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所践行的发展理念(推动形成什么样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169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严重失衡问题仍然存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具体表现为农业增长明显滞后于工业增长,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现状,加强理论创新,突出强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重要性从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他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从而使“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更加完善。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国际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工业化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城乡统筹方略的重要体现。“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深刻表明我国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正在到来。“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对于推动全党全社会站在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提出农业“重中之重”战略定位
  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在2003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农业“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我们党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然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农民实际仍占大多数、城乡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必须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贯彻于现代化建设始终。
  这一战略定位,是党和政府从新世纪新阶段“三农”工作的实际出发,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的,是对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重大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对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按照这一战略定位,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04年到2013年连续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涉及“三农”问题,形成了新时期“三农”政策的基本框架。
  三、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方略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自然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首要要求。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城乡发展的方略”。至此,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党和国家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被正式确定下来。
  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略。其实质就是要把农业发展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繁荣进步放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中统筹安排,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统筹协调,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是我国新时期对“三农”发展理论和思路的重大创新,标志着党和国家已经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来筹划,开始从外部来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开始加快打破长期约束“三农”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必将产生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按照这一方略,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扶持“三农”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对“三农”形势的好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必将建立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

 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科学论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要求,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阐明“新农村”的内涵和要求,这是我国“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必将全面深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实施,加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理论的提出,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思想,适应我国“三农”工作发展和客观要求,符合国际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普遍规律和经验。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亿万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顺应潮流、符合国情、深得民心。
  五、“四化同步”思想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思想是解决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问题的需要,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惠发展、融合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其他几个方面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四化同步”,指明了我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格局,有利于我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方面进行理论探索,取得了较大进展,必将对我国今后“三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随着“三农”工作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理论和政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创新。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休闲农业发展前景分析(休闲农业规划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