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试论电教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学习是目的,教学手段是方法,那么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的多媒体电教技术,我们需要的是合理而科学地运用起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计算机技术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步的获得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尤其是对于语文的教学来说,电教的使用更是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春天。本文主要探讨电教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古至今,朗读都是我国一门独到的艺术,古人有读书“摇头晃脑”一说,现在的学生虽然不用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但是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能松懈,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容易拖前进大部队的后腿。下面,笔者就从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番讨论。 1营造真实教学情境 我们都知道,在朗读中是否参入了学生真实的情感决定了朗读效率的高低,有的学生在朗读时带入了自己真实的情感,那么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感染观众的情绪;而有的学生在朗读时不带有任何的情感,这样的朗读就如机械运作的机器,根本感染不了周围的观众。作为教师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呢?在电教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如何利用电教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由境生情便成了广大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很难通过专门的手段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一般会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朗读的环节,而更多的教师则是把朗读环节当作了教学的一个过场,无论学生朗读的好坏,教师都不会给予适当的评价。在电教教学环境的促使下,语文朗读教学也势必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来提高语文朗读的教学质量。电教可以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大量故事性或者是描写性很强的课文,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将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影响朗读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电教来营造真实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电教在课堂上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让学生生综合声音、动作、表情、环境等因素来感受林黛玉的真实心理,这样学生在朗读到“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这段时,才能将自己想象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才能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充分的展现出林黛玉言语间透露出的柔弱和早熟,也才能真正的打动周围的听者。 2提供标准的示范朗读 很多时候,教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选择让学生随意的朗读,这样过于放纵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应付的心态,在没有示范朗读的环境下,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琢磨一步步的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朗读环节中所产生的困扰。很多学生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读错字、断错行等低级的错误。即使是有些教师会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些示范性的朗读,但是教师的朗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方言以及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得在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上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而电教的出现则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上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教材音频材料,其中所涉及到的朗读材料必然是符合语文大纲所要求的。特别是课文中包含了不同人物、性别的对话时,电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人物的真实心境,或是生气、或是高兴、或是悲伤、或是愤慨等,专业的朗读人员都能最大程度的再现课文中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里仍以上文中到的《林黛玉进贾府》为例,通过电教专业的朗读人员可以模仿出林黛玉柔弱的声音、王熙凤精明洒脱的声音和外祖母苍老有劲的声音等等,通过这些标准的示范性朗读,学生便会习惯性的模仿他们的音色和音调,从而也读出林黛玉、王熙凤和外祖母各自不同的特点。 3具备回放评价的作用 在传统的朗读教学中,一旦学生朗读了一个片段,学生是不清楚自己的朗读效果的,也就不能发现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对学生朗读效果评价的这一任务则由教师全权负责,这就产生诸多的朗读问题。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可能认真的听完每一个学生的朗读,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这就使得不少学生的朗读都“打了水漂”。
wwW.CufebbS.net
电教可以很好的解决回放评价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电教为学生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在朗读马丁的《我有一个梦想》时,会配上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在朗读关汉卿的《窦娥冤》时,会配上悲哀低沉的背景音乐;在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会配上豪迈雄浑的背景音乐等等,不同的背景音乐会给学生的朗读营造出不同的心境,也就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致。其次,电教也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录音回放的功能。在学生读完了一篇课文的片段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录音回放来客观的评价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模糊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多次重复回放来确定学生的朗读,从而提高教师评价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回放功能可以让他们亲耳听到自己的朗读效果,这样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对朗读字词的把握、段落停顿的把握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同时学生可以将电教上的录音下载下来,进而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朗读、回放和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放松对高中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时,电教的出现则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契机。教师应该在电教背景的促使下,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并通过一系列的电教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语言能力和艺术细胞的人才。