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矫正教育和心理矫正有什么区别,矫正心理教育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 648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学优生,通常指在学业成绩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学优生享受着荣誉,也承担着高期望,教师们多以赞许的眼光看待学优生的优点和长处,而不太注意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近年来,心理教育开始关心学优生,但大都局限于对学优生消极心理的疏导,而忽视了学优生积极心理的发展。心理教育就其性质可分为矫正性心理教育和发展性心理教育,二者协同才构成了完整的心理教育。矫正与发展并进,是学优生心理教育的应有取向。对学优生进行心理特质分析,针对其心理问题,应开展矫正性心理教育,防治心理疾患,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学优生具备的优秀心理素质,要通过发展性心理教育进一步优化完善,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学优生心理特质分析

  所谓心理特质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呈现出步调一致的反应。相对于一般学生,学优生在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有一些心理特质。

  (一)认知方面

  学优生学习优秀,态度端正,接受能力较强,大多感知觉灵敏,记忆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学习能力比一般学生好。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比较高,做事认真谨慎,关注细节,全力以赴。但有时也会过分追求完美,认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并希望可以一直保持,有可能的话今后还要做到更好,好胜心强,不容易感到满足,严重的甚至出现强迫症状。另一方面,也有学优生对他人和环境的期望比较高,可能会以对自己的高标准去衡量他人,从而自傲自负,产生虚荣心,或对他人求全责备、严苛挑剔。同时他们也比较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一些学优生在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上,往往容易关注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忽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认知方式上关注消极面多过积极面,非常在意自己的“好学生”形象,很在意他人的评价,担心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

  (二)情感方面

  学优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了解和认识未知事物时有好奇心,学习兴趣较一般学生浓厚,学习情绪饱满。由于学习优秀,经常受到来自各方的表扬,容易体验到愉快、喜悦等积极的情绪,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也往往相对较好。但自身的高期望也常常给其带来负重心理,优越感的背后,学优生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自觉地害怕被人赶上或超越,也会出现特有的学习焦虑。为维持学习中的优势地位,他们常自我加压,增大学习强度和学习难度,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感多,轻松感少。另外,学优生会有一种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易发生心理波动,容易产生狭隘情绪,互相嫉妒,导致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他们很少主动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和优秀的学习方法,担心被人指责骄傲自满,更害怕“骄傲使人落后”。

Nokibar.Com

既想与同学交往,但又不愿投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既想尽情地放松自己,却又担心会影响学习,对人对己都容易产生敏感情绪。

  (三)意志方面

  学优生学习目标明确,能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一般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学习上有较强的成就动机、意志力和进取心,自觉性好,自制力强。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人学习,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他们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承受压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毅力,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干扰或障碍,维持原来的学习目的和计划,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W。但也有部分学优生抗挫折能力差。由于父母、老师的过度保护,学优生通常缺乏生活的独立性,缺少挫折或失败的体验,他们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难经挫折;另一方面,周围人的高期待、严要求常常给学优生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学优生通常赢得起输不起,无法面对由高处跌下的落差。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进而失落、自卑、消沉,甚至否定自己。学优生面临选择时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出现挫折时异常敏感,失败后容易走向极端。

  二、学优生矫正性心理教育

  和一般学生一样,学优生也会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现象,如果任其发展,极易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形成心理疾患,导致他们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对这些心理问题,要及时进行矫正性心理教育。

  (一)强迫偏执心理的矫正

  学优生自我要求高,期望值大,为实现目标会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另一方面,大多数学优生非常有主见,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还拥有偏颇的认知模式,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不能与老师、家长和同学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部分会形成强迫偏执的心理障碍。这些非理性的认知评价影响了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帮助他们确定适度的学习焦虑水平,要充分了解学优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需求,适度降低对他们的高期望、高要求。要引导学优生客观准确地认识面临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认知评价机制,尽量做到进行合理的思维,体验满足感,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

  (二)好胜嫉妒心理的矫正

  学优生的好胜嫉妒心理表现为一方面他们对于他人优于自己感到恐惧,另一方面对于他人优于自己他们又感到愤怒,缺乏“双赢”的理念和心态,是一种混合的心理障碍。为克服这种心理,要教育学优生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对此可进行角色交换教育,引导学优生正确评价别人的优缺点,正确对待他人的成绩与荣誉。要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学优生养成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鼓励学优生展开合理竞争,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优生宽容的心胸和合作的精神[3]。要教育学优生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化嫉妒为前进的动力。在肯定学优生勤奋的同时,也应对其指出与同学交流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鼓励他们帮助后进生,协调人际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与他人和谐相处,也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三)失落敏感心理的矫正

