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朝向科技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是农业经济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对相关概念简要概述基础上,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以此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经济;乡村振兴;经济管理
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优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路径。受制于传统管理思维、硬件技术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差距。如何依托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在政策、技术及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基层治理和服务工作开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1农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从字面含义出发,农业经济管理是依照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优化农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提升,生产积极性提升,进而达到农村经济优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型管理模式。从实践层面而言,农业经济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是改善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基本路径。
1.2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发展历史中,农业产业发展经历过多次高速发展时期,为中华民族历史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产业一直是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经济效益水平低下,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时代背景下,使得农业产业发展面临更多方面的问题。将现代管理理念导入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中,首先是能够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体制的构建,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朝着有序、规划方向发展,形成规模化、专门化的生产模式,进而提升农业经济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其次是通过现代管理理念的导入,能够引导农民群体以市场化理念从事农业生产,提升新型农业技术应用水平,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问题,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再次是农业经济管理新型体系的构建,能够结合农业产业区域化发展特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经营发展优势,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面临的问题
2.1农业经济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虽然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和应用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及农业产业管理者的应用意识还有待提升。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多数管理者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各项具体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特色产品开发及市场化经营方面深入探索。但是由于农业经济本身涉及流程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自然条件影响较为明显,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使得农民群体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不愿意改变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基层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宣传也较为缺失,使得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造成实际推行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2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需要多方面规范流程支撑,需要将原本散乱的农业生产流程重新配置和优化。但是在目前多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多存在财务收支程序不够完善、工作流程衔接不畅、管理主体较为散乱等多方面问题。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决策流程不够完善,决策方案有损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导致机体经济发展存在资源优化不足和资源浪费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农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使得农业产业运行体系无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相适应,进而对经济管理效益实现产生影响,对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农业经济管理设备和技术落后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取代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过程,是农业生产模式的革新。在这一革新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导入新型管理设备和技术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高速发展,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朝向城市方向转移,中老年农民在新型设备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显性困难。只有部分地区能够投入大型农业机械和新型农业技术,限制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在生活环、医疗、消费、休闲等方面与城市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使得高层次、高水平农业技术人才不断朝向城市方向转移,使得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难以在农村地区快速、高效推广。
2.4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是限制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体系中,都是以人治模式为主,制度观念本身较为缺失。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这方面情形有所改善,但是在制度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制度落实不足。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构建,本身就是对传统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结构的重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面对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使得制度落实面临困难。以此不仅影响到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实现,对农民的实际收入带来影响,同时也会对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影响。
2.5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在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主要是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两种途径构建专业人才队伍。但是在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中,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使得人才引进、管理、培训等各个环节都存在多方面问题。由此造成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内部人眼专业技能培训不到位,综合技能水平比较低。在农业经济事务决策时,更多的是关注眼前利益,对长期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甚至出现某些项目投入与产出不符,投资失败等问题。而在目前相应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形下,使得相应的考核和追责制度落实不足,对农民参与农业经济项目积极性造成较大打击,影响到农业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3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3.1提升各个层面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
农业经济管理在我国“三农工作”开展中的作用已经被广大社会群体所认可,要解决在具体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各项具体事务开展中,都应当以各年度中央一号文件为具体指引,准确把握党中央在农村工作开展中的精神指导,从而确保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一致。其次是要求各个层面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县级政府部门而言,要将农业经济管理作为解决县域范围内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体水平提升的具体路径,要认识到这方面工作开展对农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在政策、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现实支撑。再次是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对经济管理在内容方面的引导,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活动保持在正确方向,为基层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3.2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对应的管理体系,是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正规化的基本前提。就当前实际发展情形而言,应当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项内容与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优势和资源分布具体情形,结合市场发展脉络,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分和预测。在制度体系中,应当对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自然环境保护、项目运行模式、利益分成等方面进行细节性规范,在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水平。
3.3提升新型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水平
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是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路径,现代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来,还为管理经济管理措施落实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管理层面应当将新型技术推广与管理措施落实、农业人才培训等工作相互协调,改变传统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构建精细化生产管理机制,从而为农业生产效益提升起到更加高效的促进作用。
3.4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提升决策水平,确保各项措施公平落实的重要前提。制度建设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内容要符合区域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现状,既要能够确保各项活动持续稳定发展,又要具备具体实施的条件,为具体执行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制度内容要包含对应的奖惩内容,既要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又要能够明确不同岗位责任,起到管理工作应有的指导作用。三是在制度体系中,应当明确各项工作衔接的流程和要求,强化各方合作意识。
3.5提升人才引进和培养水平
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开展,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工作开展需要把握三个方面基本要点:一是要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借助信息化平台和远程教育渠道,在日常工作中严格依照制度和计划要求,组织不同形式培训,从而为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理论基础。二是要加强人才引进,通过硬件工作条件和待遇提升等方面激励,为工作人员创设更好的条件,将高层次人员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要能够将人才培养与当地中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农业经济运行体系。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管理工作开展中也会面临诸多方面问题。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从理念更新、体制构建、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着手,对管理工作全面优化,以此才能够实现农业产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商展经济,2021(03):122-124.
[2]杜平.信息化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12):80-81.
[3]张丽.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财经界,2020(35):13-14.
[4]刘冬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探究[J].山西农经,2020(17):69-70.
作者:秦彦慧 单位:临沂人民公园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