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古筝演奏时呼吸的运用(弹古筝呼吸的动作如何优美)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211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相关概念界定
  传统的古筝教学演奏中对于乐理知识的教授是比较重视的,作为以表演为核心形式的古筝演奏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演奏的可欣赏性,促进情感在演奏过程中的融入,一些诸如非乐理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运用则成为关键。一般而言,对于古筝类的乐器演奏教学,非乐理知识主要包括演奏者呼吸的调整和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通过适当的调整呼吸训练和肢体语言的恰当融入,使得整个演奏过程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提升整个演奏效果。
  古筝教学演奏中所说的呼吸调整与日常生理呼吸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同,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主要是通过教师教授一定的呼吸方法,使演奏者能够对古筝演奏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舒缓演奏者的情绪、协调演奏者的肢体,从而提升古筝演奏乐律以及情感的融入,以便演奏者能够演奏出更加动人的音乐。而演奏肢体语言的应用则是表演者通过手势、表情等形体动作,配合古筝乐器的演奏,为观众展示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肢体语言可划分为动态和静态肢体语言两种形式。其中静态肢体语言主要是指无音乐演奏背景下的一种肢体语言展示,如演奏者面部表情的展示、神态的表现等,静态肢体语言应用场合多在开场过门、演奏中间无音乐部分以及演奏结束的简短时间内,渲染演奏气氛,营造现场氛围;与之相对应的动态肢体语言则是指表演者以动作、手势等方式进行展现的,这是一种配合观众音乐情感、提升演奏默契度的一种肢体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即将达到演奏高潮的激烈动作配合下,对于调动观众的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在古筝教学中演奏呼吸调整的意义和应用
  (一)在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的意义
  1呼吸调整对于缓解演奏紧张情绪的意义
  演奏紧张是常见的一种情绪表现,尤其是面对众多的观众,表演者出现这种临场紧张的情绪波动也是在所难免的,大量的演出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紧张情绪,但对于演出经验不足的学生,运用呼吸调整克服这种情绪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校进行古筝教学演奏时,可以通过呼吸节奏的调整,舒缓演奏心情,再结合一定的心理暗示,学生一般都能够克服情绪波动带来的演奏影响。当然,这种呼吸调整缓解演奏压力,需要进行平时大量的训练,通过把握生理呼吸、在关键节点调整呼吸,提高呼吸控制的有效性。
  2呼吸调整对于演奏情感的彰显
  演奏情感是蕴含在古筝演奏技巧和乐理背后的情感体现,这是人们审美追求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更是与高超演奏技艺以及演奏意境的不断融合的高度统一。在高校进行古筝教学演奏时,教师除了教授演奏技巧和乐理之外,还应不断地加强演奏者的情感训练,而呼吸调整作为重要情感展现,可以配合演奏节奏、演奏意境,自然地融入到古筝演奏过程中来。在进行演奏情感彰显方面,呼吸调整主要是对演奏者的生理呼吸进行轻舒缓急的控制,从而将演奏节奏、音乐响度以及音色控制等演奏要素协调起来,实现情感凸显的表演。
  3呼吸调整对于演奏力度的控制
  不同古筝演奏乐曲,对于演奏力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通过在古筝教学演奏中控制呼吸深浅程度能够达到演奏力度的准确控制,这是呼吸调整对于最为直观的演奏力度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深浅,做到演奏节奏、演奏力度、演奏表现力的高度协调,从而展现所要表达的演奏作品,提升演奏的效果。因此,从呼吸调整对于演奏力度的精准控制方面,做好呼吸训练对于提高演奏效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的训练
  一般而言要做好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的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进行适当的呼吸调整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呼吸调整控制演奏效果的认识程度,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呼吸调整方式、如何配合演奏乐曲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呼吸调整以及呼吸调整与演奏技巧、乐理知识的协调配合方式,总之,在进行呼吸调整训练之前展开一定的理论学习对于呼吸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应加以重视;其次,教师应从古筝教学基础训练开始就注重演奏呼吸调整控制训练,使得呼吸调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主要是由于呼吸调整训练需要长期的实践基础,教师应在古筝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指导监督学生正确地运用呼吸方式,如从吸气提手、呼气弹奏,演奏力度加深时提高呼吸急促度、演奏力度平缓时舒缓呼吸力度等来实现呼吸调整训练的有效性;再次,加强呼吸调整训练与其他演奏要素的协调性训练,呼吸控制是影响演奏效果的因素之一,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演奏技巧、演奏情感以及肢体动作有效地配合才能实现高可控的呼吸控制,因此在高校展开古筝教学演奏教学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呼吸控制与其他演奏要素的协调性。除此之外,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训练还应加强呼吸情绪控制、肢体“呼吸”节奏等方面的训练,限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就不一一展开论述和介绍了。总之,呼吸调整训练作为重要的非演奏乐理知识对于提高演奏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作为高校古筝教学的重要内容予以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呼吸调整技能。