  学优生志向高远,习惯成功与赞赏,遇到失败会感到失落,偶尔受到老师的批评便心生敏感。教师在平时就要强化学优生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使其能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挫折,顺利走出逆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目标过高是学优生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要教育他们适当调节自己的志向水平,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教会学生积极变通,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针对心理敏感脆弱的学优生,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其培植一个平和的心态,使学优生放下思想包袱,淡化角逐优秀学生的价值观念[4],胸怀坦荡地面对学习生活。引导学优生在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中完善自我,扬长避短,实现自我价值,合理地调适自我,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自我平衡能力。

  三、学优生发展性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尽管学优生也存在一些心理障碍,也确有部分学优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接受咨询与矫正,但是绝大多数学优生实质上所面对的是心理发展与完善问题,心理教育要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设有利条件。所以,在致力于学优生矫正性心理教育的同时,更应关注学优生的人生发展,对其开展发展性心理教育。发展性取向是心理教育的根本取向,集中体现为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格[5]。对学优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不单是发展性心理培育、建立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优化完善的问题。

  (一)增强心理能力,优化求上心态

  为了维护“好学生”的形象,学优生常会恐惧落后,害怕失败,反而变得不自信,这就需要增强学优生的心力。“心力即心理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情感、意志、人格等)的总和,是心理的动力系统,它能生发出巨大的能量。”[^|学优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力承受力、心理坚持性和耐挫能力,增强自己的心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适应能力,提升坚强的意志品质,预防心理疾患的萌芽。

  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求上心态是广大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之一。在求上心态支配下的生存是一种意义生存,追求意义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学优生积极肯干,善于思考,主动热情,求知欲强,力争上游,一般不缺乏求上的心态,他们更需要优化求上心态。学优生不必执著于追求完美的求上心态,而要培养适度的好胜心与成就动机。渴望学业成功的心理是正常的,但也要优化心态,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学优生无需苛求自己次次成功,过高的求上压力反而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学优生的求上不应仅立足于学业的进步,而要立足长远,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追求的人生意义不光是眼前的学习,而要放眼未来。

  (二)开发心理潜能,完善自主意识

  人的心理潜能是蕴藏在遗传素质之中的尚待开发的心理能力,它表明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可以通过开发而转化为现实性。学优生虽然在学业上比一般学生优秀,但不意味着他们有关学习的潜能都开发出来了,更不表示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得到了全面开发。人的心理潜能带来人的创新和发展的可能,也赋予了人在顺境中求成、在逆境中抗争的信心和勇气[气学优生的潜能开发不仅能挖掘出他们的潜在能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其中自主性是核心。从心理教育层面看,发挥人的自主性的关键是自主意识的培养,心理教育要帮助学生发掘心理潜能、完善心理机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自我完善。要教育学优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看待外界的期待和评价,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开发潜能,要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毅力和能力。“好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得到综合发展的学生,教师要完善学优生的自主意识,不能只看到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的相对优秀,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与自身相比的相对进步。应该因材施教,立足于学优生自身的发展潜力,引导学优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真正做到志存高远,不断地超越自我,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学优生不仅是学习表现突出,也要做到道德品质优秀。培育德性的关键是形成一定的道德力,这不仅依赖于道德教育,也要靠心理教育的协同努力。心理教育中对青少年认知、情意、行为的培育与养成,能较好地促进道德力的发展和人格结构的形成。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优生文明礼貌、诚实勇敢、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美德,使他们对社会上的现象与周围的事物都有正确的见解和评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正确的政治方向[8],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则是各种特征的完善结合。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即人格塑造,它是心理教育的崇高理想。关注学优生心理,培养健全人格是优生培优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根本点。“做学问得先做人”,学优生要做一个正直、热情、积极向上的人,学优生不单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为人品质要高,要有宽广的心胸,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然,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予他们充分地进行自主选择的权利,心理教育要帮助学优生设计人生发展的美好前景,引导他们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教学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健康课程的教学原则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