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质的主要阵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立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看待历史知识的综合教育价值,让学生不仅记住必要的历史事件,而且能够通过历史看待现在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法,让学生在知人论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从而使初中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等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历史内容中包含的德育主题进行全面客观整理,建立合理的德育基础体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历史;实践探索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爱国、生命观念、兴趣爱好、学习观念等等各个方面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行动,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从而进一步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初中历史教师要公正客观,正确认识历史教育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掌握初中学生心理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立德树人观,构建不同主题的德育课堂,从历史的细节入手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初中历史教育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一、立德树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历史教育蕴含着的情感更加强烈,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直接了解国家、个人在过去发生的事件、导致的结果,现如今的生活又是如何来之不易,从而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比起使用长篇大论告诉学生要爱国,这种让历史去倾诉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1]。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度,让学生通过历史了解国家、了解民族,对国家和过去产生正确的认识,实现德育目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旺盛的年龄,对很多学生来讲,世界充满未知,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对世界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进步,也会受到消极影响。面对这种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基本观念显得十分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在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接触中了解正确的世界观应当是怎样的,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在无形当中指导学生为人处世,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微主题教学对策
(一)挖掘教材内在教育功能
历史文化当中包含数不尽的德育观点,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带给学生深刻影响,让学生有所感悟,而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将这些正确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转变为自身的认识,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抽丝剥茧,展示其历史知识背后的德育观念,在润物细无声当中达到德育效果[2]。比如,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节时,由于教材内容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甚远,所以很多学生都是抱着了解即可的态度来学习,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本节课的学习意义,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农耕经济发展情况,并且向学生简单介绍了如今的农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即便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现在,农业也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国民经济的首要条件,从而让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农业历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落实。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各种适合历史学科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优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让学生可以从中抽离正确的观点,促进立德树人教育观念的落实。结合历史学科的特色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游戏、表演等等手段,让历史教育充满活力。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时,为了培养学生矢志不渝、虚心请教的良好品质,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舞台表演活动,让学生根据三国故事中的一个重要情节——三顾茅庐,进行舞台表演,让学生通过重现历史了解其中蕴含着的人生哲理,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能够流传至今,一直被人们称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再比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现在的学习意义,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了解到科学考试制度确立的重要性,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辩论“中考、高考制度的必要性”这一话题,从而让学生理解考试的意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个性成长上也有不同的需求,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去成长,是十分不合理的,也违背了立德树人的初衷。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做到尊重学生差异性,了解不同学生在德育成长上的实际需求,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对历史做出个性化的表达,从而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长。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手段,按照对学生个性、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等的具体分析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完成不同的课题,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使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历史探索中来,从中发现正确的道路。
(四)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迁移
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过去发生的事件,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未来生活,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历史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利用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比如,在教学《现代文学和美术》这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下任务,让学生找出一本自己最喜欢读的书或者自己最喜欢的美术作品,将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记录下来,整理成报告,分析作品的类型、思想等等,在课堂上分享,在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化的同时了解同龄人的爱好。如此,可以让学生将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延续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课堂更加开放。本文针对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微主题教学实践展开了一番探索。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需求入手开发不同的历史教学资源,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记住事件的同时从中获得正确的观念,让历史推动学生的进步,发挥历史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雨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8.
[2]张明霞.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素材的选择与运用的探讨[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作者:杨红红 单位:阿克苏市第三中学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