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积极探索各种突破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困境的有效策略是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必经之途。历史教师应通过重视专题学习、建构“完整的历史”,厘清答题流程、构思“完形的答案”,品析范文成果、借鉴“完好的创作”,解读评分标准、明晰“完美的尺度”等策略助力考生顺利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考;历史小论文题;专题学习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年年有变化,然而变的是外在的“包装”(材料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内在的“产品”(考察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小论文题以其“独特、新颖、开放、综合”的外在表征首次出现在2001年上海高考卷中,后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卷的第42题,该题型的出现旨在引领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方向,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水平达成的境况,指导高中生日常的历史学习方式。基于此,历史小论文既是体现历史高考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表征,又是精准测量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落地情况的常规题型。对于高考历史小论文题,所有师生在平时教学中用力颇多,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惨重的现实成为每届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那么,考生临场应答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呢?本文拟以近几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2题为例,着力深挖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失分归因并探索应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有效策略。
一、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失分归因
1.选题问题选择适切的论题是顺利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关键而且是第一步。选择适切的论题一般要坚守三个原则:一是“宜小不宜大”。这里的“小”和“大”是指论题的范围,包括论题涉及的领域、时空的跨度、内容的多少等等。在历史高考中,考生往往因“选题过大”而在小论文论述过程中“泛泛而谈”失去目标,或者“蜻蜓点水”失去深度。例如,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Ⅲ)第42题,题目要求考生自拟一个论题,有的考生选择了“改革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个论题,这个选题范围太大,论述时难以驾驭。二是“宜新不宜旧”。这里的“新”和“旧”是指论题选择的视角,论题选择应该有新发现、新视角、新层面,而不能使选题“老调重弹”“落入俗套”。三是“宜易不宜难”。这里的“易”和“难”是指向考生对论题的熟悉程度,论题选择应该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历史知识、立足于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和生活热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去选择从自己陌生的层面或角度寻找历史论题。2.论证问题论点、论据、论证、结论是小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四个要素[1]。论点是历史小论文阐释的具体观点或者看法,相当于写作文的标题;论据为论点服务,一般用史实或作者自己的解释来说明、支撑论点;论证是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运用相关理论来阐释论题;结论是紧扣选题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考生在论证方面一般会出现的失误有四:一是论点不明确、闪烁其词,如2019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材料呈现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历史发展的认识,对此认识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皆可),但不少考生在论证时模棱两可,具体反对什么,支持什么,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旗帜不鲜明、立场不够坚定;二是论据素材单一、不典型,或与观点不吻合;三是论证过程缺乏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四是结论丢失,或者虽有结论但缺失“点睛之笔”。据此,论证问题方面的失误是考生在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又一重要原因。3.表述问题高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要求文字语言表述精练精辟,切中要害,层次分明[2]。然而,由于平时对史学阅读与理解不够重视、对历史抽象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对历史学科话语体系置若罔闻、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支离破碎,使得高中生不管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历史高考过程中,都难以用较为精准的历史术语或历史概念组织语言阐述具体的历史问题。高中生在表述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述“无中心”,缺乏主旨意识。比如,2020年历史高考(全国卷Ⅱ)第42题,考点涉及的是“欧盟”这个区域性组织,但是不少考生在论述过程中没有紧扣“欧盟”这个主题,而是随心所欲地写成其他国际性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二是表述“无语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历史事物本身具有“萌芽→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而且人们认识或研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也都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及抽象的。这两个过程便是历史学科的逻辑性。表述缺乏逻辑性就是忽视了历史事物本身的发展逻辑,也忽视了对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认知逻辑。比如,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学生在具体叙述自己所选的“党历史上的两次会议”时,出现了时空颠倒的问题,哪个会议在先,哪个会议在后,自己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
二、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失分的应对策略
