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福建闽北传统音乐与当地民俗事象联系之浅说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172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的“传统音乐”和自己特有的、与其相关的“民俗事象”。

  民俗,是人类从蒙昧时代就开始与大自然斗,与人斗,与各种在当时所不被人们理解的种种现象斗争中,所产生出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现象,(也就是表现方式)。换一句话就是说:民俗、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民俗事象”则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环境、特殊的时间里,所展示出来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的表达方式。

  臧一冰先生在《中国音乐史》中说:“我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传统创作的音乐。”福建闽北传统音乐中的“民间歌曲”,与当地“民俗事象”之间有着共同的渊源,并且是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而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展示着独有的风采。

  -、民间音乐的源头一劳动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创造了音乐,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人类从蒙味时期的“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到“构木为巢”的漫长岁月里,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历史的年轮,终于发出了第一声的呐喊,而当人类发出第一声呐喊或叹息时,音乐便产生了,它伴随着:劳作、围猎、祭祀、庆祝丰收……等众多的民俗事象歌之、舞蹈之。“葛天氏之乐”中述“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yv阕”等等,都展示着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这是史籍上的记载,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吭唷吭唷”派(即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民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淮南子•应道训》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文中的“举重”就是“搬运”,而搬运之时,就必须唱“劝力之歌”,也就是劳动号子。以减轻或消除人们的疲劳。劳动号子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工种便会产生不同节奏、不同音型的号子,如:水土的船工号;林业的伐木号子;渔民的拉网号子;开山的打石号子;码头的搬运号子:工地的打夯号子等等。这些号子的共同特点是:一人领、众人和;文字少,衬词多;领者长、和者短。试以本人搜集整理的一些号子为例:


  《流水桥上要小心》(永安)

  领:呀——合:哎嗨。

  领:啊啦啊啦呀合:啦啊啦

  领:流水桥上要小心,合:莫玩笑。

  领:大家脚步要生根,合:慢慢过。

  领:头带尾拖漫过腰,合:好师付。

  领:同碗吃饭各赚钱,合:要齐心。

  领:金脚银手齐使力,合:硬要拼。

  领:小心打石石会穿,合:当点心。

  领:快到手来加把劲,合:路不远。

  领:小心能走天下路,合:看清楚。……

  《伐木号子》(尤溪)

  领:噢呀——丨罗哩,柴是大兜哩丨合:嗬呀!

  领:噢呀丨力使一阵看呀丨合:嗬呀丨领:柴砍易甲卖呀,噢呀中间加几斧丨合:嗬呀丨领:柴是有动哩丨合:嗬呀丨领:噢呀,左边易各硬,再砍几斧呀丨合:嗬呀丨领:噢呀丨柴尾有人名字看呀丨合:嗬呀丨领:兄弟们齐使力呀丨合:嗬呀丨

  领号者文字简单、冼炼,大多是见景生情、信口拈来。这些都是群体劳作的一种民俗事象,通过劳动号子的演唱,更加丰富了民俗事象的画面,反过来说,有了这种民俗事象的存在,促使了劳动号子更加丰富、不断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劳动号子中的衬词,它们是由劳动者在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中,产生出来不同的呐喊,所以,他们的衬词是非常丰富的、许多衬词为世人所不能理解,或者说它根本没有现成的文字来表达,只能是一种译音,或者只是安上一个符号而已。但是这些衬词是珍贵的,是值得研究的,也许,它就是人类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和叹息。

  二、民间音乐的素材一生活

  人类的生活是美好丰富的、喜怒哀乐多姿多彩;人类的生活是曲折艰难的、酸甜苦辣百味倶全。正是这万千变化的生活,促成社会各种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种种民俗事象,创造出更多生动活泼的传统音乐。

  一首反映草原牧民的古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生活的情趣,歌曰:“女承筐,无实;士割羊,无血。”短短的10个字,描绘出一幅原始的田原牧歌。

  “采莲“是恒古至今永恒的题目,众多的文人多脍炙人口的歌谣。在莲乡我采到了这样一首民歌:“采莲采到莲塘间,看见阿哥在岸边,手拿莲蓬摘不下,心里已在郎身边。”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经历过这些生活的实践,是绝对不能写出这样有情、有景、有时间、有工序、生动、明了的类似教科书似的民歌的。

  所以,我们说生活是泉。那清澈透明、常流不息的泉水,正是传统音乐与民俗事象尽情施展的天地。

  三、民间音乐的灵气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传统音乐中的情歌,更是音乐宝库中的佼佼者,她是传统音乐与民俗事象的“灵”。

  《吕氏春秋》中说:“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先秦时,曾有过音乐繁荣的阶段,在其间,民歌的发展是其重要的表现内容。其中“郑国百姓每年阳春三月有祭祀,聚会的习俗,还有男女互赠香草表达爱情的活动,同时总伴有音乐和舞蹈。因此民歌中有不少男支逗趣的内容,流露出大胆炽热,奔放浪漫的感情。”可惜到后来,受到礼乐制的维护者儒家的排斥,成了所谓的“郑卫之音”。千百年来也成了我国低俗小调的代称。然而,是金子总是要闪光的,千百年来描述爱情的民歌层出不穷,人们在爱的海洋里寻求幸福,一幅风情画:夜色笼罩着一个小山村,一轮明月照在山背后的竹林子里,一位初恋的姑娘,在这里等待着前来幽会的情郎,她唱道:“月亮出来朦朦光,妹在山背等情郎,风吹竹叶片片动,又惊又喜又心慌。”

