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世界极端气象灾害有可能会出现多发、频发或者重发等状况,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在内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的威胁。因为受到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巨大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与波动,尤其是粮食供给上会提升不稳定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极端气候对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在概述极端气候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极端气候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极端气候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分析了我国农业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应对极端气候的对策。
极端气候是一种发生于特定时期之中的发生于统计分布以外的各类十分罕见的气候变化,一般分布于统计曲线两侧的10%之内。极端气候变化引发的气候灾害变化对于人类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依据世界气象组织的一项评估,以往100年以来,全世纪平均地面的温度已经提高了0.3至0.6摄氏度,而且今后世界气候提升之速率要比以往100年更快,而且将达到近100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在温室气体趋向于稳定之后的数十年之后,该变暖趋势还会加以延续,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世界性的极端气候状况有所发生,从而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不仅深受极端气候的影响,而且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干旱、暴雨、低温、台风和沙尘暴等极端气候每年均会导致相当程度上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而且主要集中于脆弱性相当强的农业经济领域之中。农业领域的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体系中面临的最大灾害,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极端气候,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对我国农业经济领域受极端气候影响的情况加以分析与研究。
1 极端气候概述
所谓极端气候,主要是指在特定时期之内出现在统计以外的十分特殊的气候变化状况,这种气候普遍分布于统计曲线的两侧,具备了突发性与灾害性等非常鲜明的特点,而且十分容易影响到当地的农业,其所造成的气候灾害会对农业经济活动会产生极为严重之影响。各类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生产从而对人类正常的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同时也是深受极端气候影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就以农业产业而著称于世。比如,暴雨、洪水、台风以及低温、沙尘暴等气候均有可能导致人员的巨大伤亡以及重大经济损失,而以上影响往往又集中于农村经济领域之中,这样一来就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相当大的威胁。
2 我国极端气候的主要特点
依据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的气候状况来看,我国的气象灾害具备了以下七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就时间与空间来观察,几乎每一年都有灾害。在六十多年以来,要么是先旱灾再涝灾,要么是先涝灾后旱灾,旱涝两灾交错出现,而且干旱与涝灾、冻灾、台风以及干热风等气象灾害之中,水灾与旱灾害的频次出现得最为显著。
二是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旱灾较多,而南方地区的涝灾相对较多,干旱地区主要分布于黄淮地区和黄土高原等,其主要特征是受灾的面积相当广泛,干旱所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洪涝则主要发生在珠江三角洲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以及东北的松花江流域等地区。那些干旱年份里,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往往更强,一般七月份开始就已经全面控制了江淮地区且相当稳定,亚洲大陆在北纬40至50度的上空盛行比较强的东、西向环流,妨害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进程,造成了冷、暖空气的交汇相当少,以至于难以产生锋面雨,江淮地区出现了显著的干旱行情。凡是暴雨成灾的年份,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往往不强,一般到了六月底至七月初,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置往往会停留于北纬25度以南等地区,而亚洲大陆的北纬40至50度空中所盛行的是南北向的经圈环流,导致来自北方冷空气会持续爆发进而南下,而江淮地区恰恰是冷暖空气相互交汇之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锋面雨带比较长时间地停留于此,进而出现了显著的雨涝灾害。
三是具有交替性的特点。不同的极端气象灾害会交替性地加以出现,比如,旱、涝灾害会交替地出现,要么是先旱灾再涝灾,要么是先涝灾后旱灾,要么是两头旱灾而中间是涝灾,要么是两头涝灾而中间是旱灾。
四是具有持续性的特点。相同的灾害往往在诸多情况下会连季地出现,比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1966年至1968年、1971年至1974年就出现了连续两年或者连续三至四年的干旱,而1998年至1999年则连续两年出现了洪涝灾害等。
五是具有弱质性的特点。我国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其生产力水平十分滞后,抗灾防灾能力相当差,大多依赖于靠天来吃饭,所以农业经济对于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各类灾害的敏感程度比较高,而灾害效应则相当强。据统计,我国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一地区的农业GDP位于天气敏感区域之中。