第2篇:多媒体电教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致力于语言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文从引发学生兴趣,促成学生思考,推进学生创造三个方面,论述了电教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起到的效果。 如今身处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电教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电教手段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进作用。应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运用电教媒体究竟有怎样的优势呢? 1氛围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想象、理解的课程或者对理解课文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投影、屏幕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体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全方位地借助有用信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也可用于加深学生理解,在涵咏文字后,再播放。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技术让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而且在它营造的情与境中情绪高涨起来,这是使得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和审美需求的前提。一堂课程,有了好的氛围,便能顺畅地引导学生分步深究,挖掘内涵,让学生富有情感的回答问题,领略到课文的美,进而做到文意理解的升华。运用在美丽的艺术享受中教授、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乐趣和作者融为一体,课堂教学的氛围焕然一新,一改沉闷,变得活泼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识,多媒体电教技术手段的运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让学生能真正地体会学习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把投影屏幕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互动教学手段,而且在课堂上还能得到学生在感知课程后的立即反馈。如此现代化的教育交互方式,对于课堂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顺畅地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最终地促成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动机,达到使学生主动去学的目的。 2情境与思考 人的感官是丰富的,立体的,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抓住的是单一文字材料开展的读、听、写的课堂活动,缺少的是用丰富的、形象的、可感的视听材料去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手段。如此一来,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变得沉闷而费力,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其实很简单。 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要是借助图片烘托、音乐渲染、影像展现等方式促使学生进入课本,置身于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里,所以,与传统的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单一文字材料相比较,多媒体电教技术运用的这些视听材料肯定更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便越真切,对课文的思想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作者创作意图和目的的思考、分析也就越透彻。 现在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在21世纪的高中生,阶级矛盾、国难家恨、门第身份等这些特定时期的社会产物,就给我们老师授课、学生学习设置了诸多障碍。所以,要感知到那个时代的特殊景象和社会状况,运用多媒体电教技术是首选。影片中旧时代中国的人物、环境、事件都会变得具体而形象,不再只是存在于课本中的文字描绘,这就能为学习提供书本之外更广阔的空间。而且边看边探讨课文内容,带着观赏后的个人体会和情感去学习,就会不知不觉地进行一番深入研究,理解和思考自然就会更透彻。 这样,将现代的多媒体电教技术引入语文教学领域,加强语文的情境学习,既培养起学生的立体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又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易于讲解,学生易于理解,难题不再,课堂也灵动起来。 3想象与创造 由于多媒体声色兼备、动静结合,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多媒体电教技术的运用,就是用外界媒体来引导、启迪学生由眼前的景象入手,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以达到豁然开朗、顿悟的效果。 想象,是借助外物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面对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小学生、初中生了,都是已经有了独立感知、解析事物能力的准成人,而多媒体电教技术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动的表象,鲜活的内容,让大家都能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去思索、去创造。 时代需要创新,国家需要创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创新,而学生们更需要拥有创新的热情。这一点,我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作文的练习和讲解。 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怕写作文,常常是敲脑袋,皱眉头,咬笔杆,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东拉西扯地敷衍了事,不是字数不够,就是错字病句连篇。我仔细做过询问和调查,学生们的写作困难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素材积累不够、体察事物模糊。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利用起多媒体电教技术,来促成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课上,首先提出常规的写作要求,选取《人与自然》这一经典节目的片段给大家欣赏之后,要求学生立即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这样之后,再让学生对片段里的镜头仔细观察,联系生活进行丰富的想象,完成一篇关于这段有声材料的课堂作文。而这次创新教学最终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也验证了我关于学生作文难下笔原因的推测。写作训练越是直观、明确,越是收效巨大,学生不但能主动攻克高中重描写的关卡,而且还能融合观察与想象的新思维。所以,运用多媒体电教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化解学习中的难点,提升学生的感知和观察能力,教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也学得兴趣盎然。 4结语 我们应当要注意高中语文,毕竟不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展示课,视听材料并不能够彻底代替基本的文字教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都是被教师诠释过了的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另外,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即语言文字,而且我们的汉语特别具有灵性,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在语文课堂上,以这一点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挖掘语言文字本身内涵的基础上,再运用辅助手段去弥补教学单一的缺陷,当然这不仅仅只是指多媒体电教技术。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