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农业论文

202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12-18  本文已影响 660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 现实和理论研究
  1.1 理论研究
  对社会保障支出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其理论上的几点作用:
  1.1.1 安全网。社会保障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安全网,它在方方面面都起到了缓冲作用,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都离不开社会保障的支持,这种安全网使人们不再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作当中去,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就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财富的创造中去,且社会保障支出越多,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人们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这无形之中就为社会保障拉动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提供了一个“保险”。
  1.1.2 平衡器。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使用政府收入来反馈群众的一项制度,旨在通过国家对资源的再分配,来使更多低收入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财富,从而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对不同性质的人群提供不同规格的社会保障服务,给穷人更多关怀和帮助,国家利用这个“平衡器”去弥补市场经济的副作用。调节中高收入人群的部分收入,提高最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标准,缩小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
  1.1.3 助推器。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这就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率,劳动者对经济环境适应越快,就越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财富,还能避免经济发展受阻,可以引导健康的消费结构,使其更为合理,同时也能使社会供需总量趋于平衡,这样不但有利于国家控制发展的速度,保证经济发展在正常的水平范围内,还可以防止经济发展中的波动现象,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1.1.4 稳定器。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市场抵御各种未知的风险,这样一来就缓解了“市场经营者”的不安情绪,社保基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避免因生活缺乏基本保障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让他们可以踏踏实实的从事生产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定,不会产生对社会的抵触思想,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1.2 现实研究
  1.2.1 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稀缺的人力资本。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观念不同,他们的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的状态,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人力资源稀缺的问题,但是在这些发达国家,政府利用社会保障资金给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更好的劳动环境,给予现有劳动者更加丰厚的社会保障服务,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加持久的从事劳动工作。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出生率居高不下,所以我国在上世纪积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此来缓解人口膨胀的压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使得我们无法像那些发达国家一样提供丰厚的社会保障服务,但是我国不缺少劳动力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因此国家采取了对独生子女家庭予以经济补助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抑制人口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对劳动者提供支持。
  1.2.2 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会保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引导资本市场向好的方向发展,帮助社会保障体制不断趋于完善,同时也会对资本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所占有的资产组合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还能促进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这些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地走向成熟,体制也不断趋于完善,社保基金是一个庞大的数额,并且社保基金是相对稳定的,经常会处于“闲置”状态,那么在经济环境发生波动时,社保基金就能够及时地进入到市场的流通中去,当经济环境重新稳定时,社保基金可以立马退出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保基金是经济发展的后备资金,可以随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自身流通状态,这对于经济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1.2.3 社会保障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稳定经济周期。社会保障资金是一个大数字,政府利用对社保资金的收支来调节社会经济状况,类似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效用,当社会上的供给需求平衡被打破时,政府可以利用增加或者减少社保资金的收支来增加或减少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间接调节供求的失衡状况,当市场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的状态时社会保障税额又可以起到其作为税收的效用。可以迅速改变现有的社会资金流动情况,从而抑制通货膨胀,使经济状态重新平稳。从而减少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抑制了社会上的过度需求;在经济不景气时,失业保险及其他社会救助的存在又使人们的收入相对增加,刺激了需求及就业的增加。由此可推知,如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不但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起到调节社会经济的作用,且社会保障资金较财政资金而言更具保障性,相对稳定的性质保证了其自身不会发生太大波动。可谓“一金多用”,现实意义突出。
  2 内蒙古社会保障支出情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2.1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量分析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飞速发展,内蒙古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连年递增。从图1不难看出,内蒙古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2006~2016年这十年间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態势,从2006年约60亿元的支出总量一直在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趋势性增长,另一方面原因是我国近年来开始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社会支出开始向民生方面倾斜。
  2.2 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结构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无法从单一的数据来说明,只有通过各个方面数据的整合,才能得出数据的代表性,以及它说明的问题。因此在研究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结构上本人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情况为落脚点,充分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

表1内蒙古城乡居民享受低社会保障人数情况,向我们展示了2006~2016年这十年间,城乡居民享受社会保障人数的变动情况,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享受人数处于较为平稳的波动状态,十年间总量增加了,但是期间有增有减,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人数在总量上首先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十年间增长了数倍之多,其次从其变动情况上来看在2012年以前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直至2012年才开始放缓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效果开始普及到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也开始逐渐走上富足的道路,开始享受到社会保障,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开始向农村居民倾斜,重新进行资源的再分配,因此,农村居民的受保率人数才会逐年增加。