1.重视专题学习,建构“完整的历史”考生在拟定小论文的主题或设计小论文的标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举棋不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时对历史专题学习重视不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认知不足,导致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呈“碎片化”,对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的阐释“片面化”“孤立化”“绝对化”。高中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也强调: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时“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3]。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卷)着力、全面体现以素养立意的命题导向,需要考生储备更扎实、更全面、更完整的历史知识内容。因而,教师要引导考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注意历史知识跨领域、多层次的关联;要以历史核心概念为主干,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或者主题建构“完整的历史”[4]。以2021年高考历史(全国乙卷)第42题为例,题目材料以示意图方式呈现,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部分重要会议示意图。考生想要顺利以高分拿下该题,必须在平时“党史专题(重大会议)”学习与探究中以“大历史观”从长时段、宽领域的视角去建构关于党的“完整的历史”。可以运用时间轴这个可视化历史思维工具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2.厘清答题流程,构思“完形的答案”虽然写文章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但是高考历史小论文答题有一个结构性的整体要求。为此,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厘清解答小论文题的具体流程,并细化为可操作、可复制的应答思路:一是解读材料,明确题目的考察路向,即审题。审题就是要结合所学历史,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及相应的应答要求,明确题目的命题指向。二是凝练观点,设计小论文的标题。在审题的基础上,把握材料所投射出来的历史主题或历史问题,进而凝练紧扣主题的观点。三是史论结合,开展正文阐述。具体阐述要恪守“孤证不立”的古训,运用多元客观的史料作为论据互证;要坚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对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进行推导论证。四是总结升华,深化主题。小论文的总结部分,应该运用“综上述”“总之”“由此可知”等词语置于末段的段首,凸显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小论文的收尾部分应该回应主题,并对主题进一步升华和深化,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跨越。要而言之,小论文的具体答题流程是:解读材料———凝练观点———正文论述———总结升华。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该题材料呈现方式是文字型。材料主要罗列了关于宋朝历史的书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材料最后一句话暗示考生: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特定时代特征的理解。题目要求是: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本题的时空限定语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考察学生就“某个历史阶段所对应的时代”概括、归纳“历史时代特征”的能力。对历史时代特征的提取,既可以选择某一历史时代长时段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时代特点,也可以选择以某一特定视角,如以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为切入点剖析某一方面的时代特征,材料中所列举的《儒家统治的年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书名均属于这个情况。根据题目要求联想所学,本题应答书名可以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时期》《战乱与巨变:春秋战国时期》《皇权的强化与帝国的衰退:明清时期》等等。考生设计了类似论题,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依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进行具体的阐发,从而建构本题的“完形的答案”。3.品析范文成果,借鉴“完好的创作”往届满分的高考历史小论文在选题、论证、表述方面对高中在读学生都有诸多启迪和借鉴。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在中学类历史教学专业网站搜集一些优秀的小论文范文,然后在课堂教学时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品析这些优秀小论文在视角选择、论证方法、论述思路、表达细节等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以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Ⅰ)第42题为例,有篇得高分的“完好的创作”如下。书名:《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杨坚建立隋朝后旋即一举灭掉陈朝,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使国家重归一统的局面。隋唐时期,千里大运河的修建、科举制度的确立及统治者制定了与民休息的民本政策,使隋唐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走向新高度。另外,隋唐的国力强盛及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使周边各族和国家使臣“八方来朝”,域外的宗教、音乐、绘画等相继传入,又推动了隋唐文化的兴盛,产生了妇孺皆知、驰名中外的唐代诗歌。总之,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世界独领风骚,是我国古代繁荣又开放的辉煌时代。通过认真品析该高分卷可以获得这些宝贵经验:选题符合题目具体要求,主题鲜明;考察历史的视角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论据史料的选择典型且有说服力;论证按照“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展开;该论文的总体结构为“总—分—总”,论述体系和思维过程完整,逻辑性强;历史术语和历史概念运用适切,文字表达灵动且富有文采,达到了“言约义丰、约而不疏、瞻而不芜”的境界。4.解读评分标准,明晰“完美的尺度”当下对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的评分标准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采取SOLO评分与采分点评分两者融合的办法,从文字论述与思维建构层次两个视角计分[5]。为了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强化训练和指导,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把往年高考历史小论文的评分标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高考历史小论文的采分点或得分要素烂熟于心,从而为学生应答该题型提供精准的解题“指针”。以2021年历史高考小论文的具体评分为参考:一等级(10~12分)①观点(论题)鲜明;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灵活运用中外史实,多角度多层面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文字表达清晰。二等级(6~10分)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较为清晰。三等级(5~0分)①观点(论题)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说明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高考历史小论文以重点考察学生“纵观古今,贯通中外”的历史意识为显著特征,以着力测量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隐性旨趣,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答难度。考生要写好高考历史小论文,应该综合发挥历史专题学习的基础性作用、厘清答题流程的关键性作用、优秀历史小论文的示范性作用和高考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渭棠.高中学生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学科教育,2002(12):30-33.
[2]贲新文,沈纯芳.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分析及复习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7):55-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
[4]季守凤.浅析开放性历史试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10):139.
[5]余柏青.建构SOLO分类评价体系———推进历史教学深度改革[J].历史教学,2010(09):23.
作者:严立明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馆前中学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