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长沙走马楼吴简是我国什么的地方(走马楼吴简的出土地是)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48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 内容 提要]走马楼户籍简把人口按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其中“小”和“大”所对应的具体年龄,与居延汉简所反映的情况相同。本文认为,吴简中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为59岁,而“老”的起始年龄为60岁。吴简中高年者的家庭成员在某种程度上还享受免除算赋的待遇,这应该是汉制的延续。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 老 年龄 算赋 复
  Abstract: The populationweredividedintothreegroupsaccordingtoage,among which theagesrelatedtothechild(小)andtheadult(大)groupsarethesameasinHanslipsofJuyan.InWuslipsofZoumalou,theendageofpayingcapitationwas59yearsoldandthestartingageoftheold(老)groupwas60yearsold.ThefamilymembersoftheagedtooktheadvantageofexemptingcapitationtosomeextentasseeninWuslips,whichmightfollowthewayofHanDynasty.
Keywords:WuslipsexcavatedatZoumalou;theold;age;capitation;exemptingtaxesorcorvee.
  走马楼吴简之户籍文书,把所登记的人口按年龄区分为三个年龄段,分别称之为“小”、“大”和“老”。其中前两个年龄段所对应的具体年龄,学界同行已取得共识,即“小”指14岁以下的人口,“大”指15岁以上的人口,与居延汉简所反映的情况相符。然而,关于“老”的起始年龄如何确定,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拟根据“老”在赋税徭役方面所应享受的待遇,及其在户籍中的地位,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中还有关于“免老”的规定:
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褭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为免老。
在这里,免老的起始年龄与爵位挂钩,爵位越高,免老的年龄越低;无爵者免老的年龄最高。在两汉的不同时期或不同场合,免老的起始年龄可能有一些变化。如《汉旧仪》云:
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者,有罪,各尽其刑。
尽管免老的起始年龄仍与爵位相关,但与《二年律令》已明显不同,只是这一规定所适用的具体年代已无从知道。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简册记载了汉宣帝(公元前73—前47年在位)和汉成帝(公元前32—前5年在位)关于高年赐王杖的两份诏令。诏令对年龄在“六十以上”、“七十以上”和“八十以上”的人分别给予不同的优待。诏令没有将年龄与爵位挂钩,这或许是由于爵制的轻滥,从西汉中期以后,在优待老人的 问题 上,朝廷已不再把爵位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了。
走马楼吴简属于三国前期的行政记录,这些行政记录表明,孙吴政权的很多制度承自汉代。关于算赋,《汉仪注》云:“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吴简户籍文书中也有“筭”,但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已超过56岁,如:
谷阳里户人公乘聂仪年五十六筭一(3339)
陵兄政年五十六筭一 (3510)
年五十六筭一刑右(3900)
东阳里户人公乘潘□年五十六筭一刑左足(4887)
散母歴年五十六筭一(9334)
妻大女□年五十八筭一肿两足复(3938)
年五十八筭一(8747)
妻鼠年五十八筭一(9502)
东阳里户人公乘谢讫年五十八筭一刑两手(9764)
石妻婢年五十八筭一(10001)
佃妻大女毕年五十八筭一(10477)
宜母罗年五十九筭一 (9224)
上述12条简文标明缴纳“筭”的年龄均在56岁以上,最高为59岁。其中有两名爵位为公乘的人年龄为56岁(简3339和4887),一名公乘为58岁(简9764)。公乘在汉代是民爵中的最高爵位,吴简中拥有公乘爵位者缴纳算赋的年龄已超过56岁,说明对于普通编户齐民而言,缴纳算赋的年龄与是否拥有爵位无关。
那么,59岁是否是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呢?由于算赋的免除与是否成为“免老”密切相关,而吴简中又恰好有标明“老男”、“老女”的简,“老”的起始年龄似乎不难确定。在我们所找到的14枚标明“老”的简牍中,年龄最小的为61岁:
老男胡公年六十一踵两足(5162)
老男陈州年六十一(5312)
问题是,根据现有资料,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为59岁,“老”的最低年龄为61岁,那么,60岁究竟如何归属?我们找到年龄为60岁的记录共17条,无一例注明“筭一”,也无一例注明“老”。由于简牍中60岁这一年龄的记录,相关内容不够明确,因此,“老”的起始年龄是60岁还是61岁,一时难以确定。
