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实质性纳人高等教育的体系,已经走过了十六年的历程。随着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不断深人,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逐步展开,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任务也应运而生。小学教育或初等教育的上位学科无疑是教育学,但在教育学所属的二级学科中却没有它的位置;小学教育离不开各学科的教学,但又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属到某一学科领域,也就是说,以小学教育(本科或教育硕士)专业为背景的初等教育院系,其学科建设没有现成的学科归属。这就给初等教育院系提出了一个问题: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到底应当如何定位?其生长特色是什么?又应怎样去培育?
―、对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学科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基地,是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思想的平台。学科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四大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历史原因所致,全国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起步都比较晚,主攻方向亦不够清晰。小学教育专业设立伊始,初等教育院系还来不及思考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十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来试图厘清专业发展脉络的时候,愈来愈感悟到学科建设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支撑
学科与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科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学科建设的水平是用本学科科学研究的成果来衡量的,而专业则以人才培养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需求。专业以学科为依托,学科以专业为基地。有时某个学科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某个专业又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小学教育”即为多学科支撑的专业。专业对于学科的依托性集中体现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的基地,也包括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从人类的认识活动来看,只有进行科学研究,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才有可能进行各专业的教学,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是“源”,专业是“流”,所以不能只在“专业建设”的层面谈“专业建设”,不能只在“人才培养”的层面谈“人才培养质量”。就人才培养质量而言,学生的发展潜力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的成效,而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知识的转化程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转化)是由专业建设的成效决定的。如何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既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学术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密切关联。
(二)承担学术创新任务
当今的初等教育院系不同于以往的中师,这不仅仅在于人才培养层次的差别,即由中等教育提升到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层次,还在于步人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初等教育院系,除了人才培养的任务之外,还承载了知识创新和服务社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也就是说,初等教育院系对学术界要做出应有贡献,而学科建设恰恰承担了此项任务,这是初等教育院系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否则初等教育院系的不可替代性就无从谈起。
(三)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领域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问题发生。仅就在职教师培训一个领域来说,我们能否对教育实践发生的诸多问题站在较高的学术视野上给予诠释,从而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进行深人的研究,最后能够在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凝练成若干学科研究方向。可以说,没有学科建设的成果,无从谈起为基础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事实上,学科在自身体系和社会需求这两大系统中形成了两大回路,一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依托服务对象提升学科水平,二是以更高水平的学科再作用于社会。
(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研究生研究方向的确定与院系的学科建设主攻方向、导师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而研究生教育的展开也使学科建设注人了新生力量与活力。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而言,近三年全院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署名的占20%,在一般期刊上发表论文不计其数。
(五)汇集人才、提升队伍水准
从目前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的总体情况来看,学术队伍水平相对薄弱,属于小学教育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更是凤毛麟角。其原因与该领域学科建设的水平相对较低、学科平台不完善、学位点建设刚刚起步密切相关。只有充分认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时机、提高水平,才能聚集更多的学科人才投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二、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生长特色
(一)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原则
1.基础性
学科建设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创新一定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不是凭空盖起的高楼大厦。所以,认真分析、仔细梳理初等教育院系学科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优势与特色十分重要,也是定位的第一步。我国承担小学教师培养任务的初等教育院系绝大多数是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型而来,中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具有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富有特色的中师文化。这种文化倡导“全员育人,德育为重”的理念,并将“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作为其办学宗旨。可以说,中等师范教育在我国师范教育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百年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中等师范教育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小学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小学教师培养与时俱进的研究,不过由于办学层次所限,这些研究并没有上升到学科建设的层次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凝聚化;也没有形成学科意义上完整的逻辑体系;更没有制度、体制与政策上的保障。由此可见,步人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理应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上将既有的研究成果提升到学科建设的层次,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学科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重任。
2.前沿性
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应吸收国内外初等教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密切结合。我国小学教师培养纳人高等教育体系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完成了小学教师培养的高等教育化进程,与此相对应的学科建设,我们的起步就更晚。据此,在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伊始,应该以国际化视野来研究初等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以保证学科建设的高站位和前沿性。
3.关联性
注重“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联性,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我国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不同步,不是先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再设专业,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先有专业再建设学科,进而引领专业建设。一方面,学科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专业的基础性体现在:专业为学科提供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基地、多学科构成的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的成果以及毕业生人职后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力等。同时,由于专业建设在先,专业建设从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出发,对学科建设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譬如,6〜12岁小学儿童学习与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进一步,具有这样特质的小学教师培养的路径与环境?这些都对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实践诉求。另一方面,专业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学科建设若能对专业建设的以上问题给予理性的回应,则必然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专业化的引领。所以,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应特别关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联性,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学科与专业的一体化建设。
4.条件性
