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多渠道学习教学视频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547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是心理上极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人群。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生活质量也较差W,如果他们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就不得不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否则就可能因为代谢紊乱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然而青少年正是求学的重要时期,当得知这种病不能根治时,常会出现愤怒的情感,再加上要被迫终身控制饮食,更使青少年心理情绪加重。同时疾病也给青少年患者带来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通过网络进行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病情和改善健康行为。通过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实施一年半的网上心理教育课程,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会其如何调节心理压力,最终,使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1)干预手段:干预组采用网络心理教育。①在本医院主页面上创建糖尿病专题讲座版块,每月初期请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进行1型糖尿病心理教育课程的讲授,青少年患者和家属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学习,讲授课程中患者及家属也可以现场提问,课程结束后由专人定期上传此次讲授的视频,帮助青少年患者及家属巩固所学的课程。②课程结束2〇天左右研究小组成员进行上门随访,小组成员都经过专门的培训。随访目的是对青少年患者本月心理教育课程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督促青少年患者及家属要按照课程讲授的知识调整治疗,同时对于青少年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③对青少年患者实施心理教程干预措施时,也要鼓励家属积极配合,随访人员访视期间也要对家属如何配合给予具体的建议。如果家属能够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好,同时积极参与配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只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册由1型糖尿病青少年和家属自己学习。

  (2)搜集数据方法:基线(〇个月)和干预后(18个月)分别通过健康监测和调查问卷评价效果。(1)健康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2)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版块压力知觉量表[3];第二个版块青少年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第三个版块型糖尿病青少年自我管理量表。

  (3)质量控制:研究小组发放问卷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干预前后的评价指标和调查工具具有统一的标准,保证其精确度。

  1.2.2统计学方法:干预前后的数据需要经过重新核对之后输人电脑,在SPSS16.0软件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〇.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课题研究期间,1〇〇例研究对象无1人失访,均能积极地配合研究小组成员的调查,总依从率100%。干预结果的对照分析: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监测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〇5),干预18个月后,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是正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健康监测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后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压力情况、生活质量、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变化:干预前两组糖尿病青少年以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对照组这些指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这些指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05),说明经过18个月的干预,干预组青少年患者的这些指标提高明显。见表1。分析回收问卷发现:干预组能够规律的监测血糖,遵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饮食,自觉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坚持每天做至少60min的中等强度的运动锻炼,干预措施有效,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而对照组只有定期监测血糖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〇5)。

  3讨论

  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少年、青年时期被诊断,而这些人群糖尿病的管理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其代谢情况控制在理想状态,还要努力提高其生活质量[6]。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家长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增强其督导糖尿病青少年患者遵医治疗的信心和决心,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病情,更大程度上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7]。目前对1型糖尿病管理的大多数健康促进模式多采用“知信行”(简称KAP)管理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1)青少年患者通过医护健康指导,掌握了疾病相关知识,但是青少年患者本人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端正态度;(2)青少年患者掌握知识后有把疾病相关知识运用到控制糖尿病中,但是由于缺少定期评价和指导,行为上改变甚少。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知识—态度—行为”是理论的线性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未必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本研究采用的新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心理教育课程给青少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建设糖尿病知识讲座专栏,每月定期安排专人上传心理教育课程讲授视频,同时上传一些图片和文字形式的糖尿病知识宣传册,课程主要围绕如何减轻青少年患者由于疾病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教育青少年患者平时饮食注意事项、教会青少年患者或家属能够绘制血糖变化曲线、同时在课程中讲解一些常见血糖变化曲线预示何种病情变化、演示胰岛素注射的注意事项及注射部位、发生低血糖反应及处理方式、曰常的运动量及运动的益处等。同时,每月安排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定期上门随访,观察青少年的血糖变化曲线,询问青少年最近的饮食情况以及用药情况、与周围同学相处情况、今后理想与人生规划,通过与青少年患者交流评价其心理状态、根据问诊和客观结果评价青少年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告知青少年患者要定量饮食,如具体到每天饮食几个馒头、几两米饭,根据青少年目前状态指导其用药,把理想的血糖变化曲线告知青少年患者,让其知道用药标准。同时了解青少年患者平时测血糖的时间及部位,让青少年患者或家属演示操作,纠正能带来危害的操作行为,告知青少年患者及家属影响血糖的因素,为其制定日常的运动锻炼计划。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通过18个月的网络心理教程的心理干预,青少年患者健康监测指标和健康管理能力都明显提高。干预组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不是很明显,这与预期干预组经过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很明显不完全一样,可能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本次干预试验中,笔者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基线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仅为8%,这可能导致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的不是很明显;(2)本研究之前对于糖尿病的千预选择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成年人,干预组内研究对象年龄变化大。青少年由于经受长期的压力,常常会导致抑郁的出现:8\经过18个月的干预,干预组大部分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干预后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压力情况有明显改善,对生活更加有信心。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治疗的任何阶段都是离不开的,而青少年患者出院后常常缺乏指导[91。如果糖尿病青少年患者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就会增加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而通过加强锻炼等有规律的量化运动能够减少肝脏和肌肉中的胰岛素抵抗,还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同时还可以控制体重,增强体力和心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本研究网络心理教育课程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对干预结果十分满意,参与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培训的青少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疾病自我管理[1°]、生活质量等方面也有明显改善。但是,这种新型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并不一定对所有糖尿病人群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家庭收人低,不方便上网的青少年,如何能够应用这种健康管理模式[11],还是值得去探索的,同时这种新型模式的实施需要更多的专科医生和护士参与其中,这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贫困生的思考方法,贫困学生心理困难怎么解决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