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出土后,其中《语丛四》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原书释文包括五个拼接组,分为两类。一类 内容 是讲“说之道”,属格言摘录,有:简 1-3;简4;简5-7;简8-9。另一类内容是讲“谋为可贵”,其文亦属格言摘录,见:简10-27。总体上看,“内容与阴谋游说,纵横长短之术有关,类乎《太公》、《鬼谷》”。 [①] 这告诉我们, 从《语丛四》中或许可以发现与《鬼谷子》有关的一些信息。《鬼谷子》书中《摩》、《谋》两篇,其内容与《语丛四》有很大的关联。下面试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语丛四》与《摩》
《语丛四》简 5-7云:凡说之道,级者为首。既得其级,言必有及之。及之而不可,必文
以讹,毋令知我。彼邦亡将,流泽而行。
这里的“级”,疑读为极(极)。级、亟上古皆属见母;极,从亟得声,上古属群母,级、极旁转。极,穷也。《楚辞·离骚》:“相观民之计极”,王逸注:“极,穷也”;《吕氏春秋·论人》:“不可极也”,高诱注:“极,穷也”。《说文》:“穷,极也”,《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王逸注:“穷,极也”。穷,究,探究。《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探究,即探究对方主观心理上的真实想法。这句是说,游说的根本原则,必须以探究对方心理的真实想法为首要目标。 文,裘锡圭读作“且”,李学勤、李天虹、李家浩、李零诸家均读“文” [②] ,今从之。文,意即文饰;亡将,将亡的倒文。这段简文是说:举凡游说之道,都是先从揣摩探究对方心理的真实想法入手;如果知道了对方最关心的话题等,你的言辞内容必须能解决 问题 ;如果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是不被对方采纳,这时你需要巧妙掩饰,不让别人知悉自己的还有别的意图。一旦该国将要灭亡,就赶快离开。 这段简文关于如何进言游说的思想与 方法 ,与《摩》篇的第一段文字内容所蕴涵的有关游说的思想和方法几乎是相同的。《摩》篇云: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 之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所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 窌 、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
内符,即内心的真实想法。“微摩之其所欲,测而探之”也就是揣摩探测以知悉对方的欲望想法。如果知悉对方的想法,你的主张就会引起对方的反应;如果不能成功,就“微而去之”,暗地里偷偷地逃走,“而人不知”。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成其事而无患”。
两相比较,简文与《摩》的内容都强调进言游说之前,首先要知悉对方的心思,要顺着对方最关心的话题来说;如果游说失败,则要趁早离开,以保全自己。不同之处在于,《摩》篇的 理论 性更强,内容更完整。简文的内容可以用《摩》篇中的有关句子作补充解释。如简文“既得其级”,没有交代如何“得其级”,《摩》篇云:“微摩之其所欲,测而探之”,就说清楚了得“级”的方法;又如简文“毋令知我”,到底如何做到不知我,简文也没有说,《摩》则说:“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详细说出了四种“毋令知我”的手段,并指出这样做的结果是“故成其事而无患”,这也是简文所没有的。由此可见,《摩》篇与郭店简《语丛四》有着共同的学术背景,是对同一思想的不同表述。但《摩》篇比简文系统完整,且能补充解说简文。这是值得注意的。由此还可以就《摩》篇的成篇作延伸思考,即《摩》篇的成篇似晚于郭店楚简。但究竟会晚多少时间,尚待进一步的 研究 。
二、《语丛四》与《谋》
《语丛四》简 12-13云: 枣 (早)与贤人,是谓甫行。贤人不在侧,是谓迷惑。不与智谋,是谓 自戒, 枣 (早)与智谋,是谓重基。甫字,原文作 , 从宀,从水,从 。此字的认读关键在 。其与《郭店楚简文字编》 95 页“ ”字所从 , ,极似,疑读甫。冀小军、 陈伟两先生亦皆认为与《太一生水》篇中数次出现的“ 木甫 ”近似。甫,开始。《老子》:“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王弼注:“众甫,物之始也。”《周礼·春官·小宗伯》:“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注:“甫,始也。” 戒,原释文作“忌”,忌,有忌妒、怕的意思,于意不合。这里读为“戒”,忌、戒,群见旁纽,之职对转。《说文》:“誋,诫也。”朱骏声曰:“誋诫,声义皆略同。”王筠曰:“经典省作忌。康诰:‘惟文王之敬忌。’”《礼记·表记》:“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注:“忌之言戒也。”《淮南子·齐俗训》:“日月之所照誋”,何宁按云:“‘照誋’,《缪称篇》凡两见,吴承仕、杨树达皆以为‘照’当为‘诏’,诏誋犹告诫也。”自戒,指自己禁止做的事情。 重基,原作“童基”,整理者读作“重惎”,应作“重基”,基,当如字读。陈伟先生亦读作“重基” [③] 。重基,重要的基础的意思。 这段简文是说:要及早与贤人计谋,然后再开始行动;如果贤人不在身边,无法计谋,那自己决策往往就会迷惑而拿不定主意;不重视智谋,应是自己禁止做的事情,只有事先准备好智谋,才是做事的重要基础。