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历史论文

古注和今注的区别,古籍古注怎么看

2024-01-30  本文已影响 517人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1. 古注的重要性

札记

一、札记札记,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及见闻的单篇文章。汇集多篇成文(书),乃称“札记”。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

www.junzilian.com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二、《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三、手记指手记,指亲笔写的书信、日记、笔记等。鲁迅 《集外集·小引》:“他晚年的手记说:‘富是使个人加强的,是器械底和精神底满足。’”

2. 古注对古书的作用

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证就是鉴别证明。

3. 举例说明古注对于准确读解古书的作用

《似水年华》是部老剧了,冷门又经典,真开心看到题主的提问啊。答一发给大家解解闷儿。

豆瓣评分8.8,▼

不少人都看了不止一遍,▼

文艺青年必看系列,▼

为此专门去了拍摄地,▼

有点厉害啊,《似水年华》以两个城市作为故事背景,乌镇为主,台湾为辅,讲了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男主角叫

(黄磊饰),▼

他从北京硕士毕业后,回到乌镇的图书馆,从事古书修缮的工作。与其说在生活,不如说是杀时间消磨日子。

馆长齐叔

(朱旭饰)与他相依为命,待他如子。▼

对他离开北京回归故土的行为非常不解,一颗心全扑在他身上:文啊,吃早饭啦,你去参加同学聚会吧别老一个人闷着,你的个人问题该怎么解决啊。

女孩

默默

(李心洁饰)暗恋文,▼

每天去图书馆报到比上学还准时,只为看看他的文哥,晚上出来跑步也是,留在齐叔家吃饭也是。

女主角叫

(刘若英饰),▼

她是从台湾来到乌镇的设计师,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却从不故地重游。

未婚夫

(扈强饰)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繁忙,对英却一直很体贴。她不喜欢黄昏,就时刻记得为她拉上床帘,从乌镇回来带她与朋友聚餐还送上了乌镇造型的蛋糕......

以上背景,两集之内,交待完事。

其它的时间里,都在表现

文和英这对命中注定般CP

,虽然从始至终他们也没有正式在一起过。

最初他们在图书馆的二楼不期而遇,隔着一面书架,通过一本书的空隙看对眼了 。

见面几次的交流不过寥寥数语。但这几天里,两个人相爱了,颇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副作用是巨大的。

在乌镇的文,因为对英的思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不好好吃饭,对默默爱答不理,这又愁坏了齐叔,如此循环……

▲英从台北来信,只有文没有收到,留下一个孤独与傲娇的背影

在台湾的英,因为放不下文又不想对不起雄,变得纠结不可自拔。三天两头闹小脾气,父亲和闺蜜都察觉出她的不对,却什么也问不出来所以然……

▲宝宝不开心

小十君也算看了不少有各种相爱方式的影视剧了,不禁想问,这爱的是不是有点没道理?

徐克的《青蛇》里,小青说过:一见钟情就是见色起意。那文和英这一见,是看见了什么呢?

他们说,在与彼此短暂的相处中遇见了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与色相无关。所以即使远隔千里,却常常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文去了台北。随便逛进一家店,相中英曾经想买的音乐盒

▲去阳明山上看风景,又遇见英认识的流浪歌手

这些巧合,他们自己是一概不知的。

英违背了自己不故地重游的习惯,第二次来到乌镇。重逢的两个人话题依然寥寥,净是天气、桥、酒这类琐事,但感情汹涌,一对视就出事。

他们约定,英回台湾后会再来乌镇,那一次就是再也不分开的相见。

英离开前,文给她写了一封信,让英自己写下地址,一起投进邮筒里。文说,当你回到台湾,这封信也能到了。

后来,回到台湾的英发现,她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受到刺激后心脏病发作。而留在乌镇的文就此与她失去联系,陷入日复一日的等待与悔恨。

因为邮筒没记忆,不能告诉他英的地址。▼

文去台北的时候,巧遇正在试婚纱的英,他没敢上前。英延迟婚期,来乌镇的日子又是文和默默订婚的第二天。

看到这里,小十君又要问了。文啊,英第二次来乌镇时找的借口是默默的邮件邀请,你问默默一句能咋咧?不张嘴、不去问,结果就只能空留遗憾咯。

虽然观众都被相爱的人给感动了,但坦白讲剧情是有Bug的。

因为他们的爱情用两个词来概括最合适不过:

