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三大政策,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 626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刚性;宏观管理

  摘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是西方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主要依据,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看,其主要适合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宏观管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使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755(2007)02-0047-03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综述

  (一)早期的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大萧条的产物,从现象上看是持续的高失业现象和生产的大幅度下滑,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打破了古典关于宏观经济中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凯恩斯很快被希克斯等模型化,即现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模型,凯恩斯理论中最主要创新在于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从总需求不足解释非自愿失业是一个反古典传统的方向,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是如果出现了非自愿失业,劳动市场将会受到影响,如果工资是弹性的,工资将会下降,因此总价格水平也将下降,总价格水平下降将会使得LM右移动,这样总产出将会增加,非自愿失业又会消除。显然,工资刚性假设可以解释非自愿失业,这在古典经济学也存在,尽管凯恩斯也承认这一点,“但凯恩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名义工资弹性不足以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

Nokibar.Com

(具体而言是通过“流动性陷阱”、“投资的利率弹性”来说明这一点,因为如果存在“流动性陷阱”则LM的右移不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同时如果投资对利率缺乏弹性,这种调节效果也不会产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凯恩斯理论的早期发展中就显得解释力十分有限,因为流动性陷阱只是一种假说,在实践中很难观测到流动性陷阱,即使存在,也只是大萧条才存在,投资的低利率弹性总体上并不符合实际。

  (二)新古典综合

  20世纪50、60年代,萨缪尔森、托宾等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新古典综合,如果除考虑“凯恩斯效应”外还考虑“庇古效应”,凯恩斯的理论只能成为古典经济学的特例,非自愿失业必须依赖工资刚性假设,同时假定存在工资存刚性,可以推导出一条向上倾斜的总供给线。这样总供给线与总需求线与总需求线相交,均衡点决定均衡价格与总产出,即AD-AS模型,宏观政策的实质是弥补工资刚性的缺陷以及克服市场调节的缓慢,1958年,菲利普斯发表了关于英国1861—1957年工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即菲利普斯曲线,很快被凯恩斯主义接受,这样新古典综合在很长时间成为凯恩斯主义的标准解释。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吸收了货币主义的思想,一是引进适应性预期因素假定,菲利普斯曲线改进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二是引进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即工人如果在每一时期有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工人的预期时,就业水平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当由于需求冲击,导致产出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通过引进价格的适应性预期机制能够实现总供给线的移动。即使没有国家的宏观干预,如果时间足够长,价格与工资的调整能够使得经济走向充分就业,但宏观政策仍然是有效的,因为这个调整过程较长,因此,宏观政策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市场调节的缓慢。这样,凯恩斯主义通过与货币主义的结合,离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更近了,可以表述为如下动态的AD-AS模型:

  总供给方程:π=πe+λ(Y-Y*)

  总需求方程:Y=Y-1+φ(m-n)+σf

  假定预期是适应性预期,则πe=π-1

  经济体系最初处于稳态:通货膨胀等于货币增长率m0,即π0=m0,预期通货膨胀率也等于现实的通货膨胀率,当财政扩张以后,尽管短期会带来产量的上升,长期中经济又将回到初始的均衡状态,但带来了完全的挤出效应。对于货币扩张,假定货币供给增长率m0从上升到m1,短期中也带来了产量的上升,长期中产出回到均衡产出水平,但货币通货膨胀率上升到。

  (三)新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进一步骤发展了凯恩斯主义: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对刚性的分析,(新古典综合比较强调名义工资刚性,新凯恩斯主义对刚性的分析不仅分析工资刚性还分析价格刚性,不仅分析名义刚性,还分析真实刚性,并说明刚性(粘性)的原因。有一些模型将名义刚性与真实刚性结合起来,说明真实刚性的存在强化了名义刚性的效果,如如鲍尔、罗默(1990)将真实刚性引进菜单成本分析之中,可以得到较大的名义刚性,如下图形表示:

  二是重视微观基础:传统凯恩斯理论的主要缺陷是缺乏微观基础,这与经济分析中关于行为人最求利益最大化没有很好结合起来,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遭到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攻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产生的新凯恩斯主义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出发来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微观基础,宏观分析也越来越建立在微观主体追求利益最大的基础之上。理性预期假设曾经被认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通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努力,可以将理性预期假设下建立凯恩斯主义宏观模型,即使作理性预期假设,宏观政策仍然是有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如费希尔(1977)的工资交错调整模型。

  尽管如此,新凯恩斯主义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因此在解释宏观现象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例如,真实工资刚性主要用来解释失业现象,较为典型的模型如贝利(1974)、戈登(1974)和阿扎里亚迪斯(1975)的隐含合同模型,耶伦(1984)的效率工资模型,夏皮罗、斯蒂格利茨(1984)的偷懒模型、林德贝克、斯诺尔(1985)的局内人—局外人模型等。而名义工资刚性主要解释经济波动。例如,关于名义工资刚性的费希尔(1977)、泰勒(1980)的工资交错调整模型,关于名义价格刚性的曼昆(1985)、阿克洛夫、耶伦(1985)等的菜单成本模型等。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评述

