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经济法案例教学,经济法案例教学论文

2024-03-31  本文已影响 347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经济法是法学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对经济法中较为晦涩的法律内容进行更加具体的解读,将抽象的法律条例进行具体化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法律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经济法学习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利弊,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251-03

  经济法在整个法学专业占据较为关键的位置,但是经济法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增加理论知识的说服力,帮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分析中,提升解决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和锻炼法律真实案例的能力,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提升培养。

  一、案例教学模式概述

  (一)案例教学模式含义

  案例教学模式是在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基础上进行整个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法学的教学使用这种方法实用性更强,将法学案例与法学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经济事件的能力,将学生的法学实践素质进行提升。如图一所示为案例教学模式图,可以发现案例教学模式对将教师与学生进行结合,更好的实现教学评价。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

  案例教学模式现如今已广泛的应用到法学教学活动中,教学优势较为明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这种教学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的提升起来,帮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指导将自身的意识进行表达,通过各种案例训练帮助学生逐渐的掌握案例分析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提升自身知识应用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模式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与经济法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拉近了经济法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生活中的场景可以在案例中进行体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利用经济法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法律运用的技巧,提升学生综合使用能力。最后,案例教学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结合学生的需求设计案例,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的个性进行全面的发挥,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法律条文的记忆和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实践性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法学教学也是如此,长期在教学中重视理论忽视实践,造成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存在不足,因此在法学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好的进行实践活动。

  我国在法学传统教学中,受到西方教学方式的影响,逐渐的将西方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这样逐渐的引入案例教学法,经济法作为法学的核心课程,内容非常复杂,并且融合性和边缘性较强,而且我国经济法本身的起步较晚,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成熟的情况,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進,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对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不断的将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因此案例教学模式这种在西方法学教学中较为受欢迎的方式,在我国经济法中的得到推广,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二、案例教学模式在经济法中的积极作用

  各个行业之间的专业特点是较为明显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是在经济法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优势还是较为明显的,具体表现为:

  (一)有利于理论和实务教学的结合

  法律起源于社会,是对社会各项事物的合理规范,法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与实践的结合,经济法与现实经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在经济法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极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主要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方面,整堂课都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造成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法律相关条款的理解没有重视实用性,使得事物和理论知识的脱节。而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提升起来,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辅助,从而将学生自身的能力整体的培养起来,不再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讲更加实用,可以在案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增加处理问题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提升。如果在教学中配合类似模拟法庭进行实战,更加可以锻炼培养学生撰写常用法律文书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法庭的庭审程序,有助于更好的熟悉适应司法实务工作。

  (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我国法学体系而言,民法、刑法等法律研究出现较早,而经济法则属于新兴法律体系,我国对于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一些细节方面也存在一些分歧,各种理论知识研究方面在内容上任然存在一些分歧,理论共识需要进一步进行凝练,因此造成经济法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使得经济法在不同的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严重的制约经济法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影响。而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将真实发生的案例使用到教学中,结合真实发生的案例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影响力进行提升,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阐述,对法学知识进行简化,并将具体鲜活的案例结合到法律学习中,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授经济活动基本原则和法律规范时,可以将3.15晚会中真实发生的案例使用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法律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升学生自身分析事物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通过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将经济法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同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三)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

  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还需要对实务能力进行提升,掌握经济法各项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具体的法律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模式将经济法课堂进行了开放式的处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正常的授课过程,同时还需要掌握案例使用的步骤,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掌握逻辑分析能力和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启发式的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转化的过程,并且需要具备敏锐的社会热点掌握能力,可以准确得将经济法热点问题与课堂教学资源进行转换,这样的教学过程在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綜合能力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各项能力的提升,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者之间的融合度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取得的成果较为理想,使得其得到普及和推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整体教学活动中的开展不力,具体包括:

  (一)教学案例选取存在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需要结合理论知识的需要进行案例资源的查找,案例资源质量是保证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现实生活中可供选择的案例较多,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是应该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尽心适宜适度的选取,这样可以更好的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和沟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没有重视案例的时效性,对于社会热点的问题关注度不足,造成案例选取过于陈旧,与理论联系并不贴切,造成案例教学的理论阐述力存在不足,和经济法发展不相适应,造成案例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进行经济法教学中,整节课只选取一个案例,使得案例选择的质量受到影响,使得案例并不适应整节课的法律理论的学习,案例整体无法达到理想化的条件,教学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模式使用不恰当

  经济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强调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但是一味的重视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造成法律实践的缺乏,特别是法学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能讲教学模式局限在司法实务缓解,而是需要保证学术性和实训性,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仅仅是作为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教学结果存在。但是现阶段的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司法实务技能掌握方面,对于国家对经济稳定湿度干预和宏观法律体系的了解不充分,使得经济法的相关理解存在问题,加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通过案例替代经济理论知识的讲授,造成学生无法对经济法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解,使得整体的教学出现分离,无法形成整体的体系,在构建中存在严重的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脱离案例教学模式提出的初衷。

  (三)案例教学模式设计不当

  案例教学模式在进行设计中往往脱离了实践性教学目标,没有具体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理念,引入案例教学往往迫于学校压力,但是学校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素质,而是一味的照搬西方模式,这样就出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掌握不充分的情况,对于课堂教学掌握不充分,造成课堂整体安排缺乏实际,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不充分,使得理论知识的掌握无法实现体系化和完整性,造成整体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同时,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而是单纯的对案例以及答案进行讲解,这种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理论和实践无法统一。

  四、案例教学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案例教学应用到经济法教学中,对于教学方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法学教学的革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任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包括:

  (一)优化案例资源

  案例资源的选择是保证案例教学模式质量提升的基础,因此需要进行案例优化,首先关注案例选择的专业性,对于案例的选择应当结合实际需要体现经济法作为法学核心课程的案例,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案例进行科学的组织,掌握就有深度的案例,掌握科学的理论阐述方式。其次,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针对性,并且案例的选择需要与社会热点进行联系,例如在讲授不正当竞争过程中,可以采用当前比较热点的奇虎与瑞星之间诋毁商誉案等,全面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后,需要关注案例的综合性,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深度,在包含法学原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出必要的法律问题,将原理和实务进行结合,从而对学生整体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使用,学生成绩合格率明显得到提升,详见图二。

  (二)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中,因为涉及到的法学原理较多,因此需要多使用案例,并且关注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掌握,对于法律条款出现的原因以及发展历程等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国家经济法的整体大框架,不能单纯的追求案例使用的效果,而是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不能因为案例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将经济法基础贯穿于案例分析中,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案例分析质量的提升。

  (三)重视“大案例”的使用

  大案例是指司法实践案例之外的典型案例,毕竟经济法各个体系之间的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采用大案例的形式对经济法进行学习,例如使用国际金融界非常著名的罗斯金融危机事件,通过对该事件的分析可以掌握大量的经济法方面的知识,从而对经济法进行更加科学的学习。大案例的使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经济法理论中的各项知识进行汇总,解决知识学习较为零碎化的情况,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使得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汇总,从而结合实际需要建立适宜自身发展的知识体系结构。

  (四)丰富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案例的教学法关注的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立体的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更加全面的处理,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堂辩论和多情景模式的形式,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体现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同时,教师需要对自身职能进行转化,不再单纯的担任课堂教学的讲解员,而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更加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案例教学模式的质量。

  结束语

  案例教学模式的展开对经济法的学习具有较为关键的意义,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更加全面的发挥,保证经济法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案例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完善案例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刘安芳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电商平台法律定位分析,电商法平台责任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