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历史论文

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1-06-28  本文已影响 568人 

  摘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研究浙江省9批390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利用保护村空间格局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第一,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在各市分布不均衡,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丽水、金华和衢州的数量占到总数的51.28%。第二,全省整体上看,各村落趋于凝聚分布,各村落以金华为中心,在与周边城市的交界处形成第一级密度圈;其次是台州、绍兴、温州和舟山等地,形成了第二级密度圈。在市级层面,村落集中程度较低,并未指向特定区域分布。第三,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受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浙江省

  中国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众精神本质与气质的民间文化一直存在于村落里[1]。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大量的村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中逐渐衰败或被破坏,直至消失。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国乡村迎来了建设发展的新契机。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省历来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201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意见中的历史文化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风俗风情村落三类,是不同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活态表现,凝聚了乡村风貌和乡村文脉[2]。关于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有宏观层面对于保护利用的理论探讨[3-5],也有结合具体区域的实证分析[6-8]。然而,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有从空间分布层面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规律,能为历史文化村落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有效依据。基于此,以浙江省为案例地,研究其历史文化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继续推动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智慧,并为其他区域的差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区域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三角南翼,陆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6%。浙江地形多样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分别占70.4%、23.2%、6.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浙江历史文化悠久,是江南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长河中,浙江先民创造了悠远灿烂的文化。历史文化村落作为承载这些历史辉煌的基本空间,集中体现了浙江省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1.2数据来源

  2012年,浙江省发布《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启动。2013年,浙江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工作启动,全省评选出了第一批43个重点村落与217个一般村落,省里予以资金扶持。截至2020年,共评选出9批总计390个重点村落和1903个一般村落。由于重点村相对于一般村更有价值和代表性,因此将重点村作为研究对象。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名单,运用GoogleEarth获取各村落地理坐标,借助ArcGIS10.2软件将各个村落的地理位置标记在浙江省行政区划地区之上,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分析。

  1.3研究方法

  使用ArcGIS10.2软件中的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地理数学方法分析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法探讨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与主要河流、交通干线的空间关系,以此揭示其空间格局成因。

  2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

  2.1数量分布特征

  从各市的数量分布来看,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在省内各市均有分布,但是分布不平衡。其中,丽水市共有79个村落列入浙江历史文化村落名录,排名第一,占比为20.26%;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金华市和衢州市,数量为66个和55个,占比为16.92%和14.10%。以上排名前三的城市历史文化村落总量占到总数的51.28%。从省内分布区域来看,历史文化村落在浙中、浙西分布最多,在浙东分布较少。

  2.2空间分布特征

  2.2.1总体分布类型最近邻指数(R)可用来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的邻近程度[9],其公式为式中R1是实际最邻近点的平均距离,Re是理论最邻近点的平均距离。当R=1时,要素趋向随机分布;当R>1时,要素趋向均匀分布;当R<1时,要素趋向凝聚分布。通过ArcGIS10.2空间分析工具测算得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实际最邻近距离为6.97km,预期理论平均最邻近距离为10.473km,最邻近指数为0.67<1,全省整体上看,各村落趋于凝聚分布。分别以宁波、丽水以及宁波、衢州两组连点成两轴,发现村落在两轴线周边密度最高,以金华为中心,在其与杭州、衢州和丽水的交界处呈团状集聚形态,形成第一级密度圈;其次是台州、绍兴、温州和舟山等地,形成了第二级密度圈;其他地区分布稀疏,未发现明显集聚点。2.2.2空间集中度地理集中指数G是测评研究地域范围内点状要素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值域范围为0到100,其值越高表明研究对象越集中分布,反之则趋向分散[10]。若计算结果G值大于平均分布于各市时的地理集中指数,则表明要素为集中分布,反之则为分散分布,公式如下:式中T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总数,xi为浙江省第i个市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数量,n为城市总数。虽然浙江省各市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不同,但各市拥有的历史文化村落数量没有存在显著差异。迄今为止,浙江省重点历史文保护村落总数为390个,城市总数为11个。根据公式得出地理集中指数值(G=35.2776),小于平均分布各市时的均衡地理集中指数值(G为390/11=35.4545)。可以看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布集中程度较低,并未指向特定区域分布。2.2.3空间均衡度不平衡指数S可用来反映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上分布的均衡程度,公式为:式中n为浙江省级行政区数量,Yi为各市历史文化村落占全省比例由大到小排列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S的取值在0—1之间,当S=0时,表明在各市均衡分布;当S=l时,表明集中在某一个市域内分布。S的值越接近于0,说明分布越均衡;S的值越接近于1,说明分布越不均衡。计算得出S=0.366,说明从市域层面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在各市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3空间分布成因

