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思考价值的无效提问还很普遍,有的老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才提问,提的问题没有任何思考空间,对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那如何有效提问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特别是数学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康托尔指出:“在数学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达到提问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的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标中提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积极寻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我在上课时特意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有些同学就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或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灵活性的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5-(2+)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或3+,那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教学,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趣味性的课堂提问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思考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讲完新课后,巩固新知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巩固所学的新知。 四、逻辑性的课堂提问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与规律。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 (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 (4)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 (5)怎样来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6)为什么求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 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