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发明活动的本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是指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教育,使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路、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而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作为教师应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好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1 更新观念,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为此教师要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 立足基础,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2.1 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 2.2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第一论文网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www.dylw.net]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三线八角”教学中,由于图形较于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试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3 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在讲轴对称及平移的教学。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接着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图形、实物是轴对称的,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在讲利用平移图形设计图案时,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漂亮图案,向学生展示数学中图形的美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利用平移图形设计的图案,结合数学的结构美向学生展示了数学的美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学生认为数学真是奇妙无穷,这其中无数的宝藏等待他们去开发和利用,结果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老师抓住学生这时候心情兴奋、思维萌动、求知欲高的时机,带着他们去分析、去比较、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敞开大门。 3.2 钻研教材,深挖例题习题中的创新潜在功能 数学教学是学生创造(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还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而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可以针对课本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如在教完第五册“相似形”一章后[第一论文网是提供写作论文的网站,欢迎光临www.dylw.net],可以将第134页例题改编为一道开放性题目: 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根据上述条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并加以证明。 问题一出,课堂顿时沸腾了。教师适时组织大家讨论,有的同学回答∠1=∠B,∠2=∠A;有的同学则回答,既然∠1=∠B,∠2=∠A,便可得出△ACD∽△CBD,进一步讨论后得出:△ABC∽△ACD∽△CBD;又有同学提出,有相似就有对应线段成比例,教师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通过对应线段正比例找出等积式,这样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出:CD2=AD·BD,BC2=BD·AB,AC2=AD·AB。见到有两条直角边AC、BC的平方,教师提醒,将两直角边的平方加起来试试,于是迅速得出AC2+BC2=AB2。学生兴趣高涨。继续探究,根据面积法可得出AB·CD=BC·AC。如果知道两直角边,就可求出斜边上的高CD= , 这比用其他方法容易多了。 这一例题充分激发了学生探求问题结论的热情,达到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增强能力的目的。在数学解题中,大胆而合理的猜想往往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同时,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的得明显成效的。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关文信主编.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指导[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