  3.1自然地理因素

  3.1.1地形条件从海拔高度看,海拔的高低变化影响了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对村落分布产生影响。水稻是浙江的主要农作物,适合在低海拔的平原或丘陵地区耕作,村民则可以就近安家,方便生产劳作。利用GoogleEarth搜集各村落的海拔数据,发现村落之间海拔高度差异明显,海拔最高的为丽水市安和村,海拔1280米;最低为台州市东沙社区,海拔4米。总体上看,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的村落数量占到88.7%,而其中海拔高度200米以下的占到63.6%。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丘陵、中部金衢盆地一带地形起伏较大,相对平原来说地形较为复杂,可进入性较差,消减了外界对历史文化村落的影响,历史文化村落得以较好地保存。3.1.2河流水系顺应自然环境的观念是众多村落选址的初衷,也是村落空间分异的缘起,其中水系是影响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水网密布、河流众多,选择以5km为间距建立主要河流缓冲区,并添加9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叠置分析。在距离河流5km以内的缓冲区内,分布有253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占总数的65%,尤其在钱塘江流域和瓯江流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说明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按河流分布的特征较明显,村落空间分布与水域在空间格局的指向具有一致性。3.1.3交通区位以10km和20km为间距,建立主要公路和铁路缓冲区,添加九批保护利用重点村进行叠置分析。统计得出,落入高速、省道、国道和铁路10km缓冲区内的村落分别为232个、288个、119个和94个,说明九批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布与高速和省道干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国道和铁路干线的关系不明显。

  3.2历史文化因素

  历史文化村落是区域特色文化的载体。浙江省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杭嘉湖平原文化区、宁绍平原文化区、金衢盆地文化区、温台滨海文化区等特色鲜明的文化区域,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村落。以金华为例,悠久丰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诸如寺平古村和俞源太极星象村等知名村落,其设计之精妙、建筑之精美备受瞩目。又如温台滨海文化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与浓厚的海岛人文历史,形成了如台州东沙社区、温州东岙村等渔村风貌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村落。此外,社会的动荡和人口的迁徙也影响着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在太平天国时期,浙北的杭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成为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反复争夺的地区。湖州因地处交通要道,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要战场之一,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从人口迁徙角度看,五代十国浙闽战乱和清初三藩之乱使人口向浙西迁徙,村落得以在此集聚。

  3.3社会经济因素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空间分布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的特征。丽水、金华和衢州三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拥有的保护利用重点村数量较多。具体来说,2020年丽水市GDP为1540.02亿元,位列11市中第十,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有79个,数量最多。金华和衢州拥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数量为66个和55个,排名第二和第三,2020年以上两个城市GDP分别为4703.95亿元和1639.12亿元,位列11市中第七和第九。杭州、宁波和温州三地2020年GDP位列全省前三,但是其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数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许容易导致历史文化村落消亡。

  4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的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及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工具,分析2013—2020年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到结论如下:(1)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的各市分布的数量统计看,分布是不均衡的。数量排名前三位的丽水、金华和衢州的数量占到总数的51.28%;数量排名后三位的湖州、舟山和嘉兴数量仅占到9.23%。(2)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发现全省整体上各村落趋于凝聚分布。通过核密度分析进一步显示,各村落以金华为中心,在其与周边城市的交界处呈团状集聚形态,形成第一级密度圈;其次是台州、绍兴、温州和舟山等地,形成了第二级密度圈。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分析,发现在市级层面,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分布集中程度较低,并未指向特定区域分布。(3)历史文化村落的认定属于人为认定,但其分布受到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化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是中华民族难忘的情怀。当前,大量历史文化村落地处较为闭塞的环境,外围保护力度不够,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应当加强保护和投入力度。如建立村落保护档案,开展行之有效的重点保护;加快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立法进程,使保护工作纳入法治体系等。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注重历史文化村落文旅产业开发,特别是要综合考虑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做好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开发利用。实现历史文化村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倪玉屏 单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高中历史教科书老子思想内容变化探讨上一篇: 高中历史教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