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
近日,山东大学一硕士毕业生论文涉嫌抄袭引发广泛关注,该校刚刚认定该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作假。很快,又有媒体曝出,另外两所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论文也陷入高度雷同的尴尬境地。 比较这两组论文可以发现,论文的正文部分、中文题目、关键词,甚至致谢语都高度一致。两位涉嫌造假的毕业生恐怕很难想到,曾经的作假论文多年后被“晒”到网络上,并和原论文对比展现,令他们自己和导师颜面扫地。然而,更尴尬的是,这些事件暴露出论文“查重”系统等高校论文评估体系中的问题。 记者发现,这两篇作假论文和原论文之间的时间差在一年之内,考虑到学位论文的上载和编辑,查验不到是很有可能的,更不用说早前还没有启用“查重”系统的高校。两位涉嫌造假毕业生的导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提到“查重”系统:这个系统不是学校没有启用,就是启用了没有查出来。 判断论文是否抄袭,“查重”系统是否可靠尤为重要。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搜索“论文”,可以轻松找到“论文查重”“论文写作”等服务的网页链接。这些所谓“服务”号称,可以准确快速“查重”,并提供修改建议,修改后的论文能保证顺利通过。可以想象,除了那些一眼望去高度雷同的论文,还有更多经过巧妙处理躲避了“查重”的论文,出现在了“监管真空地带”。
cufebbs.net
这表明,现有“查重”系统,确实存在可以被利用的漏洞。 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服务”呢?这或许是由于,学生对于“论文”的需求很大,进而催生出了一个有着完整利益链的“市场”,来帮助一些学生“过关”。那么,本该以学业为重的学子,又为何需要“帮助”呢?这又引发了另一思考,是造假成本太低,学生“勇于”造假?还是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毕业要求,从而需要论文造假? 针对上述问题,尽管教育部有《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也发布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法规细则,对于论文作假行为的约束和惩处力度依然不够。 除此之外,还可将论文作假纳入诚信档案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对参与论文答辩的老师也应严格考核,杜绝答辩“走过场”。同时,是否可以在毕业生的评价体系上进行一些调整,建立更加多元的评估标准,不以一“文”定学位。这或许能逐步解决“假论文”问题。第2篇:论文署名有什么要求
问:编辑同志,我认为目前医学稿件的论文署名存在不少问题,有“拉大旗作虎皮”的现象,这是否是因编辑部选稿存在有“名人效应”问题? 答:论文作者在文稿中标注自己的姓名称作署名。其意义有三:首先是标明论文的责任者,“文责自负”是自古以来人们遵循的原则。所谓文责是指论文公开发表后,可能引发某些法律责任、科学责任或伦理道德责任,如论文内容违反国家卫生、科技政策;或内容有剽窃,抄袭甚至作假等,作者应负有责任。其次,医学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意味着作者在某些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前进,甚至是发明或创作。这是作者劳动的成果与结晶,论文署名是作者应获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的证据。另外,署名便于读者、编者与作者联系,相互沟通与探讨。目前医学论文署名存在问题较多的是:%1〉署名与否或署名次序不是按作者参加研究工作的实际责任和贡献;而是“论资排辈”,应该说不是课题的构思或设计者;不是资料的收集或分析者;不是论文的写作或重要内容归纳与修改者,只是上级或行政领导者,一般不应署名。%2〉所有署名都应得到被署名者本人的同意,不应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代署。%3&如论文或成果是协作完成,应经双方协商确定署名,避免以后产生署名争议。署名问题除第一作者应认真对待外,作者的单位应严格把关。目前各杂志关于署名问题要求有单位证明信。 关于“名人效应”问题,由于目前审稿不是采用双盲方式,难以排除因“熟人”、“名人”而影响审稿人,正如目前所有大赛的评判一样,好在它不是一票决定。但从编辑部的角度绝不会因地区、医院、人员等的差异,而影响论文的取舍。恰恰相反,我们将尽力,在不影响杂志质量的前提下,向边远地区、基层医院和年轻作者倾斜,这是我们的责任。
第3篇:量化管理方式不宜简单用于社科学术
覃红霞、张瑞菁在《高等教育研究》第3期撰文指出,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为争取其“科学”身份而不懈努力,但是,在这种争取过程十常常有意无意地套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文社会科学过程及其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社会科学往往是“不科学”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过于侧重量化管理,使得研究人5要像机器一样,既要持续不断又要按时定量地产生新的研究成果。然而人毕竞不是机器,生产学术成品与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时大不相同的。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积淀,目前以一年为单位的学术成果结算制度,迫使研究人员不得不在短期内匆句制造平庸之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所拥有的资源是知识、信息、创意和想象力,学术管理的有效性意味着如何将这些资源转换成高质量、高创造性地研究成果,但精神产品的质量与绩效是无法用数量来界定或衡量的,它适用于工厂的量化管理方式但不适用于学术管理。重数量轻廣量;重刊物级别轻论文档次;重表面文幸轻深度思考;重立竿见影轻长远功效,这一切最终导致在形成学术“高产”的同时致使学术论文缺乏本智、创新、反思、批判等重要内涵。“量化”体系,与其说是一个科学化标准,毋宁说是学术行政化、企业化的标准。 王德华在《科学时报》4月18日撰文指出,关于50的讨论和争议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国家也在这种争议中取得了30论文数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当然,501论文在我国当今引发的问题很多。但不管怎样,在学界的行业规范下,应该进一步鼓励和提倡发表301论文,发表高质量的801论文,发表涉及国计民生重要科学问題、对人类认识自然贡献大的30论文,同时要关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50论文是学术成果被学术界认可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我们,在英语已经作为国际上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的今天,50;1论文还应该受到鼓励,要大力提倡。特别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者,更要大力提倡发表501论文。不冬表50论文,怎么与国际同行交流?国内外同行又怎么知道你的重大发现?801论文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在用它作为科研考核评价指标时,我们如何使用。其实,如果按照科学研究的规律行事,论文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很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论文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记录科学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式。论文的质量是首要问题,科学家们都清楚什么水平的论文是他们所希望所追求的。50论文在我国尤其在今天引发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和科学家对相关政策的行为反应所导致的,与50论文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无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