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卫生学主要内容,卫生学教学内容

2024-03-20  本文已影响 65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食品卫生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应用

  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使用者安全的科学[1,2]。食品卫生学是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食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学生需要了解食品卫生的基本概念、各类食品的卫生与管理、食物中毒等内容,并能对各类食品卫生问题进行预防控制、监督管理。

  食品卫生学对保证食品企业生产合格食品、社会人群健康、提高机体对疾病和提高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与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内容显得非常重要。食品卫生学与多门学科有着很深的联系,如农学、动物科学、医学、药学、营养学、毒理学、食品化学、食品理化分析以及食品工艺学等。对于高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学习过食品类的基础课程,但是对于非食品类的学科知识仍缺乏了解。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和概括力、辩论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自信心[2]。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将着重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引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案例选择的时效性

  1.1案例的时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与食品卫生学相关的新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当年发生的新案例,注重案例的时效性,这样可以更加接近生活,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关注学科发展的习惯。

  1.2案例分析

  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预防”,第二个内容是“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及预防”。

Www.XinYi.Net

对于本节课的案例选择,考虑到案例的时效性,可以选择2017年3?15晚会曝光的案例——喹乙醇:另一种瘦肉精卷土重来。该案例紧跟课程教学进度,突显出了案例教学的时效性。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喹乙醇在未按规定要求使用下的危害:长期使用会蓄积在动物体内,诱变细胞染色体畸形,还会造成耐药性,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这对学生理解食品中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这一个知识点有很好的帮助。案例中曝光了饲料中添加的喹乙醇以及其他相关药品造成兽药残留的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这一知识点。总体上让学生们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以及违规使用添加剂的危害,对今后学生们走向工作岗位,应用所学知识,发挥专业特长,坚定工作原则有重要作用。

  2案例选择的经典性

  2.1案例的经典性

  案例的时效性更多关注的是案例的发生时间,但是有很多经典的案例与教学相关度更大,这些经典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因此选择经典的案例对于教学工作有重要意义。

  2.2案例分析

  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预防”,第三个内容是“有毒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对于本节课案例选择考虑到案例的经典性,可以选择日本历史上四大环境污染公害病——水俣病这一经典案例。水俣病是由于甲基汞中毒所致。

  可以通过播放水俣病纪录片的形式,让同学们对这个发生在50多年前的公害病有初步了解。在纪录片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生物富集作用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对食物安全、人类健康的影响,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案例的经典性对后人有极大的启发性,不仅仅水俣病事件,更让后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直接关系,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案例选择的难易性

  3.1案例的难易性

  食品卫生与农学、动物科学、医学、药学、营养学、毒理学、食品化学、食品理化分析及食品工艺学等学科有很深的联系,对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在案例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案例的难易性,选择适合学生、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

  3.2案例分析

  教材中第二章第三节“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预防”,第五个内容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由于本节课程中理论内容较多,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考虑到案例的难易性,可以选择烧烤中产生的苯并芘案例来讲解多环芳烃的危害。

  肉制品加工技术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到烧烤食品产生苯并芘这一致癌物,对苯并芘的特点有所了解。多环芳烃主要由各种有机物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而苯并芘作为多环芳烃化合物污染的监测指标,其污染食品的途径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和多环芳烃都是类似的,因此通过讲解苯并芘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更易理解多环芳烃的污染途径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表现等。

  4结语

  食品卫生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由于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难点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是教学工作者需要经常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被经常应用,本文通过阐述案例选择的时效性、经典性、难易性等,并依据教材上的知识进行举例说明,为提高教学水平做出探索研究。

  作者:李翔辉

  第2篇:在幼儿卫生学教学中对中职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幼教机构的教师特别是保育员大多数是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教师,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更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合格、有用、和谐发展的幼儿教师。

  一、在幼儿卫生学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未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奉献精神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幼儿教师时应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生的年龄偏小,他们整体素质较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生活经验不足,容易情绪化,缺乏职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这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未来职业的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感。

  (三)“全面二孩”政策要求加强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下,每年将新增300万名学前儿童,入园儿童的刚性增加使学前教育师资紧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将是从事幼儿教育的主力军,这要求中职学校要培养大量合格的幼儿教师,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首位。

