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学微观课程教学,西方经济学微观该怎么学

2024-03-30  本文已影响 298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学理论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当前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数学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分析方法与技术层面的训练,而忽视了经济学教育的文化批判性。教育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下的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面向实践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启发学生对理论与现实的思辨,通过教育的反思来提高教育的自觉性与文艺批判性。

  一、教育与思辨

  (一)思辨与思辨能力

  一般而言,思辨是指思考与辨析。思考即逻辑思维活动,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工具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而辨析则是对于命题提出怀疑,审视命题的逻辑,提出问题与假设,查找数据、分析论证并加以解释,是对事物的性质、类别、机理、与其他事物的关联在认识上加以区另IJ。思辨在哲学中有其规定性,它是指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思辨是一种思维方式,思辨研究是一种理论研究,是以演绎法、归纳法与类比法为主要工具,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思辨方法曾经是很流行的分析方法,近代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方法的盛行取代了思辨方法而居于统治地位。但是,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思辨方法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也是思考辨析能力,思辨能力能够让一个人全面地、深刻地、长远地看待客观事物及其发展。思辨能力的核心是诠释、分析、评估和推理能力,以及对所做出的判断进行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等方面的理性说明的能力。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七个范畴,而逻辑推理能力是其中之一。可见,思辨能力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它包含着逻辑思维能力与辨识能力。

  思辨能力包含哪些方面?对此的说法不一。有学者指出思辨能力可分为思考能力和表述能力两部分。思辨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思维的广度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联想能力丰富与否反映出来,思维的深度则需要缜密的思考与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思维的深度决定着思维的广度与速度。

  如果一个人缺乏思辨能力,就会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宋怀常在《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一书中指出:中国人的思维缺少思辨方法,思辨能力的不足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如推理能力不足,看待事物表面化、片面化,不能从多个视角全面地看待事物,缺少长远的眼光。由于思辨能力不足,中国人缺少反省能力,易产生从众心理,易形成个人崇拜,这些都是思维简单化、极端化的表现。

  (二)教育与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后天的训练与学习可以提高这项能力,因此,教育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原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先生认为,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逻辑思维开始。

  教育的目的是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知识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有着特定的文化、历史语境,而教育也是特定情境中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生成性和建构性(刘旭东,2013)。科学知识不是由物质世界给予的,而是科学家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出来的。知识以概念工具为中介,概念则是为了建构和解释实验结果而创造出来的,知识只是借助于概念这些抽象的工具来表达,因而知识具有理论化、抽象化的特性,而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与辩。

  著名旅美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曾经谈到,思辨能力的训练是美国教育的精华,美国的学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辩论与科学方法最基本的训练,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选民做好思辨方法准备。因此,陈志武教授指出: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教育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

  二、理论经济学为思辨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学术空间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

  首先,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和规律,理论体系成熟,经济学流派众多,内容非常丰富,几乎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覆盖面之广、知识点之多,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经济理论高度抽象,现实中的经济变量在经过简化处理之后只剩下少数几个进入经济模型,再加上某些经济原理的假设前提与现实中人们的习俗观念相左,因此,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导致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理论知识时往往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

  其次,由于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每个原理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这些理论不仅可能与当代西方各国的经济现实不符,而且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性。

  思辨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加深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将经济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相比较,将西方国家的现象与中国相比较,将历史规律与现实问题相比较,教师如果能够从多个维度对经济原理进行剖析,那么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二)西方经济学数理模型多

  西方经济学与数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我国大学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比较强调数学逻辑方法,经济理论的分析大量地借助于数学的分析工具,经济学原理基本上都是用数理模型来表达。事实上,如果不重视数理模型的分析,那么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与原理就难以理解,如果不重视数理模型的训练,学生就难以掌握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思辨方法的特点就在于抽象思维的活动,思辨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演绎与推理去分析问题,而这些正是数理模型训练的基本方法。数理建模属于纯理论分析,是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基本入门方法,通过先提出假设命题,然后分析论证,最后求解,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辨析能力的作用非常大。

  (三)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大量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方法注重实证分析,实证方法包括数理统计、计量分析与经济实验,实证分析的目的往往是对某个经济原理证实或者证伪,从而完善与发展既有理论。有些学生认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理论性强,内容空泛,难以学以致用。事实上,经济学是实实在在的,它越来越强调用数据说话,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最先进的分析工具。思辨能力在实证分析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查找数据、构建模型、分析论证、导出结论,最终要对结论作出解释,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或者事物独有的特性。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中庸》有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辨乃是治学之道。理论经济学特有的理论魅力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学术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学的有效时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对价值观的思辨