  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凯恩斯主义价格与工资刚性的解释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敏锐发现大萧条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来解释,提出需求不足理论,并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心理上的流动偏好来解释需求不足,凯恩斯还认为,它关于非自愿失业的解释可以不依靠工资刚性,应该说这一思想也极具创建性,但它确用在现实中难以观测到的现象“流动性陷阱”、“投资的低利率弹性”来解释,这实质上已经给凯恩斯理论带来的发展的隐患。因为在解释宏观经济学现象时对价格机制的高度重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新古典方向发展,这样在解释非自愿失业上只好更多依赖“刚性”假设。

  第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政策取向看,逐渐走向了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其背后是对市场机制的崇信。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凯恩斯主义接受了自然率假设,实质上假定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政策主要是微调,在实践中更多是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管理是一种短期总量管理,而且是以调节总需求为主的管理,主要是保持高度就业与价格的稳定,宏观政策均是短期政策,主要根据经济周期的需要进行相机决策,这在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发达西方国家总体合适的,从实践看,战后再也没有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说明宏观经济总体是稳定的,这样凯恩斯主义的微调是合适的。

  第三,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不重视经济结构因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总体上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不重视结构的倾向,这是因为经济结构被认为是一个市场调节的问题。例如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收入分配结构也很少纳入主流宏观经济的视野之中,这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政府不重视收入分配问题,一般认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是一个公平问题,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事实上战后资本主义政府加大了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这样收入分配问题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没有表现出来,这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相对较小得到体现。再如宏观经济中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没有涉及。总之,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是区分长期与短期问题,割裂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当前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短期意义上的模型解决经济波动问题,长期则解决经济增长问题。这在发达国家不存在体制矛盾与结构矛盾的情况下这种研究范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存在体制与结问题的经济体系则无论是短期意义上的调节还是长期政策均要考虑这些因素。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适用性

  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个方面决定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不能很好适用于我国的宏观经济:

  第一,凯恩斯主义首要的是解释失业现象,与我国劳动市场有很大差异。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看,尽管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均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要现象,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体系中的高失业问题,尤其是早期的凯恩斯主义,更是主要解释高失业问题,而我国的失业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观测指标,具有十分明显的局限性,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就业中以农业为主,而且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当城镇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以后,他们就进入城镇进行全职或兼职的工作,但在城镇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则回到农村从事生产;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就业中在农业中就业的比例仍然高达到40%以上,因此如果非农产业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则劳动力转移越快,因此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变化的意义远远超过单纯的失业率。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失业统计制度,我国目前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决定实行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时的一个最重要的观测指标在我国无法使用,到底实行扩张还是紧缩的宏观政策主要依靠价格来决定,这使得我们的观测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可以从表1的数据看出,即使是在1998、1999通货紧缩时期,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很低,而在经济高增长的2004、2005年失业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一般的宏观理论是矛盾的,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失业率不能很好说明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失业统计与国际不接轨,从这个意义上看,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可适用性大大减小。

  第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侧重于对各种刚性的解释并分析其宏观经济后果,没有揭示出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当前总体上宏观管理建立在刚性的分析基础之上,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价格与工资刚性在我国的存在,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从这个意义上看价格与工资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但不是关键因素。许多人认为我国宏观调控就是根据凯恩斯理论,甚至认为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在我国最大的一次实践。我国一些学者在看宏观经济时,喜欢在大脑中认为强化经济周期的模式,在实现宏观政策时,喜欢变动方向,一时扩张、一时紧缩、一时稳健,实际上这是受了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笔者认为我国的宏观调控不能割裂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我国宏观经济受结构与体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扩大内需是我国宏观政策一个基本方针,2005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结合我国实际非常科学的战略决策,这说明尽管我国宏观经济中短期意义上的相机决策很重要,但宏观经济的基本调节方向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中长期性,这就要求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不能片面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

  第三,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许多制度环境在我国并不存在。例如真实工资刚性在解释失业现象非常重要,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真实工资刚性吗?真实工资刚性模型中有一些代表性模型与工会在工资谈判起重要作用这一制度环境有关,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现象国家,并不存在西方国家所说的工会决定工资的现象。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表现为在固定工资水平下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农民工的工资20年几乎不变。再如在费希尔工资交错调整模型中,假定一份工资签定以后通常要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发达国家多在一年以上),在此期间工资进行交错调整,这一点总体上也不符合我国实际。总之,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许多制度环境在我国并不存在决定了理论对我国的局限性。

  作者:彭志远等

  参考文献:

  [1]冯金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2).

  [2][英]布赖恩·斯诺登,彼得·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1997,(10).

  [4]吴易风,王健,方松英.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04).

  [5]王耀中,童文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J].经济学动态,2003,(06).

  [6]沈越,邱晨曦.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的新综合[J].经济学动态,2005,(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深圳指数股票数据讲解,深圳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