  二、在幼儿卫生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幼儿卫生学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渗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责任心、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等高尚的职业道德都会影响感染学生。如上课时有学生耷拉着脑袋,教师便可上前询问“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安排学生陪其看医生,并给其倒水吃药。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浓浓的、真诚的关爱,而且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有爱心、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今后从事幼儿教育。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使用网络平台上有关婴幼儿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资源,精心设计课件。课件中幼儿可爱的图片、视频、稚嫩的声音,可激发学生对婴幼儿的童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

  (三)利用案例教学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平时注重从身边幼儿园或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有关幼儿的各种案例。学生明白要尊重幼儿的人格,要依法执教,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学法、懂法、守法。

  (四)利用角色扮演设置情境教学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模仿幼儿园的情景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角色,去展示情景。如在学习“主要生活环节的安排”时,让学生分别扮成小朋友和幼儿教师,轮换组织小朋友睡眠、就餐、盥洗、如厕等。在角色体验中感知幼儿教师的职责,培养学生的童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通过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学期带领学生去医院和幼儿园实训、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集体儿童保健”时,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实习,亲自参与管理教育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训、实习中认识到作为未来幼儿教师今后在幼儿园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担当的责任以及存在的价值,培养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

  专业课教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作者:刘地翠

  第3篇:浅谈在中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

  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七岁看老”,学前教育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做好学前教育,提高幼教职业素质,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等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中的学前卫生学专业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尤其是农村民办幼教的重要培育“基地”,中职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否到位,教学有效性高低与否,都将影响其所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强化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学前卫生学职业教育现状

  近几年,从我国不同地区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总体情况上看,生源的整体素质正在逐年下降,绝大多数的学生就读该专业的初衷,普遍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文化课成绩较差,中考无法考上适合的高中,且当前社会对幼教专业人才的缺口较大,才退而求其次到中职学校就读学前卫生学;二是部分农村学生因家庭条件较差,无法负担起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学费,同时也为早些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故而选择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就读。以上两种情况几乎涵盖了目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生源就读本专业的主要初衷,可以明显的发现,其中涉及学生自身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以及出于自身对从事幼教行业的热情等方面的原因,少之又少。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志不在此”的初衷很大程度为学生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日后的幼教职业活动中不如人意的职业素质表现埋下了“伏笔”。除了生源特殊这一因素的影响之外,从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日常学习中所表现出文化状况、行为习惯等,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薄弱,课业完成质量低下,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弱,对汉字书写的笔画顺序混乱不明,等等。同时,学习盲目性较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我定位,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应付心理强,厌学现象普遍。这些表现与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目标严重不符,与社会对幼教的职业素质要求相差甚远。更有甚至,在学前卫生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发现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包括专业学生自身卫生习惯差、脏话连篇、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行为频发等。总体上看,当前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情况堪忧,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职业教育,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素养等迫在眉睫。

  二、强化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策略探析

  从上述关于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表现现状上看,强化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尤为必要,且亟待实施。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以及当前中职学生的个性特点、个性化需求等综合因素,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以期转变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现状,助力中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素质提升。

  (一)强化理论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学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关键在于接受的教育不足。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卫生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两年在校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速度,缓解了社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压力,然而所培养的毕业生职业素质要求不达标,所输送的人才职业素质不高,相比于人才缺口的所带来的影响,其危害可能更甚。对此,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要想切实提升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首先应当强化对学生的理论教育,通过延长在校教育时间的方式,让中职教育速度合理的减缓下来,同时在具体教育中,更加注重对中职学生理论教育,尤其是职业道德、问卷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水平,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准

  就当前中职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专业教师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大多数教师来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然而,基于现实情况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考量,使得当前中职学前教育学专业的从业教师存在一些专业不对口现象,例如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却由非专业的教师担当,这一情况很容易导致因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系统性的教学理论基础而导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跑偏教学方向,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把握不足,进而影响教育的最终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较为实际且可行的策略则是通过强化教师入职前和入职后的专业培训,让这类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尽快地熟悉本专业的知识,以提升其专业化知识水平和技能。一旦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得以切实保证,则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等综合能力也能相应的得到保障。