  价值观是人们对外部事物与自身行为的总体评价,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尺度,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制约,反过来,它又影响着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心理倾向,具有社会性。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价值观的形成,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与教育经历不同,价值观就不同。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中,家庭是第一位的影响,而学校也起着重要作用。价值观一旦形成后,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它具有可塑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可塑性较大,因此,高等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意义重大。

  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体现了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的价值取向。西方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少集中于它所表现的极端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决定论价值观体系上。新古典的微观经济学将经济主体抽象为追求自身满足最大化的经济人,采用一种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最大化的分析技术来论证市场机制的完美。西方经济学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制度的分析,常常会使学生认为私有化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而微观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前提假设,让学生只看重人性中的“利己”一面,忽视了“利他”的一面。比如,有学生在学习机会成本以后,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然而,他得出的结论却是“有钱可以买到一切”显然这是一种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凡此种种,如果不对这些西方经济理论内含的价值观进行辨析,就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而当前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注重数理化、实证化的发展倾向,导致了经济学教学只注重演绎推理的技术处理过程,而失去了对人文精神的应有关怀,经济学教学思辨缺席现象非常普遍。

  从国际环境来看,西方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极力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任何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及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与行为的价值观,这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西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力极为深厚广泛,其价值观对于西方社会的维系起着很关键的凝聚作用。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往往以自由、平等、民主为包装,以充裕的物质条件为诱惑,以宗教、社团、商业、文化等形式向我国年轻的一代潜移默化。与我国政治思想教育的形式化、空洞化相比,他们的价值观渗透更为隐蔽、实用,他们的价值观教育手段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国家对于我国年轻的大学生群体非常重视。因此,如果我国不重视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引导,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承面临着断裂的危险。

  高校是先进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地,高校大学生是同龄人的精英,今天的大学生日后将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人才。他们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一方面,他们容易接受先进文化的教育;另_方面,年轻的他们也容易被误导。因此,在中西方价值观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是双方争夺的对象。作为高校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与交叉学科的思辨

  教学中应注意西方经济学与其他交叉学科的思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比较多,不同的经济学科对同一概念的解释并不相同,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模糊,容易混淆。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要多思考,也就是思辨。运用思辨的方法,有益于深刻透彻地理解经济概念。

  比如,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理论体系由供求原理开始,而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事实上,从-开始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学生可能就陷入了迷茫之中,困难在于对价格概念与供求原理的理解。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价值取决于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价格的变化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值变动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微观经济学教材中的观点是,某种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效用水平来决定,效用水平是消费者对商品为自己带来满足的主观评价,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取决于供求双方的议价。在此,教师应该对两门学科中的价格进行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客观存在,而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不同于使用价值。由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两门学科使用的方法论差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的、辩证的,而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约定主义、还原主义。由方法论引申下去,折射两门经济学科的价值观差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新古典经济学体现了市场论、私有化等资本主义价值观。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的思与辩只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展示与引导,其作用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我们应该摆脱那种填鸭式的、应试型的教学方式。中国古代教育家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一个得到完全发展的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在于培养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怀疑、比较、辨析、思索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三)理论与现实的思辨

  教学中还要注意理论与现实的思辨。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一个困难在于如何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经济原理与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区别开。一方面,我们要将知识学以致用,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运用经济原理解释现实中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理论不是现实的简单描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主要是指,理论是现实问题的一种抽象的文字处理,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基本假设、经济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等学术研究工具,经济学不过是供经济研究者交谈的一种语言而已。所以,西方经济学教学要注重专业性训练,要与现实经济问题区别开来。比如,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中,物价水平的变动是引起产品市场的变动还是货币市场的变动呢?学生直观认识是物价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消费变化从而导致产品市场的变动。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将消费看成是收入而不是价格的函数,价格的变化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市场的变动。对于诸类问题,教师一定要细致处理,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障碍。

  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实际问题来教学。比如,西方经济学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也就说,无论该企业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相同的投入要素就一定可以得到相同的产出水平,可见,该理论忽略了企业的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等因素对于产出的影响。西方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成理性人,企业的行为真的是理性的吗?果真如此,怎么解释我国某些国家免检产品、名优产品的生产商弄虚作假现象呢?只有从不同角度对于企业的性质展开讨论,将现实与理论相联系,进行联想、类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才能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罗小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西方经济学实训教程,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