺术类学生具有更强的表现欲望,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对其更适用。这种心理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在设定的情境当中扮演指定的角色,学生需要通过表演的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务。在角色扮演结束之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完成的任务分享自己的感想与收获。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启发学生对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7.心理评价
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引入心理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客观地分析自我成长,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及早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心理测验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工具,包括适应性测验、职业个性测验、兴趣测验、抑郁测验等。
(四)实现家庭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在学校教育当中,应融入家庭与社会教育,多种教育互相配合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基础下,学校应积极引导家长展开家庭心理教育。通过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方式,使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能够有效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帮助孩子直面心理问题,为家庭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进而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还应为学生争取一定的社会资源,在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下,以多种形式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或孤儿院当义工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的教育,应打破时空的限制,有机地将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更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艺术类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发挥更大的艺术创造力,取得长久的艺术成就。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