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西文化差异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教育离不开文化。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徜徉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东方与西方的密切交融之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反映在艺术上是激烈的;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念和模式上;中西文化的融合,可以让艺术世界大同、让人类永远和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传承下来,并且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意识形态。这种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模仿,而是一种发展中的取舍,继承中的扬弃,即批判地吸收,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具体体现。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对人们现实的一切活动发挥着影响,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艺术的,有的被我们感知,有的潜移默化甚至达到我们感觉不到的程度。 1、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历史背景的不同等客观因素,必然使中西文化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多源一体的发展格局,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综汇百家优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西方文化由于其自身产生的地理因素使然,是以宗教为核心、以神学为精神支柱并渐融为一体的文化,并且是一种具有扩张性和渗透性的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西方人比较具体:在生活态度上,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表现在绘画艺术中,传统中国画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泼墨写意,强调绘画与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而西方人不理解我们的抽象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在西方的经典宗教题材画作中,为了说明天使在飞,就得给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加上一双翅膀。 2、中西文化差异对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尊重文化可以理解为尊重传统、尊重民族、尊重一个地域的文脉。这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精神体现,其深层含义就是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艺术设计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它代表人们所选择生活方式的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含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作为生活方式的创造者,所创造的决不仅仅是功能、即我们所看见的物质本身,还有精神因素、价值尺度、意识形态的导向。要想在未来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必须在艺术设计教育各学科中融入这种理念。 中西文化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依照学术界的观点来说,一种叫伦理文化,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一种叫宗教文化,注重人和上帝之间的超越关系。 3、面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展望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 社会生活多元化决定了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元素具有先进性,体现在民族与世界的沟通方式上表现为有机整合,这在艺术设计领域较为突出。这种整合仍是一种现代与传统的传承。认知传统不是逆向回归,而是借助历史的纬度认知自己。现代人的生活被世俗的知识与文化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淀,它们形成一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导引出了现代的生活状态。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科学不应被简单地曲解为技术,艺术也不应该被单纯地视为审美的形式要求,科学与艺术的指向是同一的,即和谐,也就是人类精神的解放,最终倡导各民族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技术的融合。 在艺术设计各专业领域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设计。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推崇中国老子的思想,他在20世纪30年代末设计的落水山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环境问题是中西方、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艺术设计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关。展望21世纪,可以清晰地预见到多元并立、共同发展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有中国特色,要有能力在自己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自我更新,嫁接外来文化,成功地进行变革,实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艺术设计,即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内涵。一个国家可以消亡,但是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与艺术设计成果却最终以各种方式流传在世界上。古老的原始文明与现代先进文明最终融合并共同发展,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艺术设计界对自然的回归,源自使用者和设计人对内心需求的解读。随着人与自然的道德层面研究的深入,“天人合一”的理念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相信提高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让世界大同、让人类永远和谐。
第2篇:中西文化差异下大学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比
本文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在中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不同体现。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秉承“社会本位”,西方则倡导“个人本位”;在管理模式上,中国实行“行政型管理”下的大众教育,而西方则实行“学术型”管理下的精英教育。建议中国大学教育应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保证中国大学教育健康发展。 中西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差异性在大学高等教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教育理念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 1、中国大学教育的“社会本位” 在中国,“教育”一词无论是从其内涵意义还是发展过程来说都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概念,强调的是“社会本位”。
cufebbs.net
从老师角度来看,教育具有“教授”、“示范”和“培育”的含义;从学生角度来看,教育具有“听从”、“效仿”和“学习”的含义。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教育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从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需求则一直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导方向。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荀况认为,教育不应从“人的本性”出发,而应基于“礼”这种社会需要。由此而知,中国古代的教育以“社会”为其价值取向,还要借助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将社会道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因此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借助教师“教育”个体的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种自上而下的传统文化熏陶下,“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依然影响着中国大学的高等教育。“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满堂灌”传统课堂和“集体第一,个人其次”的传统价值观会导致大学缺乏自由创新的学术氛围,制约中国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当然,“社会本位”文化培育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集体责任感也是西方大学教育所不能企及的。 2、西方大学教育的“个人本位” 在西方(以英美国家为例),教育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传统文化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西方大学教育强调的是“个人本位”。从西方大学的起源来看,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在需求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牛津大学是由在巴黎大学求学的学生和学者回国后自己创办,这是个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主张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个性与自由,强调个性的张扬,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建构教育活动。此种教育理念有利于形成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出推动社会进步的精英人才,但某种程度来看,此种“个人本位”文化也是西方个人主义泛滥,种种社会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行政型管理”下的大众教育与“学术型管理”下的精英教育的管理模式 1、权力分配上的“行政型管理”和“学术型管理” 中国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集权国家的政治体制影响,传统文化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官本位”思想,而古代西方文化源于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等多种文化的融合,包容性强,而且在政治体制上大多实行分权制,重视民主和制度建设。在此影响之下,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是权力集中,官学一体的“行政型”管理模式,此种模式有利于各组织机构的统一和协调,但下属的各个学院的独立性不强。西方大学的管理体制则是权力制衡,官学分离的“学术型”管理模式。整个学校是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各学院根据历史背景、专业需求实行独特的学院制,经济上自负盈亏,围绕学术发展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为确保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在美国还会成立美国大学联合会,建立终身聘用制与教师投诉听证制等制度,维护一流大学的学术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学术自由。这样的管理方式可能会导致组织涣散,各学院标准难以统一,但同时也减少了繁杂的行政事务,增加各学院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2、严进宽出的“大众教育”和宽进严出的“精英教育” 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种“枪打出头鸟”的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其影响下的中国大学教育实际上是“行政型”管理下,与政绩挂钩的严进宽出的大众教育,满足“教育公平”的需要并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民族素质。但容易忽略对学生的继续培养和专业发展,导致缺乏领域创新、术业专攻的精英人才。在西方文化中,“争”一直浸透在西方人的潜意识中,从古希腊文化中的“争论”和“争辩”到现在市场文化下的“争分夺秒”,“公平竞争”,这些都促使西方大学教育在“争”的熏染下引入了淘汰制,推行的是在学术型管理下,专门培养人才的宽进严出的精英教育。学生即便进入大学后,也随时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为此西方大学从各个方面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以上对中西文化在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不同背后的阐释可以得出中西文化在中国大学教育的应用上各有千秋又各有不足,中国大学教育应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大学教育首先应注重“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和团队意识的同时尊重人的个性与学术自由。其次,注重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相结合,保证中国大学的管理模式在宏观方向得到统一与协调的前提下,给予各学院、机构根据自身特点独立、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权利。再次,强调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在基于全民教育水平有待提高并且全国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实状况,保证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的同时注重适合社会发展的精英人才的培养,使大众教育真正能够成为能够包含经营教育的大众教育。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水平,取决于创新人才和精英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中国大学的高等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并借鉴西方优质的高等教育文化,尤其注重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的飞跃,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撑。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