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第三方物流理论介绍,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论文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 193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1 引言早在1990年,第三方物流(TPL)产业还未在美国受到重视的时候,该产业年收益就达9亿美元(Knemeyer和Murphy,2005)。随着商业全球化和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很多企业把改善企业物流作为减少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战略之一(McGinnis和Kohn,2002)。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性竞争优势的最后一块领域(Hum,2000)。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许多组织正在寻求管理物流活动的战略方法,但是缺乏物流核心竞争力的事实促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外包策略(Hum,2000)。可见,TPL企业的作用比过去任何时期都重要,因为他们在供应链的多个层面整合和加速物流与信息流(Cooper,1998)。事实上,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现在的整个物流系统都更有效和富有弹性。如今,多数生产和零售企业通过把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LSP),从而更快地引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Lieb和Miller,2002)。近期的几项调查也证实:使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负责其所有或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Lieb和Bentz,2004,2005;Lieb和Miller,2002;Lieb和Randall,1999)。基于这一现象,又名为契约物流或外包物流(Knemeyer等,2003;Maltz和Ellram等,1997;Razzaque和Sheng,1998)的第三方物流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对该领域的研究也随之增多。到目前为止,尽管TPL的相关文献较多,但致力于TPL总体概况及综合评述的研究却为数不多。Razzaque和Sheng(1998)通过对物流外包相关文献的综述,列出了期刊及其他出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外包方面的重要科研成果。Skjoett-Larson等(2003)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分类综述了北欧TPL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说明TPL北欧学派的特点。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北欧的研究成果,范围狭窄,具有较强的片面性。Maloni和Carter(2006)为了评估TPL的发展过程,着重对相关文献的实证研究部分进行述评,但是对参考文献的搜索作了一定的限制,没有囊括可查找的所有资料。为了加强对第三方物流研究成果的全面了解,本文对TPL相关文献和重要成果进行了综述研究。本文通过搜索1989至2010年西方重要的23种期刊(涉及物流与运输、运作管理、商业、营销、管理领域),发现了152篇TPL的相关论文。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文献资料主要涉及TPL环境、结构、发展过程、效益的研究四个方面。2 TPL环境的研究现阶段,西方学者重点关注的是TPL相关环境的研究,本文搜索的文献中有40.1%的文献致力于影响TPL结构及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研究。在影响TPL的外部因素方面,Sheffi(1990)最早提出了导致TPL增长的经济、制度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他认为,全球竞争的加剧、运输产业的特殊性、客户对物流服务期望值的增长、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JIT的普遍运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改进等是TPL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主要原因。Lewis和Talalayevsky(2000)进一步阐释了IT技术的更新换代给TPL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证实,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外包提供了平台,因为IT技术使物流活动的买卖双方通过数字化、便捷的信息渠道直接进行交流,从而降低了合作成本,并且基于互利的协议目标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除了一般的外部环境因素,TPL还受到供应链结构、过程和策略变化等特殊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从战略角度加强供应链策略和TPL的联系,Bask(2001)提出了一种构建供应链策略供选方案和不同类型TPL服务之间的联系的标准框架。