相遇和错过

。而这两件事,讲了23集。不过这部剧的观众都意外的宽容。

大家看《似水年华》不为前因后果的逻辑,而是不由自主的跟着它进入乌镇,以及文和英的世界。再由人及己的产生一些情怀,这样就很满足了。

不过能把这剧看完也证明了是真爱,因为《似水年华》的制作算不上精致。不过和现在一些电视剧里那种假装精致的粗糙,小十君还是更愿意看它。

大部分取景都在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非常省事。那个时候的乌镇还没有商业化,街街巷巷都朴素到不行。

在大柔光的掩饰之下,反倒产生了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感。有很久之后才看到这剧并为此去了乌镇的观众,回来就抱怨。

这尼玛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啊,▼

不过大柔光也没能掩盖的是穿帮镜头,收声的话筒就总抢戏,▼

小十君猜这个剧组钱不多,除了几个主要演员之外,偶尔客串的路人也是当地的老人,满脸的惊奇与羞涩。

其它时候,镇子上没什么人。大家都出门打工了,多好的借口。倒是有个客串的副导演,演了个傻子,一个相当可爱的存在。

总的来说,这部剧粗糙但耐看,男女主爱得莫名其妙但确实是交心的灵魂伴侣。

他们这段文艺的出轨总让小十君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回想一下才想起,这种或发乎情止乎礼或意外降临的感情在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过。

▲《花样年华》《小城之春》《廊桥遗梦》

不过这时候你们是不是要问,是谁这么任性拍了《似水年华》这样一部剧?

有为男女主角量身打造的嫌疑啊,这人一定是他们的铁粉。还慧眼识英的发现了黄磊和刘若英这对CP,两只文艺咖在一起,碰撞出的爱的火花也真是不得了啊。

喏,他长这样,▼

对,《似水年华》的导演是黄磊本人,剧本也是他自己写了小说改编的。

据说他写剧本的时候,一度想采纳很多编剧会用的方法:先在心里定好主角,把他的照片放在桌上对着看。这有利于激发灵感,但他失败了。

主角一早就选好了,可他和刘若英太熟悉了,熟到不用看照片,熟到看了照片会想笑。

但这剧是为她和自己量身打造应该不假,女主角的台湾背景就不说了,剧里很多细节都是他们现实生活里的段子。

比如,英要文给自己讲个笑话,文张嘴就说:世界上有两个人…….

比如,英说自己脸上有个瑕疵,眼角下方有个疤,是小时候被狗咬的。

小十君最初看到他俩的组合还觉得奇怪,后来才想起来,这可是黄磊和刘若英的第三次合作了。

第一次是电视剧

《人间四月天》

,黄磊演徐志摩,刘若英演张幼仪,经典不言而喻。

第二次是电影

《夜奔》

,他们再次饰演情侣,喜欢着同一个男人。

但合作完《似水年华》之后,两个人就没什么交集了。这时候,不管靠不靠谱,小十君要抖料了,说点坊间传言。

作为娱乐圈两股文艺的清泉,黄磊和刘若英很自然的就流到了一起。他们就像剧里和文和英,相处之间有默契,总是能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黄磊早年在台湾有档电台节目,叫

《黄磊时间》

,收听率很不错。刘若英是第一个作为嘉宾与他一起主持的人,后来也曾直接代班过。

不知道这八卦听这节目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一旦知道了,倒真能从两人的话语间听出说不清的亲近与熟悉。

黄磊说,他对刘若英的感情是爱情亲情友情之外的第四种;刘若英说,没和黄磊在一起是因为舍不得,情侣会分开,但朋友却不会。

不知这话又有几分可靠,毕竟在一起是要建立在当第三者的基础之上了。当时黄磊和孙莉已经在一起了,拍完这部剧后不久,两人就领证结了婚。

刘若英和黄磊则是止于朋友,甚至再没什么交集。2015年《人间四月天》重聚的时候,刘若英也没有到场。

两个人一起拍的这部《似水年华》,就像是把一些想说不能说的东西,封存了起来。他们还给彼此的书写过序,如果不是文艺青年,哪个明星这么年轻就写书。

而那时的黄磊也是真帅,周身的文艺气质扑面而来。

多少女观众一见(青年)黄磊误终生(此时我们都是孙莉),所以刘若英如果真的动心过也没什么奇怪的吧。女神小宋佳就说过,80年代的文艺女青年心里都住着一个黄磊。

可惜他们合作的时候,黄磊已经是个胖子了。▼

不过如果说黄磊文艺的只有气质小十君是不服的,还有细胞。

他在《似水年华》里用了大量的背景音乐把剧中人和剧外观众一起圈在意境之中。这部剧的原声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观众都会定期回味。

