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出了现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合一”的教学做合一基地、“实践与校内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课堂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技术开发中心的“三合一”的理念来建设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如何让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职业素养是当前会计专业教育发展中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但会计审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能安排的实习生很少,很难满足各院校会计学生较多的现状;
二是有些学校将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在非会计岗位,学生、家长很不满意;
三是会计工作涉及企业很多的商业秘密,一些企业很难让学生真正接触到财务岗位,学生无法进行会计业务的操作与处理,实习效果较差;四是目前很多单位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安装了会计软件,实行专人负责制,不会让学生操作;五是由于会计工作比较繁琐,单位财务人员无暇也不愿指导学生真正操作业务,有些实习生又不主动去学习,导致实习流于形式;
六是会计专业比较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没有成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动力,校企双方在利益上很难找到双赢的交点;七是因为学校难以找到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部分学生为了应付找个单位盖个章,写个实习报告了事,根本达不到实习要求。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会计专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职业素养的锻炼,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这就给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尤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打破现有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大同小异、实训效果差的现状,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行高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近年来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与骨干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思想观念上,很多高职院校领导认为会计专业是文科专业,校内实训室所起的作用有限,认为在实训室有电脑,装些财务软件,再买些凭证、账册给学生就可以了,会计成为大家心目中投入少、收益高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给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二)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较少,场地和设备严重不足。会计专业作为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很多实训在校内完成,要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场地要足够大,实训设备要足够充足,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与软件,实训软件还需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更新。近年来各校会计专业招生情况较为理想,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招收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会计实训基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加上各个院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根本没法落实。
(三)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存在一定问题。有些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室在建设方面和企业深入沟通不够,只注重表面设计;还有一些学校因为对会计专业的实训认识不够,在学校的公用机房中安装了一些财务软件,然后再挂牌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很多院校一次性购买较多的实训资料或选择较简易的实训资料,有的甚至是学生自行购买,有很多实训资料在现实的企业中已经不再使用,学生在校所使用的资料与企业实际所用的资料有一定的差异。一些高职院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所调研企业的情况,按照企业的实际建立了包括企业各部门、工商、税务、银行、客户、社会中介机构、证券公司等组成的看似功能齐全的一体化实训室,但综合来看,其实训室仅是在几台电脑前挂了展示牌,展示牌显示的单位与会计工作内容相关性不大,其功能仅适用于教授财务软件课程和让学生了解企业部门组成、政府相关部门等,很多硬件资源不具有实用性。
一些院校在进行校内实训建设时,没有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共性及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实训过程和实训内容与现代企业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明显脱节,学生经过了很多课程的实训学习后仍不太了解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感觉不到真正在企业工作的氛围。
(四)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单一,没有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由于与企业融合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校内实训基地往往更多的是考虑教学,大多停留在模拟、仿真的层面上,没能发挥学校在场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设成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在实际中所用的凭证、材料等有一定的差异。而且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只用于教学,基本没有社会服务、培训等功能。
(五)教师队伍实践能力不够。很多高校的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工作,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处理实际业务水平偏低,有的教师虽然在企业顶岗工作,但由于时间较短及学校管理不到位,在企业顶岗流于形式,没有职业岗位意识,无法按企业的要求指导实训课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
三、基于“三合一”的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学校要改变思想,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在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很难满足实训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职业岗位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要实现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培养符合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迫在眉捷。所以,在有限的资金中,如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投资,经过论证构建适应现代会计教育要求的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二)校企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按企业的要求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要求学校与企业高度融合,深层次合作,企业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在实训基地环境布局上,设置与典型企业类似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氛围,提供相应的软硬件,营造工作情景,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其次,要围绕实训实习各主要教学,与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等。为了保证实训质量,要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核等。总之,应与企业专家一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三)校企共同管理,发挥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文件精神,高职教育要“强化实践育人”,校企共同管理实训基地就是要将这一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学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联合成立代理记账公司,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代理记账公司,配置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接收代理业务后指导学生完成。
如笔者所在的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财务咨询公司签订协议,公司接收业务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学生所面临的业务是真实的,公司有经验丰富并有一定表达能力的业务骨干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进驻实训基地指导,校外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具体工作由实训教师指导学生来操作完成。可以给校外指导教师一定的兼职教师经费。有的学校免费给一些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代理记账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将代理记账公司办在学校,要求公司聘用一定数量的学生分批参与公司的具体工作,教师和公司职工共同指导学生,实现双赢。
学校为了充分利用较好的师资,还可将实训基地作为对外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岗前培训、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考前培训、会计专项技能提升等的场所,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拓宽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不仅满足教学需要,还能进行社会服务,与企业深度融合。此外,校内实训基地也是会计教师的科研基地,会计教师可在这里进行科研、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等。
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要改变现有观念,以“工学结合”为管理的指导思想,邀请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制度,校企双方权责利分明,保障基于“三合一”的校内实训基地有效运行。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应以实现合作双赢、互惠互利为目的,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企业可以获得建设实训基地的机会,可以结合自身的要求培养人才。而学校通过企业的参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教师也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更加了解企业的最新状况,提高实践能力。
(四)校内培养校外引进,采用各种途径有效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者参加一些高职院校组织的骨干教师“企业顶岗”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项目;鼓励教师采用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到企业挂职锻炼;激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取会计资格证书;拓宽教师视野,组织教师进行校外培训,与先进的兄弟院校交流;另一方面,企业派骨干到校任教,指导学生实训;学校也可以用优厚待遇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经理等作兼职教师开展技术讲座、企业文化讲座等。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能够服务于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关键在于能够使其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有专业素养。会计作为实用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且校外实训基地难觅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任重道远,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非常重要。
作者:贺胜军 来源:商业会计 2016年1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