  (三)重视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缺乏,综合素养不足,是导致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低下的另一个关键致因。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幼教职业具有深厚的职业情感,是衡量一名幼教职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对幼教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中职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促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则应当关注和重视对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通过实施情感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幼教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进而驱使其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切实做到爱岗、爱生、敬业、奉献。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深入到当地的幼儿园去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从而培养起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可以邀请专业的名幼教来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通过讲座、演讲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教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等,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起职业“标杆”,促其自觉向名幼教学习和看齐;可以强化对学生关于保教技能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真实的接触幼儿,接触保育工作的实际,切身体验幼教的责任;通过以上等途径,进一步深化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对幼教职业的职业情感,激发其自觉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当然,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的方略还有很多,除了上述提出的三点以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指导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職业素质教育,这些都需要中职教育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加摸索,多加实践。总之,作为幼教的教育者,我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更重,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不仅是我们对中职学生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为此,应当进一步探寻和摸索提升中职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尽可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的幼教师资,进而保障我国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张晓华

  第4篇:实践教学法在服装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0前言

  服装卫生学就是以人—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为中心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舒适性要求的健康服装。然后,使人类能够根据生理卫生学的观点来指导服装设计者科学地设计服装,指导服装生产者科学地加工服装,指导服装消费者科学地选购服装与穿着服装,以保障人类有一个健康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全球纺织服装工业的飞速发展,服装类院校纷纷开设了服装卫生学相关课程,虽然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服装卫生学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基于技术应用型大学的特殊性,学生对这一类侧重理论性学习的课程的理解与重视还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将服装卫生学的课程体系通过改革,形成适合应用型大学学习的专业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服装卫生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作为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服装卫生学这门课主要阐述服装卫生学的形成和发展、服装的气候、人体体温调节以及产热、散热的动态平衡关系、服装卫生学的评价体系、服装生理及心理舒适、不同环境下服装的卫生学要求,最后对服装卫生舒适性的应用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由于该课程基本属于理论性知识,所以大多数该课程的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首先,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主,无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这样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无法突出技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宗旨;最后,单纯的课本知识无法让学生掌握关于该课程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这就造成了服装卫生学教学中出现的学生主动性差,上课不积极,只学习了理论知识却无法对教学知识融会贯通等现状问题。

  2服装卫生学“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提出与实施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不是以学生记住每个知识点为教学目的,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而理解该课程的知识,成为服装卫生学教学的核心。

  通过对服装卫生学教学内容的整理发现,服装卫生学教学内容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服装卫生舒适性应用设计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在服装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主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服装卫生学的“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即通过某一相关服装卫生舒适性评价与设计实践课题的选择,其他理论知识围绕该部分展开,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达到理论学习的目的。该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课题,写出选题依据,并且通过查阅文献和参考教材写出基本大纲。第二,由教师审核学生提纲,并且引导学生完成应用设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将课本知识点作为课题应用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教师以点评的方式引入授课,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由于教师重点教授的内容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难点问题,因此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容易集中,教学效果较好。第三,学生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呈现该课程的教学成果,并且以多媒体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成果的考核,从而提高学生包括写作、汇报等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多样化。充分实现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变为在授课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能够体现技术应用型大学以“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特点。

  笔者在服装卫生教学过程中,初步实施了该教学方法,通过切身实践发现,服装卫生学“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优点:首先,可以使学生在应用设计的过程中学习课本相关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可以作为应用设计的理论支撑;其次,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再次,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论文的写作方式和流程,并且提高查阅文献的能力,还可以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掌握最新的关于该课程的知识;最后,在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各类服装设计的能力。

  虽然服装卫生学“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存在大量的优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班级人数的限制,无法做到一人一题的实践教学,所以会出现团队协作不够好的现象。并且,因为课时和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教师无法深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应用设计,从而无法达到深入研究课题的目的。不过通过今后小班式教学的普及,这样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3结语

