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做到哪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哪些)

2022-09-19  本文已影响 26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情境是联系现实生活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求动机,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操作讨论、实践应用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喜欢数学,乐于探索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以“趣”引“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素材,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可以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老师扮营业员,学生扮小顾客。一个可爱的小猪玩具要1元1角,学生手中有若干1元、5角、1角的人民币,怎样付钱呢?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和多种付钱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初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是激发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恰当地为学生设悬念、提疑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努力求解。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思维一旦被启动,其求知意识就越强烈,思维活动就越活跃,对获取的知识的记忆就越深刻。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猜球等游戏,当学生对“一定”、“可能”、“不一定”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接着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老师口袋里有10块奶糖和3块水果糖,要使摸出水果糖的可能性大,该怎么办?”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被问题深深吸引,从而进入积极探索状态之中。通过思考,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很快得出“把奶糖数量减少”、“把水果糖数量增加”等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创设操作情境,以“动”启“思”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基本方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创造“多动”的机会,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鼓励他们敏锐观察、自主探索、互动交流,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领悟利用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课前可让学生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纸片各一张,剪刀一把。上课时,教师可巧妙提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听后,兴趣盎然,都积极思考,认真拼剪。几分钟后,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像等于180度。”随后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都希望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的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是180°,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学生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与自豪。   四、创设讨论情境,以“说”悟“思”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教师要恰当地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积极思考,激活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从而产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受“商不变性质”的影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书,学生发现书上得出的是“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两种表述,用词有别,表述意思一样吗?针对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惑,教师适时列出如下四道等式,让学生展开讨论。   (1)■=■=■   (2)■=■=■   (3)■=■=■   (4)■=■=■   经过讨论、分析,学生发现:乘以或除以几不一定就是扩大或缩小几倍。这时教师引导:“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在整数范围内,表述扩大或缩小是可以的,现在数的范围从整数发展到小数、分数后,分数基本性质的表述用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就更准确了。”教师巧妙地设计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的办法,达到解惑的目的。教师讲得不多,但通过组内的交流讨论,汇报展示,让学生不断感悟,从而引起学生深思。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解惑过程同样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五、创设应用情境,以“做”促“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要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合理地创设各种应用情境,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问题,如计算做“火柴盒、下水管、烟囱、大厅柱子”要多少材料,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既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些活动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了亲切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拓展知识应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也是一种艺术,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思”,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真正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根基,积极为学生创设观察、思考、操作、讨论、探索等促进思维的情境,打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扉,激发和拨动其思维之弦,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品一个“醉”字悟诗人志向-浅谈辛弃疾的诗词上一篇: 低年级识字教学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