  图2内蒙古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变化情况,向我们反映了2006~2016年这十年间,内蒙古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资金的变动情况,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处于较为缓慢的增长状态,十年间总量增加了许多,但是增幅不是那么明显(相对于经济增长情况),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资金在总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年间增长大约25倍,其次从其变动情况上来看在2013年以前一直处于快速增加的状态,直至2014年其增长幅度才开始减缓。考虑到以上两个具有说明作用的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内蒙古农村居民和社会保障之间的联系正在日益紧密,但是也还存在问题,即农村居民人均受保障水平相较于城镇居民还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2.3 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内蒙古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提高,从表2可看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0358元到2016年的31098元,增长了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3342元到2016年9371元,也增长了近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接近,但城乡居民收入差由2006年的7016元增長到2016年21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落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多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年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33616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2363元,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内蒙古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情况大致与国家平均水平相当,但是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倍差却高出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内蒙古城乡居民整体收入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但是贫富差距却在逐步拉大,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的速度已经不是困扰内蒙古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难题,如何在保持发展速度的情况下控制好收入差距,才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城乡居民年收入都在快速增加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却在逐步扩大,并且这种差距还在连年递增,还逐步扩大影响到了各盟市之间,根据内蒙古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鄂尔多斯市人均GDP为11505元,兴安盟人均GDP为4203元;到2011年鄂尔多斯市的人均GDP为163014元,兴安盟的人均GDP为19458元。2011年底,包头市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9628元(本区最高),最低的兴安盟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为13232元。从纵向到横向,不平衡的现状越发凸显。
  3 研究结论和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了社会保障支出确实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结论,但是其相对缩小的程度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多年以前形成的城乡二元制度已经根深蒂固,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未能实现完善和更新。而我国近年来推行的城镇化建设,毫无疑问对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镇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他们不得不把仅有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城镇化建设及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去,从而更加挤占了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生存空间,政策是针对大问题而提出的,不具有针对特殊问题的效用。而且社会保障问题还与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产业结构相关联,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占比就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当第一产业占优时,底层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当第三产业占优时,底层劳动者收入相对较高,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程度。自2007年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的健全以及城乡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全民化进程的加快,能够适应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特别是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项目被逐步整合、并联,如全国多地开始施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一规划,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整合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直接提高,农村、城镇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融入”。使得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居民分配的效应发生了整体的变化,两者的逆向调节关系开始变得模糊,并开始呈现出较低程度的适应性。内蒙古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更具特色性,要想处理好这个问题,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的措施。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的政府投入仍处于较低的情况,2016年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总额只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约19.01%,远低于30%~50%的比例,即使是一些中等收入的欠发达国家的比例也在2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应着手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总量,合理的利用社会保障资金,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现阶段还应注意如何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社会保障福利的全民共享,我们可以适当的借鉴一下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日本和德国在讨论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时,会出于各种人群的不同状况作为考虑依据,再根据不同人群的生活现状以及工作性质来制定出能够适应这一类人群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制度是为人而生的。如日本将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户和农民分为一类,公务员、私立学校的教师分为一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分为一类,再依据不同行业人群的收入情况分别制定能够适应他们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就能确保每个人都有所保障。我国在现有得社会保障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全部的农民及城镇低收入者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确保农民和城市困难人群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这样才能实现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我国在现有得社会保障模式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全部的农民及城镇低收入者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确保农民和城市困难人群也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因此政府要加快农村养老、新农医合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进度,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在社会救济的范围方面,采取广覆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收入分配调节的作用,以此为基础,还应当制定出科学的社会救助标准,使其既能达到保障最低生活的目的,又能防止保障水平过高造成“养懒汉”现象。并且还应当注意救助方式,社会救助不仅要重视在发生意外时的被动救助,还要加强对贫困群体多方面的积极主动的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救助的减贫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增文,何冬梅.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收入影响机制分析——基于江苏省13市面板数据的收敛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4(12).
  [2]丁煜,朱火云.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3(5).
  [3]胡宝娣,刘伟,刘新.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49-5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
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措施有哪些(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