我国初等教育院系承载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任务,而小学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一般而言,我国初等教育院系的师资队伍也呈现多学科的特征。这就有别于高等教育中传统院系办专业的师资构成。队伍结构的这一特点,为初等教育院系提供了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做得好会有很好的亮点,还会产生出奇花珍果。
5.应用性
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鉴于我国初等教育院系自身的特点和基础教育的社会期待,其学科建设的重点以侧重于后者为上策。即关注学科建设的成果指导教育实践的转化率和转化价值。
6.独特性
小学教育或初等教育归属于教育学科领域,初等教育院系的学科建设如果不突出特色就会被一般的教育学科同化,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需要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才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生命力。
(二)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生长特
色根据以上对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的定位分析,学科建设的生长点与特色应该充分体现我国百年师范的文化积淀和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关联性,同时,根据多学科队伍结构的特点,期望通过开展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出新芽、开出奇花、结出珍果。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小学教育的对象6〜12岁儿童的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成果对小学教育实践的转化价值。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领域主要确立以下研究方向。
1.小学儿童研究
儿童是小学教育的主体,儿童发展也是小学教师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在这一方向上,学院进行的主要研究有:小学儿童生命发展与教育、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小学儿童学习与记忆、儿童文学与教育、儿童绘画心理、儿童音乐创作、少年儿童组织与教育、儿童科学学习心理研究、儿童游戏与教育、儿童养成教育研究、儿童健康与教育、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等,这些研究特别关注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
2.小学教师教育研究
在一般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小学教师特质研究、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建设)、小学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小学在职教师培训有效性、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研究等。
3.初等教育学基本理论研究
学院于2011年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了“初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这一新学科的开创,大大激发了初等教育研究的活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初等教育学研究的定位、初等教育学研究的价值认识、初等教育学研究对象和逻辑起点、初等教育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定位、初等教育史研究等。
4.小学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
以往“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的研究多关注于中学阶段,小学教育阶段的研究相对薄弱。抓住这一生长点和队伍的优势,学院开展了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教与学的研究,重点关注了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的研究。
5.交叉学科领域研究
在理科交叉上,成立“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汇集了化学、物理、生物、地理、数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一批青年博士,涌现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在文科交叉上,成立“传统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涉及国学教育、哲学、宗教、历史、书画、手工、礼仪等十几个学科分支。除此以外,还有“综合实践”、“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等。
6.“大”与“小”联系的纵向研究
体现大学教育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联系,包括高观点下的小学数学、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古诗词与小学古诗教学、写作理论与小学作文教学等。
三、初等教育院系学科建设生长特色的培育
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学科建设会有一些生长点经过筛选、扬弃显现出来,如何使有发展前景的生长点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学院标志性的品牌特色学科方向,培育是十分重要的。除了领导者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外,还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住。
(一)培育一支由多学科构成的、和谐共生的教师队伍
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性特征决定了它需要有一支由多学科构成的教师团队的支撑,要做到多而不散、和谐共生,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105位,这支队伍中既有中师留下来的骨干教师,也有建院以来引进的青年博士。教师队伍涉及包括教育、心理、文、史、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音乐、美术等在内的20多个学科领域,学缘结构多元,理论型、技法型兼有,大家互相学习、和谐共生的基点是将“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此外,学院一直倡导学术自由的理念,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博士,都支持他们坚持原有的研究方向,在时间、经费、出国进修和研究生招生名额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高水平的论文发表,仅“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每年投人建设经费就有百余万元,目前已连续投人了三年。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逐步了解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把自己原有专业与小学教育合理“嫁接”,期望生成新的研究领域,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生成新的研究团队。十几年来,由于学院始终坚持了这一队伍建设的理念,教师个人专业得到了发展,本科、研究生教学蕴含了更多的学术前沿信息,几个交叉学科研究团队也应运而生。其中“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儿童生命与道德研究中心”、“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的形成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注重学科平台的建设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基地。初等教育学院成立十五年以来,先后成立了10个研究机构,即初等教育研究所、科技教育中心、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微尺度功能材料实验室、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协调发展中心。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的成立,汇集了院内外、理论型、实践型的各类研究者参与其中,有利于结合学科方向、合作攻关,提升了研究者的学科认同感。
(三)学位点建设
初等教育学院建院以来,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一直都在探索新的学位点建设。学位点与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依存。首先,学院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在“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下设置了“初等教育”两个招生方向,2011年又在全国率先自主设置了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初等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而后又相继设置“教师教育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向”,“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还建设了“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点和“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点,分别在“课程与教学论”七个方向、“小学教育”七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在“书法教育”、“应用化学”、“美术学(油画)”、“美术史”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规模达163人、硕士生导师51人、博士生导师4人。如果从2003年我院首次招收“课程与教学论”初等教育方向研究生开始算起,我院研究生教育已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研究方向的生成,加速了学科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学位点的建设又为“事业留人、汇集人才”奠定了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经过十五年的学科建设取得以下成绩。一方面提升了专业建设的品质,学科对专业的支撑性突显。学院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人研究,在全国率先研制出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地图》。此项研究从理性的高度厘清了人才培养目标所要达到的诸项能力、素养与各板块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小学教育专业所有课程建立在富有逻辑关系的链条之上。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基础教育咨询、服务项目得到普遍认可。由于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定位于小学教育领域,其研究成果必然直接服务于小学教育,这主要体现在为小学教育提供高端的智力支持: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的研制与撰写工作;指导区域教育、小学学校发展改革项目;承办北京市、全国各学科小学骨干教师高端培训、研修项目;参与小学各类赛课、评审项目等。初等教育院系要想得到自身发展并证明存在的价值,除了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特色外,还应着力寻找学科建设的生长点,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以此为基础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