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幼儿园入园不适应分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文案

2024-03-21  本文已影响 522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以及幼儿心理适应能力有限等因素所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幼儿社会角色的转变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过家园共育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多数幼儿都处于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阶段,因此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问题。在这一时期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缓解幼儿出现的分离焦虑情绪,促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幼儿初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入园焦虑

  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主要表现是入园焦虑,通常出现在幼儿入园之初。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认为:“焦虑是一种心理压力的体现。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觉察到有威胁时的反应,它伴随某些特定的感情(如恐惧、焦虑、愤怒)一起出现。”入园之初,多数幼儿都会出现情绪波动,产生哭闹、躲避教师和同伴、重复话语、独自发呆、依恋自带物品和教师、生病缺席等行为表现。

  幼儿新入园时表现出的分离焦虑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声哭和哭泣是最普遍的分离焦虑表现,依恋自带物和依恋老师也是出现较多的分离焦虑表现,其他的分离焦虑表现多属于一些幼儿的个别行为;但是不能就此说明默坐的幼儿分离焦虑不如大哭的幼儿严重,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强烈的表达与缓和的表达都是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释放。初入园的幼儿大多较强烈地表现自己的分离焦虑情绪,比如用大声哭引起教师及家长的注意,或以哭闹的行为强烈地表现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或不愿意呆在幼儿园的情绪。当感到强烈的情绪表达不能改变要继续生活在幼儿园的事实后,大部分幼儿会转为舒缓地表达分离焦虑情绪,比如哭泣、默坐等。

  幼儿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出现的时间段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天分离焦虑情绪最严重的时段是早上入园时,这一时段里幼儿面临着与家长的直接分离,主要表现为大哭、哭泣和过分依恋老师;午餐及午睡前后也是幼儿分离焦虑情绪比较明显的两个时段,主要表现为哭泣、不正常进餐和不正常午睡;其他时段幼儿分离焦虑情绪表现较少。

  有些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一直都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前一阶段表现得突出,后一阶段趋于正常;有些幼儿分离焦虑情绪前一阶段表现得相对平静,后一阶段表现得较为强烈。

  幼儿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情绪在表现上存在性别差异性,也存在趋同性。差异性体现在分离焦虑情绪出现的次数及表现形式的强烈程度方面,女孩分离焦虑情绪出现的人次较男孩多,且多为强烈的表现形式;趋同性则表现为幼儿分离焦虑情绪出现及消失的总体趋势上,绝大部分幼儿分离焦虑情绪大约持续两周,个别幼儿会持续较长时间。

  总体上看来,年龄小的幼儿与较年龄大的幼儿相比分离焦虑程度更重;年龄小的男孩与年龄大的男孩之间的这种差异表现较为明显,而女孩的分离焦虑程度受年龄影响,表现较男孩而言不够明显。

  2.同伴交往能力差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人获得友情,拥有自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能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幼儿年龄小不懂事,不知道如何跟同伴相处,因此,从孩子入园开始,家园就应该携手并进、相互配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他们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独尊”的心态,在园内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自私霸道、固执己见、不顾他人的个性表露明显,不但不会关心同伴,不能跟同伴和睦相处,而且还会发生侵害攻击性行为。一些孩子行为孤僻,刚入园时不哭、不闹、不爱说话,常常闷闷不乐,爱做撕咬衣角、指甲或乱摸身体某一部位等小动作,不愿让同伴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接近别人。一些孩子静静地站在一边,想参与活动却因胆怯或内向而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无论在哪儿都要主动跟小伙伴打招呼,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提醒孩子遇到问题要告诉老师,还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从而锻炼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会产生一种离开家人的不安全感,也会对教师怀有很大的依赖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及时抚慰和引导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区别很大,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仅依靠教师或家长单方面的努力是绝对不够的。只有当家园协调、配合一致时,对孩子的培养才能更有成效。

  二、幼儿初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2~3岁幼儿在入园之初,面临着与亲人的暂时性分离,环境、人员、活动方式、行为规则的变化以及自身低水平的认知和基本生活技能的缺乏等,都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生理因素

  新入园幼儿正处于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的阶段,其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都相对很弱,且带有很大的依附性。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喜欢包办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长打理,以致于有些孩子入园时不会穿脱衣服,不会拿勺吃饭,不会系鞋带,不会自己上厕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2.心理因素

  焦虑是小班新入园幼儿最大的心理障碍。与亲人的分离引起幼儿强烈的不安情绪,严重的甚至还影响到自身的健康。一般说来,一周之内多数幼儿在老师亲切、热情的关心和帮助下能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与家人说再见。而有的幼儿却较难适应,始终哭闹不停,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消瘦甚至生病。有些幼儿比较在意环境的变化,有时很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入园后环境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较强的刺激,他们往往难以接受,因此表现出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

  3.社会因素

  幼儿的社会属性还不完善,情感功能也不健全,因此无法主动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幼儿园有严格的作息制度,这一点与大多数家庭大相径庭。幼儿在家里很自由,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游戏都可以自己决定,而在幼儿园进餐、如厕、参与游戏活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刚入园的孩子很不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新入园时表现出的分离焦虑情绪是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要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与细心,帮助孩子们减轻痛苦的煎熬,引导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用温暖的手牵着孩子们迈出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作为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尽早地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早睡早起、每天午睡、专心吃饭、独自睡觉等习惯。在入园之前要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看看玩玩,使幼儿近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对幼儿园产生向往之情。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幼儿入园时承受的压力,使幼儿避免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表现出种种问题。

  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家庭给予孩子太多的溺爱,使孩子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

Shunde.Net

父母应该提早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与幼儿园也应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消除幼儿新入园产生的“阵痛”现象,让幼儿更容易适应周围的变化。

  总之,新入园孩子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教师和家长要根据这一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作者:郝妍 来源:黑河教育 2016年7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让幼儿园活动充满意义,让幼儿有多种活动机会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