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成为药物,但其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之后才能使用,药剂学就是如何将药物制成剂型的一门科学。国内外药剂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国外早在公元前1552年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王国就已经记载有散剂、硬膏剂、丸剂、软膏剂等。而我国在商代(公园前1766年)就已经使用了汤剂进行疾病治疗。药剂学发展到今天,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包括物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剂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共同目标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合理应用的各种制剂。 药剂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围绕着剂型、药用辅料、药物制剂过程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通常制剂学、调剂学也属于药剂学的范畴。根据药剂学的知识框架,一般将药剂学分为三个篇幅: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和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三部分彼此独立有相互联系。很多药剂工作者通常从事某几个领域的研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药剂学的教学中,现有教学理论知识往往比较陈旧、知识更新较慢,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医药科研开发单位的用人需求,大学4年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严重。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学生掌握最先进的药剂学发展动态,因此,有必要探讨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浅谈基于科研为基础的药剂学教学新模式,主要包括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一、Seminar科研教学法 在科研的过程中,往往进行定期总结汇报,定期举办Seminar。Seminar,即小型研讨会,主要用于科研实验室的定期研究总结汇报。在国外比较流行,在国内也有许多重点院校的实验室采用。Seminar的特点是灵活、实用、高效、系统。 首先,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往往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总结式汇报,汇报时间和地点较为随意。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幻灯片、口述等形式呈现给组内的各成员,灵活掌握内容和讨论时间。 其次,Seminar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不需要像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固定于教室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分散在自己的实验室或研究室内,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实地进行教授。教师一般每周或每两周开一次Seminar,鼓励学生思考并积极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因此具有很高的效率。 最后,Seminar教学法具有系统性。由于在Seminar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要进行发言及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往往印象更为深刻。再结合理论教学的学习,往往会有事半功倍、思路豁然开朗的效果,更能系统性地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 二、综述式教学法 科研的训练往往离不开撰写综述(Review)论文。通过综述论文的撰写,可以广泛地搜集此领域资料,发现最新研究动态,及时找出该领域的成果及局限性,对某一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将这种思路用于理论教学将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和反响。如在学习药剂学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中的第二节聚合物胶束时,学生往往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全理解聚合物胶束诸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拟定综述题目为“聚合物胶束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进展”,并要求字数在八千字以上。针对该题目,学生需要首先在教科书上全面了解聚合物胶束的定义、分类、载体材料、形成原理、形态、载药方法、释药机制、质量评价等基础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足以回答它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应用的问题。因此,学生还要调研大量文献,搜集在抗肿瘤药物领域的聚合物胶束文献,并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最后分类总结,形成综述类的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将比较优秀的综述与其他学生分享,要求该综述作者进行发言,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通过搜集、分析、整理、推断等过程,综述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式教学法 学术沙龙是更加系统的学术讨论,研究者需要阅读该领域大量文献,并进行总结,以幻灯片的形式,向与会者进行演讲、陈述。讲述结束后,与会者可以提出质疑和挑战性的问题。在国外大学中,学术沙龙是集思广益的最佳形式,一般每人会就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学术沙龙的汇报时间也会更长。将学术沙龙的思想引入实际的理论教学中,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学术沙龙是基于学术,都是对前沿知识的探索和了解。药剂学中出现了很多前沿性的知识,如药物传递系统(DDS)、靶向制剂系统、缓控释制剂系统等。这些知识更新速度快、新颖性强、内容庞杂等特点,比较抽象、晦涩难以理解。鼓励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分配一个领域的题目。组内成员集体查阅资料、进行总结。最后,全班统一集中进行学术沙龙式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各类知识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本着学生讲授、学生吸收、教师点评的方式,合力完成药剂学的理论学习。 四、开放实验式教学法 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或实践基础上的,可能在课堂上教学讲授十分钟的知识,而实际只需一分钟就可领悟。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如药剂器械)难以理解,而如果将学生引入实际操作中时,可能使学生更易产生兴趣,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开放实验式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情况拟定小型实验题目,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该实验,并形成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理论课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是根据教师的科研经验所拟定的题目。学生通过查阅研究论文、文章,进行独立设计、操作及最后完成实验。再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有着更为切身的体验的感受,有助于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Seminar科研教学法、综述式教学法、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和开放实验式教学法,都是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为药剂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尽管这些教学方法还未大规模展开,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将可能极好地补充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产生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1]崔福德.药剂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李万忠.药剂学课程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3-11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