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你好!
论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赏识教育 惩罚教育 体罚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该拿他怎么办?
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思考,教育是否有惩戒权?惩戒的范围有多大?谁来给惩戒作裁判?一系列问号摆在了面前。 健康的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偏失具有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因为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教育环境对学生失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标准的判断与取舍,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品位的确立。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
JunziLian.Com
“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或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但是批评和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 因此,惩罚教育自身的原则和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不足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因而,在教育中,赏识教育有它独到的地位和作用: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 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若此时我们老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①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移。②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③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再如对闯祸的学生也一样,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失去了信心,而此时老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的心里依旧充满希望。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以教育,来缓解学生的心态,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2)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 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象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 ”也许你老师的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3)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不可否认,赏识教育作用不可忽视,但是,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赏识教育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不足点,尤其是和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这一点联系起来后,就更加地明显。赏识教育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 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
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
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和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正所谓“惯子如杀子”,这是我们都能明白的道理,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惩罚教育的不可或缺
这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 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不仅明确规定了禁止体罚,而且对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因此,体罚是违法的,不仅不应当提倡,而且应该严格禁止。而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 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惩罚的学生,一般都是调皮的学生,是一些犯了错误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或者知错不改 的学生。冰心老人家说过:“调皮的男孩是好的。 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美籍华人、诺贝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说:“一对夫妻,如果有个调皮的孩子,那是你们最伟大的财富;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如果班级中有十多个调皮的孩子,那是你从教生涯中,最伟大的财富。” 。把学生的调皮、过错当作财富来认识,并不是放任自流,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支持学生的过错。 而是让孩子在过错中走向成功,发展起来。调皮的学生往往十分聪明,这一点已经成为公认的道理,为什么有许多调皮的学生没有走向成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关键性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重视孩子调皮、过错之财富,而是多次放任不管构成那无言的结局。因此在对学生摆道理之余,惩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
1。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不可否认纪律和惩罚也是达到行为目的的途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惩罚有促使改过和激励作用。 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惩罚,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如果学生不能或不愿正视惩罚,那么他就难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惩罚可以使犯了错误的学生觉醒,能使学生知耻,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惩罚有教育和警戒作用。惩罚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比如,当你告诫孩子火不可随便触摸时,他或许不信、或许因抵挡不住跳动火苗的诱惑而偷偷地去触摸,结果带来的必然是灼烧之痛。这种痛会使孩子刻骨铭心,使他不会再随意触摸火。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通过惩罚违规者,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
4。 惩罚有助于维护集体的纪律。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也是维护集体纪律的有效工具。惩罚维护了纪律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集体目标的实现。
军队上有关禁闭之说,社会上有法律有监狱,那么,为什么在学校里,教师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惩罚呢?况且,作为学校或是教师,负有社会给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理,因此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
三、运用惩罚教育的原则和尺度
惩罚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受到惩戒,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它的目的是教育,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因此惩罚,它有自己的原则和尺度。
(1)。惩罚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育者使用惩罚时要明确其目的,要懂得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纪律,使受惩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如果这个目的不明确,教师就可能滥用惩罚,教师在惩罚学生时就可能带有个人的情绪、抱有偏见,就可能有“教训”学生的心理,结果就会对学生造成体罚。
2。灵活性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比如,对于故意违纪的学生与过失违纪的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3。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惩罚必须能解决问题,而不产生新问题的原则。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惩罚就容易产生消极的作用。 所以,在运用惩罚时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时机,注重惩罚的实际效果,不能产生副作用。
(2)惩罚的尺度
1。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
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惩罚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 教育的前提是了解,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不能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并不是真正的惩罚。
2。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 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们总说学生没有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学生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学生的能力越差,这样的事情现在太多了。学校里,老师也包办代替,像少先队活动,不少都是老师策划组织、写演讲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让学生感到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3。 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老师在惩罚学生和训斥学生的时候,自己同样也是很生气很痛苦的。没有哪个老师会以故意拿出学生的丑当做乐趣,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好。“打是亲,骂是爱”或许有些偏激,但是也不是全无道理。
四、惩罚也是为了爱
一个犯有错误的学生家长曾经这样对教师说:“老师就像一个园丁,不仅仅是要能够给树木浇水、施肥,还要有胆量去砍去树木上那些旁逸斜出的树杈,这样,才能保证树木长得高大粗壮,成为栋梁。” 也许在砍去树木的树衩时,树苗会痛,但是,我们应该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的砍和裁,只是为了树苗能够长成栋梁。 所以,园丁们,请别放下你们的剪刀。
就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 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当然,如同在教育中不能只有赏识教育一样,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有惩罚教育。我们不仅要把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和其他的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比如挫折教育等。 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爱,都希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栋梁。
参考文献: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冯玥 汪文 《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28日;
《把孩子的调皮当作最大的财富》 高子阳 (教育在线);
《惩罚: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余广华 《中国教育报》2003年2月11日第3版;
《表扬批评奖励惩戒一样都不能少》 温德峰 《中国教育报》2003年4月19日第3版;
《教育惩戒,在雷池边缘行走》 沈祖芸 《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28日第3版 。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