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论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内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是)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38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名义账户制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适用性分析

 2009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10%的县市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并提出在2020年覆盖论文联盟http://所有农业人口的目标,以着力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发展落后的现状。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是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适度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在资金筹集方面,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社会统筹部分由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55元)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其余50%由地方财政负担。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目前设有每人每年100—500元五个不同的缴费档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集体补助及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参考每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在养老金待遇方面,年满60周岁且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养老年人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其中制度实施时已满60周岁的老年人不用缴费可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即每人每月55元,但符合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参保人死亡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依法继承。
  2 现行的新农保“统账结合”制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带来严峻挑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超过城镇地区,老年人口65%以上在农村地区,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在65%左右,农村居民人口在5亿左右,需要新农保覆盖的劳动人口约3亿人,在2020年实现新农保人口全覆盖时,虽然中央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东部地区补贴50%)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仅仅1%左右,中央政府足以应对,但目前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机制。同时,我国地方财政资金的保障性较弱,在逐步推进和扩大新农保覆盖面过程中,东部地区需要承担50%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财政补贴的双重压力,约20亿元左右;中西部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面对每年约6亿元的财政负担,资金支持后劲明显不足。
  根据精算,我国农村居民60岁时的平均余命为20.62岁,72岁时平均余命为11.86岁。但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以账户积累额除以139个月为标准,即农村居民从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在72岁时前期的个人账户资金既已领取完毕,也就是说政府必须额外承担近12年的养老金支付,这势必构成较大的隐形财政压力。
  2.2 个人账户中庞大的积累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巨大
  随着新农保覆盖面的扩大,采用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以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面对高通货膨胀率,基金的收益率势必难以抵挡通胀基金购买力的吞噬。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很不成熟,个人账户中的基金积累额如果用于资本投资,也难以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和高收益率。另外,目前新农保制度主要实行县级统筹,不仅制度管理分散且低效,甚至资金被贪污或挪用的风险也难以避免。
  2.3 制度设计的激励功能差且保障水平低
  由于制度建立在农村居民自愿的基础之上,个人账户的设计对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影响明显。目前农民

http://

对新农保制度的参保积极性不高,个人账户激励机制存在两大缺陷。第一,新农保个人账户以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在目前高通货膨胀率背景下,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加上对于制度存在一定观望态度,所以部分农民不愿参保或者为获论文联盟http://得“额外的基础养老金”而勉强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第二,虽然制度为鼓励个人参保进行相应财政补贴,但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财政补贴额度不仅缺乏吸引力,而且由于补贴资金不能继承,如果参保人在参保不足15年时突然死亡,其继承人所获得的只是参保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等同于居民自我储蓄若干年后以银行的返本付息,在同样情况下,农村居民更愿意选择商业存款。
  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来看,不仅目前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水平较低,而且即使参保人选择最高缴费档次每人每年500元,缴费年限达到15年,在2009年2.5%的利率水平下,以农村家庭人均居民纯收入计算,全国总的养老金替代率也仅为28.72%。数据说明,最高缴费档次带来的低替代率难以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更何况目前大部分参保农民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
  综合考虑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带来的财政压力,以及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养老金水平较低、个人账户基金制管理成本较高等因素,我国的新农保制度现阶段不适合引入完全积累型个人账户制,而应该采用 “社会统筹+名义账户”的制度模式。
  3 名义账户制在新农保制度中的应用
  3.1 名义账户制的内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拉脱维亚、波兰、意大利、蒙古欧亚六国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度模式,即名义账户制(none-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ncd),它是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的混合模式。它从筹资模式看,它实质上是一种现收现付制,但它又同时模仿了基金积累制下的个人账户制度,区别于对资金进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这种账户仅仅是一种会计制度,并不存在实际的资金积累,避免了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从养老金的给付来看,虽然个人账户中的资产是“名义”性质的,但退休金的给付标准原则上却是严格按“缴费确定型积累制”规则运行的。个人账户缴费的积累额、“名义资产”的投资增值、“名义资产”转成退休年金的计算公式以及退休给付指数化的公式的综合作用决定养老金给付的给付水平。 http://

3.2 新农保制度中引入名义账户制的优势
  第一,从制度的长远发展来看,名义账户制更具有财务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名义账户制通过内部利率机制,自动适论文联盟http://应缴费人数与养老金领取人数之间平衡的变化,并且其计发办法与工资总额而不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挂钩,有利于适应农村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另一方面,名义养老金财富向终身年金的精算转换,可以自动适应寿命预期的变化,有助于适应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延长的现状。另外,名义账户制实行养老金的增长与我国gdp的增长相挂钩,可以避免因为工资的非正常增涨而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
  第二,从基金的运行风险来看,名义账户的建立可以规避资金贬值的风险。实行缴费确定型积累制的主要前提是需要一个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影响的加剧,很容易使得庞大的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而基金一旦遭遇风险,不仅影响当期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还会进一步造成养老金水平的代际不公。将新农保中的个人账户设为名义账户,个人账户的实际资金用于基础养老金的当期支付或者政府对参保人个人账户的补贴,有利于避免基金保值增值带来的压力。
  第三,从制度的激励功能和保障水平看,名义账户制中个人账户利率水平参考农民平均收入的增长率或者经济增长率而定,其吸引力大于积累制的市场利率,从而有利于扩大新农保覆盖率或者提高参保农民的缴费档次,并由此带来两方面的效益:不仅使得资金收入扩大,减轻基础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促进地方政府提高对农民个人账户缴费的补贴水平;而且缴费档次的提高和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也有助于农民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提高。
  第四,从制度的管理成本来看,名义账户制的引入可以减少制度的管理成本。按如前所述2020年新农保覆盖的劳动者大约3亿人计算,不管参保人选择哪一个缴费档次,仅考虑为如此庞大的群体建立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都会极大的增加制度的管理和运行成本,同时繁杂的业务也会对本来经办能力就不足的地方社保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而实行名义账户则可以省去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成本。
  3.3 新农保制度引入名义账户制可能带来的问题
  借鉴国外经验,尝试不同的制度运行模式,是我国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以及规避基金保值增值风险的可行道路。虽然名义账户制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也会面临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第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制,现行的新农保制度是参考该制度的模式制定的,有利于制度的协调性和同步性,也便于两项制度之间的基金转换。如果新农保选择名义账户制运行,则资金转换时资金的到位可能会存在问题。第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时间较短,尚未积累足够的相关历史数据和经验,再加上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合理确立名义账户中积累利率的水平难度较大。第三,名义账户的设立对信息的自动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名义账户不存在实际资金积累,只是纯粹的账面记录,从而难以建立“账钱分离”的双向监督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的操作失误或者故意篡改数据等问题。
  尽管名义账户制并不是最完美的制度模式,也并不能完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但它作为未来长期改革的一项重要过渡制度,对于转型时期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引入名义账户制是我国新农保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未来我国储蓄率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适时调整。 http://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关于小学寄宿制学生的心理问题)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