  随着大学制度的改革,技术应用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面向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服装卫生学教学现状,提出服装卫生学“以应用设计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施,分析得出该教学改革方法的优缺点,并且提出改进的措施。

  作者:靳杜鹃

  第5篇:关于学前卫生学有效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学前教育面向的是3到6岁学龄前的幼儿,日常生活基本难以自理,同样他们也处在身心最脆弱的阶段,因此,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包含的内容广泛,除了涉及到生理卫生学之外,心理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和身心有关的知识都成为了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内容。在传统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为了让学龄前儿童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获得身心的有益发展,笔者将就传统学前卫生学教学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该学科的发展贡献出微弱的力量。

  一、传统教学的不足

  1.理论偏重于实践。所有要在今后广泛应用于实践中的学科都应该被重视,学前卫生学所包含生理卫生学、心理健康学、安全教育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体系,它们共同为学前卫生学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在传统教学形式下,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通常为了追求课时量,而将上面所说的所有内容压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完成,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时间去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学前卫生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学生们就会产生不同程度上的厌学心理,他们会认为学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什么用,用到实际又是另外一回事,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就会大大降低。

  2.教学方式单一。不只是学前卫生学,现阶段的大部分专业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口头教学,学生用脑子和笔头记忆,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里,这种方式是最保险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对知识的记忆上面。但是对于学前卫生学之类的专业,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产生疲惫,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过于片面。教学评价存在的原因是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双方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是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氛围共同考量得出的评价体系。而当前存在于学前卫生学之间的教学评价在大部分时候只是单纯的面向教师。过分地注重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持忽视的态度。这样的评价方式只会使学生越来越不注意自己在学习方法上存在哪些缺陷。

  二、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是从20世纪开始就出现于教育学体系概念当中的,顾名思义,即为有效果的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产生了进步,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1.教学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制定都是必需的,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效”的程度,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2.教学准备。充分的教学准备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负责,更是教师对自己负责,对即将教学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并对即将开始的课堂进行大致的教学规划,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意外情况做出提前的预估和评判等等,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条不紊。3.教学氛围。教师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影响学生,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也需要充满热情,反之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会让学生脱离课堂,很难走进教学内容当中来。

  三、学前卫生学有效教学的做法

  1.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针对学前教育学生片面求学的现状,应该针对他们制定出适合他们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可以将目标定为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两类,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做出更细致的划分,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三类。知识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过程中所掌握的每一个实践活动的特点、意义以及内涵;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理论应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素质目标顾名思义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对学前卫生学的理解,树立他们热爱儿童的思想观念。

  2.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为了让自己的课堂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前做足准备,对即将开展的学前卫生学课程进行精心的策划,让课堂进程在自己能预估到的范围内游走。例如:在学习学前卫生学和“循环系统”相关的知识时,学生们在中学时代已经接触过和循环系统相关的知识,其中的内容包括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通过连接中学关于循环系统的知识来引入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了不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为什么要学第二遍循环系统的知识的疑问,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好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和意义以及相较于中学的知识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才不至于尴尬的引入。

  3.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前卫生学教师作为培养未来学前教育教师的中坚力量,要尽量做到包容学生、关爱学生、接纳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学前卫生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会被学生带给学龄前儿童,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一直存在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正在学习中的未来教师带去许多的激情和动力。

  4.热情的教学方式。死气沉沉的讲解和激情洋溢的说教,二者相比,学生们更喜欢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教学模式。热情的教学会让学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在学到“血液”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提出一些大部分学生都知道的常识,让学生相继补充完整,这样一来,原本沉闷的课堂就会被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带动得有生气了起来。等到常识性问题补充完整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血液在显微镜下的教学模具给学生轮流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观察的结果,这样一来,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也能够达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勇敢的学生走到讲台上来,贡献出自己的一滴血液,让学生走上讲台,轮流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状态。相较于端坐在课桌前带上耳朵听教师讲课即可的教学方式,这样热情的互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将有效教学的概念融入到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所造成的不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告诫学生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并且学会主动探索,因为他们未来面临的同样是教师的职责。

  作者:李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东京与上海的全面对比,上海与东京对比到底差在哪里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