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致远的《汉宫秋》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以历史上昭君出塞为题材,描写了汉元帝与王昭君如泣如诉的爱情悲剧。王昭君拥有不俗的气质、不凡的个性,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大义凌然地牺牲小我,同时,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人格,不屈地与命运做抗争。在王昭君身上闪烁着女性独立意志的光芒,是女性追求人格的典范。
关键词:王昭君;爱情;婚姻;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一、王昭君的爱情
汉元帝“独掌乾坤,边塞久盟”,以为“四海晏然,八方宁静”。
xuezuocai.com
闲暇的皇帝觉得天下太平,顿感后宫寂寞。于是派画师毛延寿遍行天下,广选良家女入宫,图形以进。到成都秭归县,选中如下凡仙子的王昭君。心狠手辣,欺大压小,谄佞奸贪的毛延寿,也被这等绝世的容颜打动。这个秭归山乡,峡水缠绕、奇峰秀石,孕育出来的姑娘,如同神女瑶姬般,“朝饮木兰之霞露,夕餐秋菊之落英。”难怪唐代白居易诗云“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毛延寿考虑其是庄户人家,只索黄金百两,即可选为第一,荣华富贵,指日可待。王昭君却不和其他人一样,断然拒绝了他的“美意”。她体恤贫寒的家境,再加上自己天生丽质,亦不需要通过贿赂来获得荣华。这样傲岸的个性,正直的品质,颇有几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意。王昭君的无动于衷,甚至鄙夷不屑,让毛延寿心生恨意。自古道:“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毛延寿属于前者,计上心来,点破美人图。之后,王昭君别父母亲人,乘官府龙头雕花木船,经香溪,两岸已摘去果实的枝头竟又含苞绽放,桃林绵延一片,入长江,逆汉水,越秦岭,三个月后,终于到达京城,等待汉元帝的召见。然而王昭君的“贫贱不能移”换来的却是幽幽冷客,凄凄凉夜。做了上阳宫人,卷起珠帘,可以望见昭阳宫,却十年也未曾见到过她的君王,可望而不可即;听得管弦音乐可以寻到皇帝车矫的影子,但自己又像站在天河的织女找不到木筏载着她去找牛郎,咫尺天涯。王昭君在寂寞无聊的夜晚,常弹几曲琵琶,似乎是打发漫漫的长夜,排遣心中的孤寂,亦或抒发心中对父母家乡的思念。剧本《汉宫秋》中用了“消遣”一词,无奈之中又有几分乐观。后宫的艰难岁月逼疯了数不尽的嫔妃、宫女,而昭君却苦中作乐,处之泰然。
可是一切又仿佛是在冥冥之中就已注定。汉元帝从繁忙的政务中暂得空闲,深夜巡宫,昭君也恰巧又在弹琵琶消磨冷宫日子。汉元帝闻琵琶声而来,心情喜悦,就连那纱笼内的烛光也照射得格外明亮。一见昭君,汉元帝“惊艳了”。“眉扫黛、鬓堆鸦、腰弄柳、脸舒霞,那昭阳到处难安插”、“回顾百万,一笑千金”,他甚至说,若是越王勾践在姑苏台见了昭君,西施和国家肯定都不要了!二人一见钟情,汉元帝直呼:“江山千万里,直寻到茅舍两三家”,遂封昭君为明妃。贫寒人家的女儿,在古代社会里不惧奸邪,不畏坎坷,有主见有胆识地坚持着自己原则,把握着自己的命运,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二、王昭君的婚姻
明妃王昭君得到汉元帝宠爱,不仅将自己因拒绝贿赂毛延寿而被点破美人图发入冷宫的遭遇娓娓道来,更是为家乡父母求恩典。此刻的王昭君爱情甜蜜,十分幸福。汉元帝对她如痴如醉,“昵爱过甚,久不设朝。”一旦离开昭君,他就像宋玉悲秋一样难受,更是禁受不住沾染在她身上的香气。见王昭君哪里也是可爱至极,仿佛观世音一样的美,只是手中没有柳枝,见一面都会增加寿命,这真是“五百年欢喜冤家”。看着对着镜子自怜的昭君,就如月亮上的嫦娥仙子,在梦境中都一心一意要宠爱她。恐惧的毛延寿,害怕汉元帝追究责任,带着美人图,逃到匈奴,并献予了呼韩邪单于。单于早有意与汉和亲通好,见世间竟有如此女子,便向汉朝索要王昭君。“控弦百万,款塞称藩”的匈奴首领更是气势嚣张的发出宣言,“若不肯于,不日南侵,江山难保。”一国之君的汉元帝,之前对于“四时雨露均,万里河山秀。
王昭君自己并没有选择爱情和婚姻的权利,她嫁给的是一国之君,即使终身冷宫生活,她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她挑战的是只爱钱财,不怕王法的小人毛延寿。她所在的汉朝是一个纸老虎般的朝廷,养军千日,无军应对干戈兴伐。她应对的匈奴,有一个刻日南侵的军队。她自己是一个品性正直,大义凛然的弱女子。背井离乡,小人弄权,奸贼当道,埋没深宫,皇帝无能,百官无用,命运拨弄,无论是毛延寿、皇帝、百官、呼韩邪单于,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没有一个人真正设身处地的考虑过王昭君。明妃和亲,这是一对生死恋人的悲剧,也是政治的悲剧。堂堂一代帝王,竟无法留住自己的爱妃,这是一个人的爱情悲剧,也是汉民族无力反击异族胁迫的悲剧。
王昭君自恃美貌,断然拒贿;后宫冷夜,抚琵琶解忧;一朝得宠,念及父母;国家有难,自愿捐躯;未至匈奴,决然自杀。她的傲岸正直,不畏奸邪,她的孝顺品质,她的忠君爱夫,她的大义凛然,她的无所畏惧,她的小我到大我,都诠释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者:邱晨璐
参考文献:
[1]马致远,《汉宫秋》,张静文注,《元杂剧爱情卷》,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2]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4]翁敏华,《中国十大古典名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5]国祥,《 <汉宫秋>从史卷到舞台解读王昭君》,《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