  在这里连续用了三个动词:“惊、喜、慌”,非常准确,形象的表达了一位初恋少女此时此刻的心情,文人墨客应自叹不如丨此时,听到姑娘美妙歌声的后生仔,三步并着两步,急匆匆地向竹林里走去,他边走边唱道:

  “山歌不唱心不开,大路不走长青苔,脚踏表苔溜溜滑,妹不约哥哥蒙来。”(蒙一不敢)

  后生仔心里也不踏实,心里头七上八下,也稳不下来,这正是初恋男子心灵的写实。月光下,竹林中,风吹着竹叶沙沙响,犹如一对小恋人切切私语,姣洁韵月亮眨吧眨吧着眼睛,遥望着这一对沉浸在幸福中的小恋人,倾听着他们的山盟海誓:“山做媒、月牵线,你我俩人永相恋,那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纯朴、直白的心灵撞击产生了爱的力量。

  福建、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聚集区,自魏晋以来,大量的中原人向南方迁徙。他们从中原出发,沿途又接受了“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洗礼,吸收了各地的文化精髓,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当然,这里面也就包括了传统音乐与民俗事象。本文中所列举的民歌,基本上都是保留在这一带的传统民歌,所描述的民俗事象也都是在这里所展示的民俗风采。而台湾、大多亦是从福建迁居的人民,他们的血缘、亲缘、俗缘、歌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说爱情是传统音乐与民俗事象的灵,还因为她的存量最多,所展示的美最全面,所发出的音调最动听,她的每一首民歌都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例如:

  “毛竹架桥两头通,(宁化)

  你我相好奠漏风,

  燕子衔泥口要紧,

  蜘蛛结网在肚中。”

  “妹是好花在山中,(大田)

  哥是春风暖融融,

  春风引得花心动,

  花心动来惹春风。”

  “生要连来死要连,(明溪)

  不怕官司到衙前,

  头落好像风吹帽,

  班房好似桃花园。”

  “赤米煮粥一鼎红,(尤溪)

  一心嫁哥不畏穷,

  总爱俩人情意好,

  哥做乞食我背筒。”

  “恋妹门前一棵桃,(将乐)

  手摘不到上树摇,

  阿哥有心摘桃食,

  就怕恋妹把头摇。”“九月九日是重阳,(清流)

  秋风吹来阵阵凉,

  手拿纸鸢尽线放,

  有情不怕路途长。”

  “日头出来红稠稠,(沙县)

  白鹤落田琢泥鳅,

  白鹤落田不怕水,

  妹要阿哥莫怕羞。”

  “高高山上高高崖,(建宁)

  高山隹头一■枝梅,

  风不吹来梅不动,

  郎不约俺妹不来。”

  这些优美、动情的民歌,在爱的海洋里只是沧海一粟,愿海峡两岸的情歌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早日圆了团圆之梦。

  四、民间音乐之魂一宗教

  宗教与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远古的“巫”和“傩”开始,人们就在种种祭祀活动中,无论是古代的民俗事象和传统音乐中,已经把这种关系显示出来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着、丰富着,本土的道教音乐已深人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东汉黄巾起义后,佛教音乐传人中国;唐代景教传人中国(景教系唐时对基督教的称谓),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宗教音乐的发展和中国民俗活动的演变,特别是民间信仰的宗教活动。我国是一个多神论的国家,除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外,更多的对“地方神”的信仰(特别是福建)。这里包含对祖宗神的崇拜;对不明自然现象的崇拜,对动植物的崇拜;对山水田地的崇拜,对鬼怪的崇拜……等等。这实际是人们的一种恐惧心理,人们在讨好、巴结这些神灵,乞求它们保一方平安,保个人太平,乞求消灾免难。于是就出现了“迎大神”、“赶庙会…祭山神”,“水神”……等诸多的隐形民俗事象,而在这些民俗事象出现时,伴随其左右的便是传统音乐,或打击乐,或丝弦、或吹打、或管乐。例如:三明、沙县、永安一带的“迎太保公”前头开路的是一对大膛锣,紧接着是由十几屋几十人组成的“神旗”或“神幡”的队伍,再接着是当地特殊的“大旺鼓”队,少则十几面鼓,多则可达百余面,打着统一的鼓点,行进在大街小巷,可谓声势浩大,紧接着是一支民乐队,由笛、管、京胡、二胡,三弦等乐器组成,演奏着当地的“游城”、“贵子谱”等传统乐曲,这后面才是“太保公”的神象出现,几柱清香供于神龛前。香烟凫枭,丝弦悠悠,沽浩荡荡的迎神队伍穿梭于山村之间,表达着人们的崇敬及心里的畏惧,而此时传统宗教音乐便是他们的魂,在这“魂”的指引下,,把人们带人“神”的境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福建闽北传统音乐与闽北民俗事象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从劳动,生活,爱情、宗教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水乳交融与息息相关。凡是民俗事象活跃的时候,传统音乐也随之发展。反过来说,传统音乐充分发挥的时候,民俗事象则得以更好的升华。

  结语

  福建闽北传统音乐与当地民俗事象中的劳动、生活、爱情及宗教息息相关,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保护和发展民间传统音乐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主要困境(基于音乐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