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620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一、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

  著名学者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指出,传统文化即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制度的、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包括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价值观之类,她是人类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后人对其有分析、批判和继承的任务。而实际上除一些专业的学者外,能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寥寥无几,这是当前社会出现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究其根源,传统文化教育应在学校。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清明节那天,教室门窗上插了一束柳枝,教室内弥漫着一股鸡蛋的香味,当笔者走上讲台问同学们清明节的由来时,却无人知晓。甚至连门上插柳枝是为纪念柳树下烧死的介子推母子都不知道,更别提吃鸡蛋的意义了。传统的春节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流传下来,其内涵正在逐渐淡化。.

  大多学生不懂中国儒、道、佛思想的内涵,不懂何谓“中庸”、“无为而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懂传统文化中的“春”、“花”、“月”、“柳”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更让人担忧的是,校园内不时发生学生无礼谩骂同学,顶撞老师等不良现象,这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精神是相悖的。由此可见,部分学生的道德水平日趋下降,从这些简单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正逐渐缺失,传统文化教育日渐式微。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建构的意义

语文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构成部分就包含着传统而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这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育具有保存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传统文#通过语文教育来传承就成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教育不只在传授知识,更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新课程改革已将教学重点从关注学科转移到关注学生身心上来,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然而人的健全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的基本精神以及中国传统的“整体综合的直观思维”、“对立统一的辨证思维”、“类比推导的联想思维”、“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等思想,更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持续不绝的精神支柱,它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对人的成长、成才与处世都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以此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教会学生去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shunde.net

  (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曾为世界文化做过重要贡献,这在世界各国中是不多见的,但中国自身的民族文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当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时,大家在愤怒的同时,不妨思考其背后的原因,中国国民文化观念的淡漠以及中国人缺少对其保护并发扬的意识,都导致目前传统文化的困境。章太炎曾说:“若能明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我想即使是全无心肝的人,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风发泉涌,不可遏抑的。”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卖国者,正因为他们不懂中国文化;在国家危急的关头,之所以有一批仁人志士为国家挺身而出,这正是源于他们内心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坚守。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利于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有利于民族融合力、创造力与凝聚力的加强,这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相吻合。当每一个国民都看重自己国家的文化并崇敬她的时候,这个民族的强盛便是必然。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创造特色的中国教育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的悠久历史文化与灿烂的文明。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将这一文化传承并发扬。当现代科学发展色彩已重于哲学、文化的时候,当西方的实证主义在某些领域取代了东方的辨证主义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出路在何方?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民族的特色只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人民所具有的应是其民族赋予他们的特有的文化气息与文化精神。这些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宏扬都应得益于教育,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则关系千万子孙后代的发展与民族振兴、繁荣。因此,我们应于教学中倡导我们特有的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创造独具特色的中国教育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思想文化教育,让中国教育以独特风貌走向世界。

  三、语文教学之传统文化教育方法探讨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以确立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实践途径。笔者就其方法试述四点。

  (一)提高教师素质,言传身教感化学生作为教学的实践者与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责任重大,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需要方法技巧,但更需要的是为人师者的思想与精神,学校里真正育人的不是知识,而是灵魂,为人师者的灵魂。教师在追求自身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要做到真正以自身的良好品行、道德情操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去影响、感化学生。

  语文教育关及人学,教师尤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品德高尚的人,做知识丰富@人。生活中的很多礼仪规范,都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懂得中国文化、民族精神,要不断读书、虚心求学,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教学目标之中,转变传统的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提倡素质教育。“以教本教,而非教教本”,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开掘知识广度与深度;真正落实课本教学目标中的德育与文化修养教育,坚持学科渗透,在传授其他科学现代文化意识与知识的同时,坚持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着力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者;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考试制度下的好学生。因为只有人的综合素质提高,才能取得其专业、科研等方面的成就,否则,便是劳而无获,或误入歧途。因此,学校与教师都应以这一理念为前提,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将传统文化贯穿、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评价机制,进行传统文化考核

  新课改标准结合当代学生实际,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科学评价观,建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的评估与考核制度,不只仅限于考核书本知识,更要考核素质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将人格、品德、人文素养与生活能力等内容都纳入考核范围。因此,与人文素养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不可或缺。对此,江苏语文高考中已有了鲜明体现:《木版年画与汉学》,极富传统文化色彩;《一幅烟雨牛鹭图》、《麦天》、《侯银匠》、《溜索》《比邻而居》等现代文阅读选文,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语言表达题中的仿写题要求学生完全了解我们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这无疑对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凸显了高考对素质教育的考查力度。

  当然,作为基础学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小开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随着其学历的提高再逐渐加深,将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于考核,我们可观察其日常生活、记录其表现,适时采用多种多样的与之相应的评估方式检测,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辅以丰富活动,优化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直接影有关教育部门或校方可以组织编写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小册子,作为学生读本。同时,学校可定期(如传统节日)或不定期以图画、文字等形式开展一些相关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或举办一些演讲、征文、书法与歌咏比赛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些文化活动的熏陶中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提髙涵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读古典故事、探历史源头、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答”,带领学生走访文化名胜,瞻仰历史文化迹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于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知识,提高修养,丰富内涵,健康成长。

  诚然,文化的传承都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一些陈旧的文化形式可能会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永远不能改变,也不会改变。惟有在新课程改革下坚持现代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一起抓,才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公民,才能让中国的教育真正成为国人的教育。也唯此,中国才会有自己的强大的文化力量、稳固民族的团结和丰富的人文精神,以促进中国经济、政治的建设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柏云

  (江苏省丰县中学)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小学语文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意义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