六是具有规律性与周期性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我国的极端气候灾害以黑龙江爱珲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为分解界。这条线以东的气象灾害的种类相当多,而且频率也非常高,从地域分布来加以表现的话,南方主要是涝灾而北方主要是旱灾,黄淮平原与东北平原则是旱灾经常出现的区域,洪涝灾害则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之中,极为严重的低温冻灾多出现于东北三省,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十分重大的风暴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地区的极端气象灾害可能性最大,也就是危险的程度是最高的。诸多统计资料已经证实了极端气候灾害的发生具备了十分模糊的周期性特点。
七是具有发生的无法回避性以及随机性。极端气候灾害的出现属于自然现象而不是人为的,所以说是难以加以避免的,而且从极端气候灾害的个体来看则具备了极大的随机性。
3 极端气候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影响
农业经济中的农作物产量往往是各类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一起产生作用之结果。极端气候灾害当前依然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深入研究极端气候灾害是怎样影响我国农业经济显得极为迫切。我国由于各类极端气候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数量非常惊人。依据统计,我国1983年至1998年之间的15年时间里,因为粮食损失而造成的总产量损失大约达到了10%之多,这就意味着,我国每一年至少有400亿公斤的粮食为极端气候灾害所吞没。依据一项统计,我国农业经济由于极端气候灾害而减产的峰值年份主要有1961 年至1963年、1966 年至1968年、1974年至1976 年、1982 年至1984年、1988年、1994年、1997年至1998年、2008年至2010年等。从1961年至1972年是由于极端气候灾害造成农业作物损失的第一个高峰期,每一年的平均农作物损失达到了790万吨之多,从1978年至1988年则是我国粮食损失逐步上升的时期,每一年的平均农作物损失达到了1800万吨之多。从1994至1998年则是我国农作物损失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每一年的平均粮食损失达到了3400万吨之多。从2008年至2010年则是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损失的峰值期,每一年的平均粮食损失达到了3900万吨之多。也就是说,自从1985年以来,我国由于极端气候灾害而导致的粮食减产数量一直处于高位震荡的状态,而粮食减产的数量则在持续提升,这样一来,就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4 我国农业经济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原因
中国一直处于全世界季风性气候最为明显、自然灾害发生得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中,而农业产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之中的首要产业,其所具备的先天脆弱性很容易导致受到极端气候灾害的巨大影响。一是我国的农业经济是运用生物有机生长性机能将自然界物质与能量切切实实地转化成为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以及原材料的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大特征是以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为前提,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特点是以动物和植物为主要对象,而以土地则是最基本的生产性资料,运用露天作业等形式来取得各类农产品并且产生相应的经济效应。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对自然过程之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具备了非常大的依赖性,而我国的农业生产则会受到自然条件之影响,极易受到各类自然灾害之影响,其生产效能之优劣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自然因素特别是气象因素,有鉴于此,我国农业经济具备了不稳定性的特点。二是由于我国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生态环境的基础相当薄弱,因为气候条件往往是多变的,各类计算灾害频频出现,成为全球最易受极端气候灾害影响的一个国家。
5 我国农业经济应对极端气候的对策
就当前我国所实施的重大水利工程来考虑,为了能够切实保障水利领域的安全,应着力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工作,不断拓展我国的水利设施建设,从而确保我国的水利基础抗水、抗旱以及防洪等功能能够得到落实。要运用健全水利设施来持续提升我国农业抗灾方面的能力。鉴于我国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这一特点,除了需要选择与培育抗涝灾、抗旱灾的相应农产品品种之外,还应当依据本地气候的具体状况来健全我国农作物的分布结果,选择最为适合于当地农业经济实际的农产品加以培育,或是由当地的农业经济、农业科技专家来选用最为合适的农作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培育。在当前的极端气候之中,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是影响区域最为广泛与普遍的两种灾害类别,尽管以后的气候变化具备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提升气候变化以及评估机制,落实防灾举措还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可以立足于农业保险以及农业再保险,更好地防范极端气候对于我国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各类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投入,从而把农业生产能够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努力落实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有效防控极端气象灾害与恢复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6 结 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经济属于弱质性产业,十分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极端气候这一因素的影响。鉴于我国一直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我们一定要依据极端气候对于农业经济造成影响之成因,从多个不同方面逐步健全应对之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滕帆 张庆伟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1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