Delfmann等(2002)对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结构的改变给TPL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们以逆向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非中介化(脱媒)现象为例,分析电子商务是如何影响供应链结构,从而引起TPL运作和策略的改变。与TPL外部环境的研究相比,研究TPL内部环境的文献较多。事实上,在有关TPL环境的研究方面,90%以上的文献研究了TPL各方(物流服务的买卖双方)不同的特征及其对TPL结构的影响。一些研究探讨了物流服务需求商的组织特征和策略与TPL规划的关系。Rao和Young(1994)认为,物流服务需求商的三个主要特征导致其采取外包策略并且影响了TPL有利或不利环境的形成:①网络复杂性,即企业贸易伙伴的地理分布以及与特定贸易伙伴的贸易密度;②过程复杂性,即物流过程中时间和要求的变动(或中间子过程的缺失);③产品复杂性,即产品和原材料对特殊环境的需求,因为环境(温度、湿度等)的复杂性限制了运输、存储和管理。Daugherty和Droge(1997)通过对美国制造企业的考察,分析了多厂区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如何影响物流外包的决策,研究表明采取“直线型/幕僚式”管理结构(集权式管理)与采取“员工自治”结构(权力下放至各个部门)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具体需求不同。Murphy和Poist(1998)调查了外包物流和自营物流两种企业在企业类型、规模、物流部门管理的作业数目方面的差异,证实了企业规模有助于预测企业是否有使用TPL服务的趋势。可见,TPL使用方是早期TPL内部环境相关研究的重点。随着近年来TPL产业的快速发展及转变,TPL供应商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包括:TPL产业的服务范围、当前地位和未来发展形势(Larson和Cammelgaard,2001;Lieb和Bentz,2005; Lieb和Kendrick, 2003; Lieb和Randall, 1996, 1999; Peter等,1998);TPL供应商的运作,如网络设计/最优化(Ko等,2006;Zapfel和Wasner,2002),设定标杆(Min和Joo,2006),特征(Brah和Lim,2006;Fung和Wong,1998; Neo等,2004)及其在物流组织中的作用(Stefansson,2006)。特别地,该领域的很多研究均侧重于经营者的战略性行为。Berglund等(1999)提出TPL供应商的战略细分:标准服务对物流方案;传统基本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对物流增值服务两大类。Sum和Teo(1999)基于波特竞争性策略的分类,以新加坡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例,分析了各种战略类型企业的商业绩效、技术水平、运作目标及远景规划。类似的方法也被Yeung等(2006)用于研究TPL供应商的策略,他们分析了以净成本为导向的战略决策与以金融绩效为导向的复合型战略的区别及联系。Hertz和Alfredsson(2003)提出了TPL供应商的战略发展,重点在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客户适应性的平衡。Carbone和Stone(2005)研究了欧洲20家顶尖TPL供应商的战略性行为,并且特别分析了并购及结成物流联盟的方式。近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还涉及到TPL企 业对IT的使用。事实上,运用IT的能力已经成为经营者是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Langley等,2002,2005),几项研究都分析了TPL企业使用IT的情况及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效益。Piplani等(2004)调查了IT在新加坡TPL企业中的作用,发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利用或已经计划利用IT,但是对IT技术弃陈出新速度之快的担心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短缺成为大规模使用IT的障碍。Lai等(2005)与Evangelista和Sweeney(2006)分别研究了IT在香港、意大利TPL产业的运用情况。这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尽管TPL企业都认识到IT对推动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但IT专业人员和资金的缺乏阻碍了IT在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全面使用。Koh和Tan(2005)、Ying和Dayong(2005)通过研究TPL供应商使用电子商务的前景,发现电子商务的使用能影响企业的绩效和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减少经营者的时间和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增进与其他供应链成员的整合。3 TPL结构的研究随着TPL服务的广为使用,服务委托商和供应商的组织方式,特别是双方的合作行为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TPL结构特征的研究基于概念模型(Pappu和Mundy,2002;Zinn和Parasuraman,1997),但主要依赖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重点是对性质的分析,如外包活动的数量与种类、持续时间和频率(Pache,1998;Rabinovich等,1999)。