他还把文艺落入细节,比如动不动就植入聂鲁达的诗,电影《钢琴师》和《英国病人》以及日剧《悠长假期》也成了夹带的私货。

对普通观众来说,这些是一晃而过的细节,在文艺观众眼里,它们可是惊喜。就像他那时的颜值一样,值得怀念。

就像黄磊的颜值一样啊,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过黄磊就算变成油腻的大叔了,依旧算是好看的。而《似水年华》这部剧的读解就是以上这些啦,希望你们食用愉快~咱们其它问题里见

4. 古注的常用术语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5. 古注的发展

我国乖在数学上的成就还是很多的,有很多人在数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有很多有关的数学著作流传至今。其中比较著名有十部。

《周髀算经》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但其主要阐明的是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其在数学上的成就是是介绍了勾股定理。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真正的数学专著。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作者不可考据。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是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的书籍,《方程》章还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它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简练有效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主要讲述了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以及鸡兔同笼的问题。

《五曹算经》

《五曹算经》,古代中国数学著作。由北周甄鸾所作,"五曹"是指五类官员。其中"田曹"所收的问题是各种田亩面积的计算,"兵曹"是关于军队配置、给养运输等的军事数学问题,"集曹"是贸易交换问题,"仓曹"是粮食税收和仓窖体积问题,"金曹"是丝织物交易等问题。全书共收67个问题,其数学内容没有超出《九章算术》的内容。其南宋刻本,收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古代数学著作。原书已失传无考。北宋元丰九年(1084年)所刻《夏侯阳算经》是唐中叶的一部算书。引用当时流传的乘除捷法,解答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保存了很多数学史料。

《张丘建算经》

《张丘建算经》,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约公元5世纪成书,作者张丘建。现传本有92问,比较突出的成就有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计算,各种等差数列问题的解决、某些不定方程问题求解等。

《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由刘徽于三国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所撰。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

《五经算术》

《五经算术》,北周甄鸾所著,共二卷。书中对《易经》、 《诗经》、《尚书》、 《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及其古注中与数字有关的地方详加注释,对研究经学的人或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数学的内容而论,其价值有限。现传本亦系抄自《永乐大典》。

《缀术》

《缀术》是中国南北朝时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父子的数学研究成果。作者祖冲之。该书久已失传。《缀术》中可能有精密的圆周率,三次方程的解法和正确的球体积计算等成就。

《缉古算经》

唐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介绍开带从立方法的算书。

6. 古注的内容有哪些

之前恰好根据《历史学本科专业学习指南》整理过一份书单。

《尚书》记述从尧舜到秦穆公的历史。分为虞夏书、商书、周书,还有部分原始社会末期的事迹。

《春秋》春秋时代列国史。

说到春秋就得说到“春秋三传”,是既《春秋》之后,后人对春秋作解释的书。分别为《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国语》国别体史书。记录的历史是约从公元前967年-前453年。

《战国策》刘向。顾名思义,这本书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论语》不要以为《论语》是儒家文化,其实也是一本史书材料。

《二十四史》

然后就是包括司马迁史记在内的“二十四史”了。这个也不用我多说,正史那肯定是研究历史的必读材料。具体如下:

我这里还另外有一份补充史料:

《通典》

共200卷,所记内容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对每一种制度,都能纵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

《通志》南宋郑樵所作,是自《史记》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200卷,帝纪18卷,后妃传2卷,年谱4卷,略52卷,世家3卷,宗室传8卷,列传98卷,载记8卷,四夷传7卷。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撰,原名《通志》,宋神宗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关系、文化、人物事。

《蒙古源流》是蒙古文史学名著《诸汗源流宝史纲》清代汉译本的简略书名。该书是一部编年史,被誉为蒙古古代三大名著之一。

《长春真人西游记》为元代丘处机弟子李志常记述,共2卷。丘处机号长春子,于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赴西域朝觐成吉思汗,本书即这次西游的见闻录。

《明实录》又称《皇明实录》,为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

《国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作者谈迁(1594年—1658年)。该书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谈迁寻访到各种资料,广征博引,力求征信。

《清实录》。全称《大清历朝实录》,四千四百八十四卷,《清实录》系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主要是选录各时期上谕和奏疏,皇帝的起居、婚丧、祭祀,巡幸等活动亦多载入。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

《大清会典》

它是按行政机构分目,内容包括宗人府,内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等职能及有关制度。从内容看,是以行政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汇编,详细记述了清代从开国到清末的行政法规和各种事例,反映了封建行政体制的高度完备。它不仅是清朝行政法规大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

我是阿斗

专注史前、先秦、秦汉、宋辽金西夏的历史与文化。偶尔也写点别的。

偶尔杠精,欢迎关注!

