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情境化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特别是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更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问题。
我们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活动情境化的实践研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特别是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一、数学教育情境化的原则
1.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幼儿的一切学习均从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取。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的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注意设计幼儿生活中有所感受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兴趣。
2.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由于各个幼儿所出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幼儿所得智力发展水平、思维能力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的时候必须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原则。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发现不同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并针对幼儿不同表现施以适当的教育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性与幼儿主体性同时存在、相互依附,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在游戏中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及时地为幼儿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同时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 、注意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他们敢于乐于尝试,对幼儿活动中所处的问题作“画龙点睛”的讲解、演示、点拨并帮助幼儿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幼儿作为探索过程的一分子参与其中。
二、数学教育情境化的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保证,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幼儿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幼儿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幼儿身临其境,高度参与,能激发出创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例如,我在数学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的这一课时,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课件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图形并进行分类,看一看每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分的。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特征,幼儿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接着让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创设了小兔铺路场景,我在地上布置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坑,请幼儿用图形填平,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纷纷去寻找此图形,个个积极活跃。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辩、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3.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观赏表演,而是激活思维,创设情境要新颖活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科学性,让幼儿产生疑惑、激活思维、积极研究、自主解决问题。
4.创设情境,体验丰富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因此,把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幼儿的数学知识面。
三、数学情境教育化的教材研究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教材教学时,避免死搬硬套,创设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更新了原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源于幼儿生活,源于幼儿好奇之事,引导幼儿积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让他们亲身感悟数学知识。我们让教材走近幼儿,而不是把幼儿拉向教材。
数学教育情境化,使得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情感纽带的牵动与维系;使得幼儿好学精神得到有效地培养;也促使幼儿在爱学、乐学中逐步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数学现象感兴趣,是早期幼儿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动力,也是幼儿建立数概念和进行积极思维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引导幼儿享受数学的乐趣正是我们数学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正如纳特·布朗说的:“数学本身有许多游戏性和给人以创造空间的内在性。这种神秘的特性,使人有探究的冲动。”因此,早期教育的目标更在于帮助幼儿发现数学中的游戏性,让幼儿享受其中创造与游戏的乐趣。无论幼儿在数学游戏探究中兴趣持续的时间有多长,它们都为幼儿提供了探索与学习的机会。这些不仅使幼儿成为某一方面的玩乐高手,还可以支持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作者:符君雨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21期
第2篇:农村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教育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园一特色”项目的创建活动是幼儿园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园特色活动的建设,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命力,是教育的活招牌,同时也体现在它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上。把民族音乐引进课堂,建设特色园艺术文化,受到小朋友们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对学习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一般幼儿教师认为,民族音乐教育不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觉得更适合更高一级年龄段幼儿的教学活动。
2.长期以来,教师用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内容多为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童音乐作品,甚至引用一些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但是对中国的民族音乐却了解、运用甚少。只追求音乐作品的新奇独特,而忽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欣赏能力,忽视了儿童文化思想、审美素养的培养等。
二、多种途径开展民族音乐教育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从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民族音乐作品,借助形象、具体、生动、富有儿童情趣和地方特色的表达物,让幼儿感受民族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
1.选择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在“乐”“趣味”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民族音乐作品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幼儿可以从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欣赏中感受到熟悉与亲切,从而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3.对本土民族音乐作品重新处理。地方音乐作品比较偏向成人化,曲子冗长,结构复杂,幼儿不易理解,所以教育活动也很难适用。因此,需要深刻分析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使幼儿容易喜爱和理解,教师组织活动也便于开展。
(二)活动策略的选择。
1.趣味游戏性策略。趣味性和游戏性是音乐教育方法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创造性地采用趣味和游戏的方式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2.直观图谱演示策略。有效的图谱必须是形象具体的,符合幼儿自觉行动思维,能为幼儿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科学设计符合作品内容、直观形象、简洁、易于幼儿理解的图谱,将音乐作品直观地呈现于幼儿面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和感受音乐。
3.整合策略。在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将音乐融合到幼儿一日生活及其他领域教育中,将抽象的作品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从而既提升幼儿生活中艺术活动的质量,又促进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以趣促学,以创促美
通过选择富有趣味性、游戏性、地方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并开展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民族音乐熏陶,并学会创造性地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力。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了解到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选择富有趣味性、游戏性、地方性的民族音乐作品并开展相关的音乐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民族音乐的熏陶,并学会创造性地进行表现,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表现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幼儿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升及教育思路的开拓,也都有促进作用。
作者:吴利萍 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2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