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贸易开放对我国劳动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作为一个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国家,我国更加期望能够通过贸易的不断开放来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就业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对外经济不断扩大的今天,探讨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为了更好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需要参照对外经济的发展,引导就业。
二、相关文献回顾
在贸易与劳动市场关系的已有研究中,Driver、Kilpatrick、Naisbitt(1986)研究了英国与欧共体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贸易增长对其就业的影响,发现与欧共体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平衡贸易增长均会减少英国的就业,但影响的幅度相当小。Bernard、Jensen、Schott(2006)分析了国际贸易对美国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影响,认为对外贸易使得美国制造业企业利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引起制造业就业水平的下降。Biscourp、Kramarz(2007)使用法国海关数据分析了法国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他们得出与进口中间品相比,进口产成品会减少更多的就业机会,出口与就业增长正相关。White(2007)分析了美国制造业进口竞争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发现进口的增加会较大地减少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增加出口虽然能促进就业,减轻进口竞争对就业的影响,但其作用小于进口对就业产生的负作用。罗知(2012)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考察了中国22个工业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通过技术进步和产量途径对就业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通过技术进步和产量对就业产生显着为正的影响,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则是负向的。胡昭玲、刘旭(2007)利用中国32个工业行业数据对工业品贸易就业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对就业有着正向拉动作用,进口对就业的影响不显着。俞会新、薛敬孝(2002)研究了我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出口导向率增加对工业就业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工业就业的影响不显着,从总体上看,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就业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学术界就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但是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并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与就业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了对外贸易的就业影响效应,为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就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自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对外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96.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6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位,已成为对世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及影响的国家。2001~2004年,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4.8%,进口贸易年均增长26.3%,分别比“九五”时期高出13.9和15.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1,58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相当于2001年的8.2倍。其中,出口额为22,090亿美元,同比增长7.8%,进口额为22,090亿美元,增长7.8%。
(二)对外贸易结构状况。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近20年间,由1995年的2,80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38,671亿美元,期间增加了近13倍。在此期间,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国初级产品的出口由1995年的214.85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005.58亿美元,与此同时,初级产品的进口也飞速增长,1995年我国初级产品的进口额为244.17亿美元,至2012年已增加到6,349.34亿美元。在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方面,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和进口差额不大,并都呈上升发展趋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有很高比例,2012年工业制成品贸易额为31,316.27亿美元,约为初级产品贸易额的4倍。从商品结构来看,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换,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显示出逐步改善和优化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这种变化有利于我国人民对相对稀缺产品的使用,特别是关于农产品和稀缺能源的供给方面,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不足问题;而通过对国外先进设备的进口,能够改善我国相关产业的生产状况;对国外日用品的进口则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的增长需求。相应地,为了改善我国的进口程序,国家在简化了相关手续、降低了一些日常用品的关税、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快了进口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国内进口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随着资本不断替代劳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东部地区优势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使得我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同时,还有近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从总量上来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就业状况也逐步改善,总量上逐年增加,但增长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现递减的趋势,且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就业总体形势还比较严峻。同时,普遍存在的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使得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对我国劳动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日益明显。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会使得关联产业的就业不断增长,就业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四、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与就业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协整理论主要用于确定模型中经济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非平稳的序列变量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检验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选用1978~2013年我国出口、进口额与总就业量为样本数据,采用Eviews6.0对上述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出口、进口额数据来源于《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就业人数采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文中出口额用EX(万元)描述,进口额用IM(万元)表示,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EX和IM进行了价格平减。就业人员年末人数用L表示,以万人为单位。
(二)协整分析及结果。研究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首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当使用非平稳序列进行回归时,会造成回归结果的偏差。为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原序列及一阶差分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EX、进口额IM以及就业人数L在5%的显着性水平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但经过一阶差分之后,三个序列在5%显着性水平均不存在单位根,都变为平稳序列,所以EX、IM与L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都为I(1)。
上文所述的变量都经过序列平稳性检验,可以进行协整分析。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将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1)
(0.01826)(0.02173)
1978~2013年间的数据分析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对就业有明显的影响,出口每提高1%,可以带动就业总量增加0.0797%,而进口对国内就业总量产生了替代效应。这就意味着对外贸易的出口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外贸易的进口对国内就业的发展起反向作用。
五、结论
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与就业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进口对就业有明显的影响,出口每提高1%,可以带动就业总量增加0.0797%,而进口对国内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当前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就业增长。从长期看,一方面应当继续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充分发挥出口对我国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应当正确认识进口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进口最终产品对就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作者:曾佳佩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