  三、在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应用
  (一)合理应用肢体语言,使其充当演奏者与观众交流的工具
  如上文所述,肢体语言主要是演奏者进行动作、神态、表情等肢体特征的展示,传达一定演奏基调。对于古筝演奏而言,其肢体语言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肢体活动的范围被限制于一定的范围内,过于夸张或过于拘谨的肢体表现都对演奏整体的影响力是不利的,因此应合理地应用肢体语言,使其服务于整个古筝演奏过程。一般而言,观众通过演奏者的肢体表现,对于曲目的情感基调、曲调特点都能进一步地加深理解,通过在演奏过程中有效地运用静态肢体表现以及动态肢体语言,避免了无声展示的空洞感,同时提高了观众理解演奏作品的程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肢体语言一定程度上担当了演奏者与观众交流的工具。通过肢体语言展示,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蕴含在乐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得各种演奏元素转变为观众的情感体验,而这正是肢体语言应用的关键所在。鉴于此,在展开古筝教学演奏时应注重教师对于肢体语言传授,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在情感价值交流方面肢体语言的作用,将肢体语言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培养学生在古筝演奏时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通過肢体语言的应用,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古筝演奏作品的感染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演奏者在进行古筝演奏的时候是对乐曲节奏、情感的再现,通过单纯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展示,对于演奏表现作品表现力展示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此,在演奏者进行曲目的演奏时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乐曲的表现力,使得演奏作品能够具有更加深刻的感染力。演奏者应将自身的肢体语言与演奏过程予以有效的融合,根据演奏曲目的感情基调,配合演奏动作、神情展示、面部表情不断地感染观众,渲染现场气氛,从而提高整个演奏过程曲目的表现力。在古筝教学演奏过程中,应将肢体语言凸现作品表现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予以实施,学生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肢体语言,并通过日常的演奏练习,不断提升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升整个古筝演奏的效果感以及现场感染力。
  (三)应用肢体语言,使观众产生视觉上的联想
  古筝的演奏多以听觉感受为主,毕竟乐器的演奏都是以乐曲声音的展示为核心内容的,观众只能通过演奏者的弹奏动作获取视觉体验,因此为了使得观众能够有更好的视觉联想,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以一定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神情展示对于提升观众视觉想象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各种丰富的神态展示,观众能够从视觉方面感知到乐曲的情感基调,并与演奏节奏相结合,对于带动观众情绪、形成视听融合的音乐感受是极其有益的。一般而言,乐曲演奏者的轻松神情,带动观众的轻快情绪;严肃神情,赋予观众压抑的乐曲感受。正是通过神情、肢体、表情等各种肢体语言的合理应用,观众能够感受到蕴含于乐曲背后的情感基调,对于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古筝教学演奏时,同样应以观众视觉联想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对于肢体语言的应用能力,促进作品演奏的展现丰富度。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古筝教学演奏中呼吸调整和肢体语言应用的相关内容,古筝教学不但应重视乐理等基本弹奏技能的应用,还需要加强呼吸调整、肢体语言配合等技巧和有效应用,为提高演奏感染力和现场表现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蒋伶莉.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科技,2016(12):156—158.
  [2] 容邵.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试论J\].艺术科技,2016(10):16,144.
  [3] 原艺霖.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对于音乐美的诠释J\].乐器,2016(10):48—49.
  [4] 李鑫.浅析在高校古筝教学中进行呼吸训练的意义J\].音乐时空,2016(06):144—14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表现分析论文(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表现分析)上一篇: 关于幼儿舞蹈教育启蒙阶段的反思报告(幼儿园舞蹈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