该领域的研究也重视对TPL关系的行为和关联属性的分析,例如信任度、责任感、依存度、矛盾、公平性(Gardner等,1994;Knemeyer等,2003; Knemeyer和Murphy, 2005; Moore, 1998; Moore和Cunningham,1999)。很多研究基于关系营销视角调查了不同关系类型中关键行为因素的异同。Moore和Cunningham(1999)通过研究信任度、责任感、公平性、矛盾、机会五项基本属性,探讨了物流联盟与交易(非结盟)关系中行为因素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度和责任感是物流联盟行为特征的主要不同点。Knemeyer等(2003)认为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在信任度、责任感、投资、依存度、交流方式、共享利益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Knemeyer和Murphy(2005)把TPL使用商和供应商对关系营销因素的观点进行了对比,这些因素包括依存度、交流、投资、机会行为、互利性、名誉、信任度、关系营销产出,关系营销产出具体表现为客户推销、客户保留、应急服务、提高绩效。4 TPL发展过程的研究因为企业在使用TPL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障碍,因此对TPL发展过程的研究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涉及该方面的研究占总数的1/4。事实上,TPL关系会给各成员带来正面效应,但是获得利益的途径是崎岖的(House和Stank,2001)。TPL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障碍,而且通常在失败了数次之后才能找到解决方案(Ackerman,1996;Foster,1999)。为了帮助企业了解怎样的资源和行为能够成功地建立和管理TPL关系,文献中提出了TPL发展和实施的规范性模式和基于判定的框架。Bagchi和Virum(1996)建立了物流联盟形成、管理与控制的过程模型,包括对联盟必要性的鉴别、规划和管理、评估与控制三个阶段。Sink和Langley(1997)基于概念模型,提出了TPL买方过程的五步骤:物流外包必要性的鉴别、设计可行性方案、评估和选择TPL供应商、服务补救措施、后续服务评估。Lamert等(1999)根据驱动力(如成本效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增加利润)、有利因素(如企业兼容性、相似的管理理念、互补性)、管理因素(如规划、联合运作控制、交流、风险/利益共享)三项主要因素,构建了伙伴关系发展和实施模型。Andersson和Norrman(2002)对比了基本与高级物流服务的购买过程,重点在确定服务范围、规划、合同三个阶段进行比较。为指导外包决策,De Boer等(2006)提出了包含行为决策理论基本准则的规范性模型,该模型建立在规范性模型的假设条件与物流外包真实案例的对比调研之上。为了支持管理者建立和管理TPL规划,很多学者研究了TPL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例如伙伴的选择、合同规划、合作、交流、信息整合等,伙伴的选择、合同规划两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McGinnis等(1995)和Menon等(1998)都致力于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伙伴的研究。他们提出了TPL的选择标准,同时分析了企业的竞争性响应策略和外部环境是如何影响伙伴的选择。该领域基于概念模型的研究为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了决策模型与框架。Meade和Sarkis(2002)建立了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为基础的决策模型,从而有助于逆向物流供应商的选择。Vaidyanathan等(2005)提出了选择TPL供应商的概念框架。Bottani和Rizzi(2006)提出了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技术和模糊集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合同规划研究方面,Logan(2000)举例说明了逻辑理论是如何规划合同类型和关系的,因为合适的类型和关系可以提供和维持信任、互利的环境。Lim(2000)利用博弈理论模型阐释建立一个怎样的合约才能使TPL供应商发挥出潜在的优势。Chen等(2001)提出了分析三种形式的第三方仓储合同的框架。Alp等(2003)基于车辆派遣、库存控制、合同价值三个子问题间的联系,设计了一种规划合同准则的方法。5 TPL效益的研究成功的TPL关系通过市场能给予双方竞争性优势(Tate,2006)。当前的研究表明:TPL规划涉及到的各方(特别是合作、伙伴式关系)能获得多种经济、组织和金融效益,例如减少物流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增加最终消费者满意度、提高科技利用率、减少设备和劳动力投资、增强弹性和产量、提高雇员工作热情、增强竞争力、市场多元化(Bowersox,2000;Daugherty等,2006; Ellarm和Cooper, 1990; Larson和Gammelgaard,2001)。TPL供求双方高层次、长期的合作会提高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绩效。虽然存在TPL企业对物流联盟的投资及服务高用户化带来的风险,但是TPL供应商可以从长期的工作中获得效益,如在给类似客户提供服务时,会减少成本;与固定客户长期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中,可获得更多服务创新的机会(Bowersox,1990;Halldorsson和Skyoett-Larsen,2004)。该领域的研究也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中探讨了TPL效益。