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2020黑龙江新农村试点在哪(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568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和确定战略重点,对实现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分析,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应该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非农产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战略重点
  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是指在建设新农村过程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而又发展比较薄弱的部门、组织环节和要素。黑龙江省农村地域辽阔,农业人口众多,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实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发展就不能“整齐划一”,而必须抓住战略重点。
  一、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设施分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两大类。不论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只有两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农村公共设施的陈旧与落后是制约黑龙江省新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截至2002年,黑龙江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省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为4.5%,1995年为4.4%,2000年为2.7%,2002年略有回升增至514 795万元,为4.1%。正是由于政府支农资金不到位,村与乡集体又普遍存在积累不足,才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黑龙江省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许多已经年久失修。农业水利设施落后,良田基本设施不配套,排灌设施失修老化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仅2002年,全省受灾面积4 671.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3.7万元。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第一,要继续增加农村公共设施投入支持总量。在支持粮食生产方面,突出抓好良田建设、良种研发、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等关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支持重要粮食主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建立起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根据国内外农产品的最新竞争态势,重点补贴优质化、专用化农产品、绿色产品以及精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要通过调整农村公共设施资金投入结构,优先解决广大农民最急需的生产设施。要积极调整政府农业投资方向,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节水灌溉、旱作农业、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投身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事业中来。第三,要完善信贷支农服务。解决农村资金供求矛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要多方筹集支持农业、直接向农户贷款的资金,同时,要探索建立农民贷款担保体系,分散农民贷款风险,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推广力度。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既互相竞争又各有特色、具有内在互补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不同的金融需求。
  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和农村文化事业。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给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要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际经验,逐步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一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二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三要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要着重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建立健全覆盖城镇所有就业人员的统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民工急需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全面实施“地保”,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落实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此外,还要逐步建立“低保”,将农村中的困难群体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非农产业发展
  非农产业是指农村产业结构中除第一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具体讲,非农产业包括农村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从国际经验看,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非农产业发展在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非农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将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在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一要加快农村工业的大发展。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也就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连结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要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通过加工工业来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以工带农、以农促工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二要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拓展农民就业空间。乡镇企业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从长期偏重于第二产业逐步转到二三产业并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最终转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轨道上来。三要大力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创业。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允许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入,并在工商登记、投资审批等方面简化手续。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独资或合资参与农村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益、公用事业建设。要大力提倡“创新、创业、创优”精神,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各类服务业。
  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力量的大小,并不取决于这个社会群体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它的组织程度。组织程度越高,力量越大;组织程度越低,力量越小。在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黑龙江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应该在条件基本具备的农村,按照农民意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引导和帮助他们组建符合本地情况的、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积极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是要回到传统的集体经济中去,严酷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为农民利益服务。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以农民为主体,社员所有、社员所控、社员所享为原则规范的组织。当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以人为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该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教育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使合作组织成为一个让农民满意、让农民放心、让农民主动参加的群体性组织。三是必须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身建设。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要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架构,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参考文献:
  [1]郭翔宇,等.农业与农村经济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杨羽伟.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重点[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6):32-33.
  宫希魁.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战略重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2):4-6.
  熊毅.多视野中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问题探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6,(8):26-30.
  王美玲.多元支撑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山西农经,2006,(4):24-27.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重庆水土流失现象(论透过旱灾探析重庆当前市街绿化)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