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新生研讨课《水体富营养化环保策略》为例,讨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介绍了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主要教学活动;同时辅以过程评价机制并将几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向动力并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并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将大学生创新计划作为研讨课的延续,为优秀学生提供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的平台。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在以知识为主的经济环境中,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结论几乎都指向人才的重要性,所以高等教育将担负起较之前更重大的责任。
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的跨越式发展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1]。大多数人认为,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高等教育经费、师资队伍及软硬件建设跟不上其规模扩张速度,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
现实情况表明: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加;来自用人单位的调查也显示,很多持本科文凭的学生刚工作时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家长和社会正在不断地质疑高等教育价值,尤其是文凭的价值[2]。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功能更类似于自由市场,而学生和家长则是消费者。这些发展和变化要求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应该相应地做出改变。因为知识经济的重点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的创新或是技术的发明,有时候更需要的是理念或经营模式的创新,但创新却不是传统课程能教授的[3]。所以大学首要关注的应是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创新,以跟上世界的快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主要作用是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容易控制课堂、掌握进度,局限性在于不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或兴趣,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4]。当前我国进行的本科教学改革,终极目标是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新的社会和高等教育形势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新生研讨课最早出现在1959年的哈佛大学,改革者希望通过此类课程的开设,扭转本科教学长期被忽视的现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5]。自2003年以来,我国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研究型高校纷纷引进这种新型课程形式,之后许多普通高校也陆续开设,由各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主导教师,专门为全校大一本科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术品质、感受研究的乐趣、接触著名教授、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以此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习阶段的转换过程[6]。
由于新生研讨课不同于常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如何合理设计为数不多的课时(一般20学时以下)内容,如何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并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并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的初衷,是近年来高校研讨课设置和教学改革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本校环境科学专业新生研讨课《水体富营养化环保策略》,着重讨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真正从课堂活动中受益,为高校同类课程的开设提供借鉴。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探索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彻底转变思想,改变之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知识传输的模式,代之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讨论并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意味着学生自主讨论,而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场景下的讨论和学习,教师需要花费几倍多于常规课程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课程内容。《水体富营养化环保策略》关注的是水体中氮磷营养过程所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现象,这种大规模的污染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尤其2007年太湖流域发生的污染因涉及周边城市的饮用水源地而造成公众恐慌,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课程因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判定标准,如何诊断水体富营养化,掌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并列举主要的防治措施,最后明确大学生的责任,尤其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体环境。课程总计16学时,8次课,围绕课程总体目标,列出了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体现了未来教育发展大方向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即课堂面对面的授课与在线授课结合,如在明确每个课堂目标的前提下,将与课程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和内容采用网络课堂的方式提前完成,课堂活动主要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讲座以及案例分析等形式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而实践实验活动则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2.过程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适应过程教学,新生研讨课建设之初取消课程的考试制度,代之以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重点关注课程进行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程度,采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完成课堂活动,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
3.如上文课堂活动设计中提到的分组讨论中,采用学生互评和组间互评的评价方式,既有组内个人成绩也有各组整体成绩,并以后者所占较大比重决定个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以提高组内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小组辩论在提前分析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讨论和理解富营养化的成因,辩论双方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的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案例,每个组重点分析案例中富营养化具体防治工程措施的特点,充分说明该措施在本案例中的适用性。
实践课堂中,每组持续跟进实验进程并做好实验记录和报告,每组确保实验的成功和结果的可靠。而在这些课堂活动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观点以及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辅以适量在线作业的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机械抄背教科书的答案,虽然看上去很正确,但往往不一定得到好的评价。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新时期电子技术如互联网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课堂中引入这些技术和设备成为可能。针对目前大学生电脑和手机普及率非常高的现实情况,开发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程序用以课程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
4.研讨课的延续——大学生创新计划。以国家、上海市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对接新生研讨课堂,鼓励学生将课堂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新生研讨课的学习和引导,在大学生创新计划经费资助下,结合教授的部分科研项目,继续开展专业相关工作的科学研究。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高等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生研讨课作为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首次接触的专业相关研讨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如何科学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中应用新技术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总之,新生研讨课作为高校传统教学中的新尝试,虽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也为高校教学质量改革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之路。
作者:李娟英 彭自然 凌云 邵留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