Gentry(1996)认为加强物流三角(物流服务买卖双方和货运方)的联系会提高作业能力,例如提高供应链效率达到最大化的可能性,增强整条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Kopczak(1997)研究了物流伙伴关系的结构与供应链的联系,结果表明合作式物流外包关系有利于供应链 重组,从而使物流活动更快捷、成本更低。而且,研究表明供应链重组带来的正面效应是TPL联盟的一种本质效应。为了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物流联盟带来的效益,Bhatnagar和Viswarathan(2000)以生产企业和全球物流服务供应商结成战略同盟为例,研究了他们在成本效率、客户反应两个方面获得的利益。Panayides和So(2005)经研究发现,如果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关系由交易物流关系变为合同物流甚至战略联盟关系,将会大大改善TPL供应商供应链的效率,提高绩效。6 简评通过查阅TPL研究的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第一,电子交易给TPL带来的影响。随着远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TPL对电子交易的使用越来越多。电子交易作为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物流改革的驱动力之一,其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直接或间接研究、评估电子交易给TPL带来的影响的文献却不多。现存的研究重点在信息技术和电子交易的使用对TPL供应商在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方面的影响(Evangelista和Sweeney, 2006; Koh和Tan, 2005; Lai等,2005; Lynayh等,2001;Piplani等,2004)。然而,电子交易和相关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发展对TPL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这几个方面。电子交易通过影响供应链的经营组织过程,从而影响TPL服务的需求,很多案例都表明创造了新的需求。电子交易给物流服务的买卖双方提供了通讯和信息管理的工具和系统,为TPL各方的交流带来很大利益。而且,在新型管理工具的使用和物流市场透明度增强的环境下,电子交易带来了协调物流服务的新形式,例如运输或物流交易的专业网络提供了TPL供求双方的信息(Chow和Gritta,2001)。为加强该领域的研究,电子交易给TPL带来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二,组织文化在TPL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组织文化在TPL发展和延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TPL服务供求双方是紧密伙伴关系的情况下(House和Stank,2001)。虽然组织文化的确给TPL关系带来影响,但目前对不同文化给TPL关系的形成和管理带来影响的研究较少。鉴于物流外包全球化的趋势,必须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以提高处理TPL关系中文化不对称的问题(Voss,2003)。第三,物流服务买卖双方的相互影响导致的行为复杂性。成功的长期关系交易使各成员不过分追求短期交易利益,而重视诸如信任和承诺等行为因素(Dwyer等,1987;Gundlach等,2005;Morgan和Hunt,2004)。这种在营销领域深入人心的理念提醒了TPL学者从关系营销角度研究TPL规划的行为属性及其与关系产出的联系(Knemeyer等,2003;Knemeyer和Murphy,2005;Moore和Cunningham,1999)。尽管对TPL行为问题的研究已经得出了一些重要认识,但关于行为复杂性的长期动态实证研究并不多。鉴于TPL规划的动态属性,TPL行为因素的演变过程值得深入研究,可利用时间序列方法把单个暂时性行为联系在一起。第四,TPL规划的整合过程及理念。TPL的整合是评估和解释交易关系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Hakarsson和Snehota,1995;Wilson,1995)。经济多样性、技术、各方的社会关联对TPL规划的稳定性和总体绩效影响很大。TPL研究可从旨在鉴别和解释联合各成员及加强联系的整合过程获得启示。随着创造、管理和加强长期合作的物流规划的增多,组织更需要加强对整合过程的了解和投资(Murphy和Poist,2000;van Laarhoven等,2000)。第五,TPL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实证研究相比,TPL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Skjoett-Larsen等(2003)、Maloni和Carter(2006)强烈建议要对TPL理论、结构和概念框架进行研究,从而加强后续实证研究的理论依据。当前关于TPL的研究以描述性和调研型研究为主,缺乏TPL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定义、结构和模型等基础理论的指导。一些关于模型、概念和结构的文献仅限于TPL的具体方面,特别是发展过程的研究。而且,现存的对TPL问题的概念型研究基于不同的角度,从而定义和解释相差甚远。因此,对该领域重要结构和变量的定义(如IMP的相互作用模型)、描述和解释TPL关系等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非常必要。只有建立一个合理严谨的理论框架,才能为TPL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城市物流创业政策,城市物流配送的趋势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