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的统计工作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科学监督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计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变化,统计工作也受到新形势的考验。本文阐述了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几点的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统计工作;企业管理; 1 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统计工作大体分为:设立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制定统计制度,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管理统计信息,开展统计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等。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1)统计信息是制定企业发展决策的基础依据 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以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本依据。统计信息不仅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而且通过与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业务关系,搜集提供 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企业外部信息。各级领导依据取得的统计信息,才能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的发展决策,方能抓住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同时,统计工作的成果能够对企业决策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统计信息从数量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通过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2)统计分析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保障 企业统计分析包括统计预测分析,既是制定计划的前提,又是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展示工作成绩、指出工作差距、提出改进意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与本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科技发展公司每季度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各级领导通过对季度会计信息、统计信息的分析,找出差距,并进行差异分析,制定下一季度的目标及策略,使企业一直处于良性发展态势。 (3)统计调查是企业了解市场、获取真实资料的有效途径,统计调查的成果是制定和完善企业决策的有力依据 统计调查在统计工作中处于基础阶段,它为统计整理和分析提供基础资料,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企业可以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 2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统计起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属部分始终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其服务对象是政府。服务的目标都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不同层次的统计资料,为政府提供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统计服务对象始终是政府,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一直是为政府统计的。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部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状态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并存则体现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 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1) 加强企业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如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 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使企业统计从事后统计向事前预测转变,为领导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2)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应对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 应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 应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3)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应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信息。 (4) 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 二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3.2 科学地设计统计指标体系 (1)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可行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在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时要使设计出的指标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全过程的数量表现及数量关系,为企业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准确的数量依据。指标体系要能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2)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科学性,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以统计学理论为指导,大量观察,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 (3)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完整性。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的基本概况、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资金运转情况、效益和投资情况、产品销售与服务及市场情况、技术应用与创新情况、原材料及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指标尽可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保证各级指标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坚持可操作性。要求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数值可取、概念明确、可操作性强、度量方法统一、计算方法科学、能连续不断地登记,为综合分析提供准确、可信的统计数据。 (5)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及时更新。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拓展,要及时调整统计指标,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统计指标的设置必须以企业管理的需求为转移,按企业管理内在需求和时间需求的需要设计统计指标。 3.3 改进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需要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报告等统计产品。 3.4 加强统计教育和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1) 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企业统计人员应摒弃传统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搜集信息,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坚实基础。 (2) 企业统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精通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能够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和信息传递,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人员不断学习先进技术知识。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