是否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进一步推断吴简中“老”的起始年龄呢?我们注意到,在走马楼户籍简中有很多“户人”。所谓“户人”,就是户籍中所登记的户主。一般而言,户主应当是该户的父家长。在走马楼户籍简中可以看到,“户人”确以男性为主,女性只占极少数。需要指出的是,吴简中的“户人”并不都是家庭中的尊长(父或母),许多尊长是作为普通的家庭成员而登记在册的。其中最具有特殊的意义的,是“父”作为普通家庭成员登记在户籍中。结合前面提到的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以及张家山汉简中关于“免老”的规定,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即父家长因年事已高,无需承担官府的算赋和徭役时,大概也可以不再担任户主,而由自己的儿子来接替这一位置。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作为普通家庭成员的“父”的最低年龄,应该就是当时“老”的最低年龄。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找到带有“某父”字样且年龄最低的几例户籍简:
阳叔父蔯年廿二筭一肿两足(10135)
棐叔父负年廿八筭一(10079)
士小父曰年卅苦腹心病 曰妻金年廿(8410)
 谦小父年五十六踵两足 妻□年六十(7663)
妾小父邓得年五十七雀左足(5170)
“小父”具体含义不明,似与“叔父”属于同一性质,属于户主的长辈。这几例中所提到的均为叔父或小父,年龄最小的只有22岁,最大的也不过57岁,肯定都没有达到“老”的最低年龄。我们知道, 中国 古代的平民家庭一般以核心家庭为基本形式,而这几例中的叔父或小父,不属于以户主为中心的核心家庭成员,本来也没有资格担任户主,因此,不能根据他们的年龄来确定“老”的最低年龄。


再看下面几例:
县吏毛车世父青年卌九 以嘉禾三年十二月十七日叛走(7868)
□□佐建宁刘□父□年卌六在本县(7484)
 嵩父王年五十一在本县 留(8409)
这三枚简所提到的都是“父”,无疑属于核心家庭中的父家长。简7868告诉我们,县吏的父亲未必也是县吏或其他“吏”。此简是对县吏家属逃亡情况的汇报,而不是户籍简,因而不能作为判断“老”的最低年龄的依据。简7484有“建宁”县名和“在本县”这一特定词语,简8409有“在本县”和“留”等特定词语,从形式上判断属于师佐籍。师和佐是官营作坊的手 工业 者,需要有专门的手工技艺,因此,子为师佐,并不意味着父也必然是师佐。换言之,官府是以师和佐为中心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父”被列为师佐的家庭成员,与他们是否达到“老”的年龄没有必然联系。
排除上述特殊情况之后,从普通平民的户籍中,我们找到如下几例年龄最小的“父”:
□父伍年六十刑两足 伍妻汝年五十二(8469)
□父□年六十刑左足 □妻汝年五十三 五(8493)
端父得年六十盲两目(9136)
妻父秋年六十(9492)
规父慈年六十一(9141)
□父□年六十一(10221)
至此,我们可以断定,吴简中“老”的起始年龄为60岁,而缴纳算赋的最高年龄为59岁。
汉代有优待高年的律令,如汉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贾山在其《至言》中曾提到“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师古曰:“一子不事,蠲其赋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赋也。”根据下面几例,走马楼吴简中似乎也存在类似的制度:
宗妻大女妾年卅二筭一八十一复(2971)
子公乘宗廿四筭一八十□复(2993)
素寡妇大女思年卅六筭一八十可复(3322)
“复”即免除赋税或徭役。简2971似指该户有年龄为81岁的老人,因而宗妻享受“复”的待遇。这里的“复”大概是指免除算赋。简2993和3322可依此类推。从这里仍然可以看到汉制的影子。
  参见:⑴汪小烜,《走马楼吴简户籍初论》,《吴简 研究 》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页143-159;⑵于振波,《“筭”与“事”——走马楼户籍简所反映的算赋和徭役》,《汉学研究》22卷2期(2004.12,台北),页189-209。关“老”的起始年龄是60岁还是61岁, 目前 尚无定论,一般推定为61岁,本文有不同意见。
《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页181。
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北京:中华书局,1990),页85。
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页15-18。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1上《高帝纪上》注引如淳说,页46。
这14枚简的编号为:5145,5162,5175,5199,5211,5312,5364,5526,6146,6195,7593,8931,10111,10210。
这17枚简的编号为:14,5146,5191,6434,7663,7804,8396,8469,8489,8493,8643,8987,9136,9372,9492,9596,9876。其中,9372号简为“户下婢”。
韩树峰,《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师佐籍考》,《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页167-189。
《汉书》,卷51《贾山传》,页2335。注见页233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红楼梦评论的作者是谁(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原文)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