7. 举例说明古注主要有哪些类型

1. 笄,簪,钗,擿,华胜

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在《仪礼·士冠礼》中记载:"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笄,今之簪。"古代妇女经常使用笄来固定发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时候就用笄将头发绾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礼。《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郑玄注:"笄,女之礼,犹冠男也。"《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簪是由笄发展而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擿,簪股,将头部做成可搔头的簪子,所以俗称为搔头。《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五代五缟《中华古今注·钗子》:"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着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2. 步摇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题......"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黄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古代妇女将头发绾成髻鬟,用簪钗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古代的簪钗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等多种材料制成,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簪钗也有变化,从历代遗留下的款式多样的簪钗中可以看出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见的有:(1)圆顶形,簪身为圆柱体,顶端作球体或半球体,少数刻有旋纹;(2)花顶形,簪身与上相同,惟于顶端镂凿梅,莲,菊,桃等花纹;(3)耳挖形以金属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宽阔,至颈部明显收束,并朝正面弯转,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两种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圆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弯转,呈如意头状;(5)动物形,簪首饰以飞禽走兽,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

这些形状的发簪,发钗在各地的古墓中时有发现,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唐代花钗:(1)斯德哥尔摩kempe氏藏(2)广州皇帝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纹钗(西安出土)(4)唐代双凤纹钗(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一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另一件长18厘米,顶端有四蝶纷飞,下垂珠玉串饰的银步摇,制作都极精致

3. 梳篦,钿花

篦,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唐李贺《秦宫》诗:"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王琦汇解:"篦,所以去发垢,以竹为之,鸾篦必鸾形象之也。"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中国自古便注重礼仪,人们对自己的仪容装饰十分重视,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湖北江陵出土几件秦木质彩绘角抵图木篦,马蹄形,上绘三人作角抵戏。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制成的,均作马蹄形,长均8.8厘米,宽均5.9厘米,梳20齿,篦47齿,细密均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和湖北江陵纪南城出土的西汉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个装饰纽。湖南长沙南门纸圆冲唐墓出土铜梳已残,背上有清晰的纹饰,作双鸟徘徊旋飞。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了精美的骨梳

簪钗是用来绾住头发的,而花钿直接插入绾好的发髻起装饰的作用。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早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有插梳的习惯。当时,虽不完全是为了装饰(有的和宗教,葬俗有关),但却是后世插梳习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梳篦的造型多上圆下方形似马蹄。

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8. 举例说明古注的类别

诗4种,诗分类: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词3种,词分类: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四言诗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

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

杂言诗,中国诗歌体裁之一。于元曲出现后达到巅峰。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

中调是一种词调体式。以59字至90字为中调。

长调,词调体式之一。指词调中的长曲。

9. 古注的类型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

为了能记录数和运算结果,人们发明了记数方法.保存数字记录的办法有三种:结绳、签筹、黏土证物。

  1、结绳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

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

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2、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用签筹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做上标记或刻痕,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人们在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

《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数契上刻的齿数,因为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的对邻居说:“我快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为债务的凭证。

  3、使用黏土制的证物。

这类证物从八千年开始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公元前8000年至前4400年间使用的初期证物,形状简单,并以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的物体.例如,一个卵形的证物表示一罐油,而一个小球形的证物代表一升谷物.公元前4400年以后,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更多形状的证物,证物上面的标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农耕时代的早期(公元前8000年至前3100年),证物与被说明的物品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

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著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数( ).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太平御览》称“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是京谓之垓,”《孙子算经》称“十垓为秭”,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比个位小的数,按递减,依次为分、厘、豪、丝、忽、微、纤、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一念之间)、六德(《周礼》6种乐器的声音)、虚空(最小可数量)、清静(无限小的数).从选用的词汇来看,显然是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和越来越小的空间来描述越来越精确的数量的变化.

==========================================

10. 古注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毕业论文1月份写,如何一个月写出毕业论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