这段简文的主旨是谈要重视事前策谋,对智谋发表了很好的看法。 《语丛四》简 22-24云: 君有谋臣,壤地不削。士有谋友,则言谈不弱。虽勇力闻于邦,不 如材;金玉盈室,不如谋;众强甚多,不如时。故谋为可贵。 削,原作“钞”。林素清先生指出,此即《战国策·赵策三》的“壤地不削” [④] ,李零、陈伟皆同其说,今从之。这段简文也是强调“谋”的重要性:国君如果有深于谋略的大臣,那么,其国土就不会被敌人的侵略而减少,游说之士,如果有懂得谋略的朋友帮助自己,则游说时就有说服力而不致失败。即使是名震诸侯的勇士,也不如精通谋略的贤才;即使有满堂的金玉,也不如一个计谋的重要。所以说谋略是最为可贵的。 郭店楚简《语丛四》的上述两段简文,都是重视智谋、谋略的,并提出“谋为可贵”的鲜明观点。这与《鬼谷子》是一致的。《鬼谷子》里有一篇名为《谋》,就是专门讨论有关“谋略”问题的,提出了许多如何策谋的方法。 将《语丛四》关于重视谋略的简文与《鬼谷子》中的《谋》篇相比较,可以看出:简文针对谋略问题虽然发表了很好的看法,但从内容上说,除了单纯强调重视谋略以外,没有更详细更深入的揭示如何谋略,以及在理论上作论证。《谋》篇,对谋略问题的思考要深入复杂的多,不仅阐述了谋略产生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如何进行计谋的方法。从篇幅上看,简文或许是限于竹简的形式,只有零碎的几句涉及谋略问题;而《谋》篇则是就谋略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论述,形成专论。从学术 发展 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过程来看,《语丛四》简文的出现似早于《谋》篇。 《语丛四》简 27云: 听君而会,视庙而入。入之又入之,至之又至之,至而无及也已。 庙,指庙策、庙算。庙堂,即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楚辞·九叹·逢纷》:“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途)而叛之。”王逸注:“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于宗庙,议之于明堂也。”《后汉书·班勇传》:“孝明皇帝深惟庙策。”李贤注:“古者谋事必就祖,故言庙策也。”在庙堂里,帝王或朝廷对于国事的谋划,即庙策、庙算。《孙子兵法·计篇》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张预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入,这里应指进入太庙。“入之又入之”,意即跨过一道道门槛;“至之又至之”,意即进了一个又一个癜堂、房间。这里用来形容谋划时的隐蔽之深,以便保守机密。及,疑读为“ 极 ”,亟、及为群母双声,职、缉通转,王力先生认为亟与从“及”得声的“急(忣)”是同源字 [⑤] 。无及,犹无极,无穷尽的意思。综合起来看,这段简文的意思主要是说,谋略之士在听到君主的诏令而会集庙堂议事的时候,其密谋的地点,密谋的内容是十分隐蔽保密的。简文中的“庙”字,暗示与“谋”有关,“入之又入之”则说明策谋之隐蔽。这里包含着谋略出于阴的思想,这与《鬼谷子》《谋》篇的立论基点是一致的。《谋》篇云: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 与匿。
又曰:
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摩》篇曰:
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 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这里反复阐述的就是谋略策划时要隐蔽,不让人所知。一句话概括就是“谋之于阴”。与简 27文比较,不难看出两者的共同之处。而且从《谋》、《摩》的系统论证来看,《鬼谷子》对谋略出于“阴”的认识思考,明显要比《语丛四》简27的思想要完整、成熟。“谋之于阴”的提法更深刻,更具有理论性,并上升到了 哲学 认识的高度。从中不难看出,从《语丛四》简27到《谋》、《摩》篇的发展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语丛四》简 27文与《谋》、《摩》虽然皆有谋略出于阴的思想,有的还相当成熟,但两者均未将“阴”、“谋”二字连在一起来表达,提出“阴谋”这个术语。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其背后隐藏何种信息,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注释:
[ ① ]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② ]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第 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 陈伟:《郭店竹书别释》第 237页,湖北 教育 出版社2003年版
⑤ 林素清:《郭店楚简〈语丛四〉笺释》《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版
⑥ 王力:《同源字典》第 250-251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