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实施跨国经营策略,是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国内过度竞争,绕开非关税壁垒,扩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在面对融资渠道不畅,海外投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同时,如何克服国际经济危机影响,特别是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而谋求自身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应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来规划运营海外企业的人员、组织管理、资本、产品、技术等各个层面,使之适应本土的社会、文化、法律、宗教、政策等惯例,使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融入到本土的社会中去。
[关键词] 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货危机,以及引发由此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如何克服国际经济危机影响,特别是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而谋求自身发展,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策略选择的必要性
首先,实施跨国经营策略是中小企业摆脱国内过度竞争,绕开非关税壁垒,扩展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后经济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是竞争压力更大,竞争对象更加强大。为克服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中国的市场必然会更加开放,将给予外国企业和商品以国民待遇,使得本来在市场竞争中就属于“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在失去政府保护后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更大。二是国内市场被挤压。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会因为外国产品的进入更加严重,使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更加减少。
其次,实行跨国经营策略也可以使中小企业有效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一方面,在出口国当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减少运输等出口费用,同时能够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条件和消费者偏好;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自身经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实施跨国经营策略也是企业取得合理生产规模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品位和对产品质量期望值的增高,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企业研发费用迅速攀升,这就迫使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跨国经营保持创新产品的合理生产规模,使企业的研发投入获得良好回报。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会对区域内国家和企业有利而对区域外国家和企业不利。这些集团内国家之间彼此削减关税限制,降低了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成本,必然有利于增加相互的贸易机会,而对外筑起各种贸易壁垒,这在客观上就增加了非集团国家产品进入的困难。打破这种无形的束缚,向集团化市场渗透进入,实施跨国经营策略是最佳选择。尤其是发达国家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出口面临着严峻地挑战,只有采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方式,才能“躲过”种种壁垒,打入保护壁垒后的集团国家市场,并以“当地企业”的身份来分享壁垒后的自由贸易的利益。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跨国经营可以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摆脱单纯的地域界限,成长为面向整个世界的国际型企业。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
首先,融资困难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由于企业规模偏小,信用较低、风险较大,以及由于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日益突出的融资困难问题。融资渠道不畅,不能及时获得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国际化经营步伐严重受阻。
其次,缺乏国际经营经验,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远比在国内经营复杂的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在上个世纪后期以前几乎没有跨国经营实践,国际经营经验几乎为零。中小企业由此而引发的问题较多。例如,由于缺少国际投资经验,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前做出的投资决策很可能是错误的或因准备不足而使国际化进程受阻。国际经验的缺乏还导致中小企业不了解国际商务中的必要手段,如减少缴纳税款、跨国转移资产和专有技术资本化等,而上述手段的采用本可使它们处于一种更有利的态势。
另外,海外投资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机制的影响,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管理偏向:一种是国内母公司对海外企业管得过多过死,严重束缚了海外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另一种是国内母公司对海外企业放任自流,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母公司的支持而困难重重,不利于海外企业发展。
三、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本土化策略
“所谓本土化策略”就是指企业在海外经营时,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来规划运营海外企业的人员、组织管理、资本、产品、技术等各个层面,使之适应本土的社会、文化、法律、宗教、政策等惯例,使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融入到本土的社会中去。
(一)产品本土化
产品本土化的宗旨是当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由于各国社会价值观念、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产品本土化首先要针对当地消费特征进行前沿追踪调研,然后生产和销售符合顾客具体需求的产品。
(二)文化本土化
文化是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文化是具有相同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文化差异对企业的跨国经营有着深刻地影响。因此,跨国企业的成功运行必须要妥善处理文化本土化问题。文化本土化就是要入乡随俗,并适当地融合于当地的文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与当地消费者情感上的沟通,取得认可,而且还可以培养并保持竞争优势,经受得起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的考验。
(三)管理和人才的本土化
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海外经营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步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东道国法律、精通业务、懂当地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境外企业雇佣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国内公司的外派人员,这些人员在国内一般都属于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比较熟悉国内市场。然而一到国外,市场环境变了,加之语言、文化的差异,单靠外派人员根本无法打入当地市场,因此只能从事过去在国内的老业务,在华人圈里转,企业经营做不到国外主流社会中去。而实现人力资源“本土化”,直接聘用当地管理人员,一方面获得人才的速度较快;另一方面,这些人熟悉经营环境、了解市场需求,善于与本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打交道,这将有助于我国海外事业的快速开展。
实施人才本土化的关键环节是管理本土化。目前我国很多跨国企业对国外子公司的管理不力,其根源往往在于对当地人员的控制没有做好。管理过松,会造成当地人员的松散,工作效率低下;而管理过严,却又会限制住当地人员的经营积极性,丧失了实施人才本土化的意义。一般来说,通过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跨国企业可以通过“文化熏陶”等软性渠道来增加与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经营人员的感情交流,利用他们的忠诚来实现对海外子公司的控制。通过他们,中国企业可以把母公司的战略与政策更有效地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有利于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
四、结论
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既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会。走出国门,谋求世界市场,正是这次经济危机给予我国中小企业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正是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 考 文 献]
[1]krugman p, fujita m, venables a. j.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1999[2]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m]. london: methuen & co ltd,1957[3]郝大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回归:基于区域性要素禀赋视角[j].经济评论,2009(2)[4]姜莉.文化向度与空间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10(5)
[5]郝大江.基于要素适宜度视角的空间经济协调研究[j].财经研究,2010(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