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音乐课教法分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2022-11-27  本文已影响 687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965年,美国学者扎德首创模糊理论,他用数学模式展示人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值性。当今模糊理论已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其部分思维理念也对现代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模糊理论与教育的结合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英语模糊教学法、语文模糊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同样对我国高职音乐教学法的改革也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然而,音乐教育中对模糊教学法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一、模糊教学法引入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模糊教学法的优点
  模糊教学法因其多值的特质,具有教学观念追求学生自由多角度建构音乐知识体系,教学层次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多元情感体验,教学效率注重发展学生整体和长期的艺术智力发展等多重素质教育的优点。
  (二)促进音乐教育改革
  模糊教学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的准确和科学性,采用特定教学手段,同时激发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创造力,让学生能有效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方法。而现代音乐教育理念提倡发展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能力,二者理念不谋而合,模糊教学法可有效推动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行。
  (三)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兼具科学的严谨规律性和艺术的感性与自由,过度强调理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创造,从而弱化音乐的美育功能。而模糊教学法则不拘泥于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科学和规律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发展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尚需完善的音乐教学方法体系。
  二、高职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模糊教学
  (一)高职学生对音乐学习缺乏动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音乐专业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抽象单调的音乐知识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然而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音乐具有高度模糊性,音乐中的模糊信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不同角度来体会音乐的美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模糊教学法强调开放的音乐教学环境,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开发音乐中富有趣味而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主动感知其中的音乐艺术形象与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
  (二)高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个性
  模糊意味着不确定性、多元性、多样性和可变性,音乐本身具有高度模糊性,然而在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体验却被数理化和标准的知识所占据,忽略了音乐信息的开放性。模糊教学法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尊重音乐本身的模糊性特点,利用各种审美的艺术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的审美体验。学生在理性的音乐规律基础上发挥感性思维,在抽象与具体结合中建构独特的音乐审美体系。
  (三)高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创新
  传统音乐教学强调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把握、音符的认知和对歌词的熟悉,然而机械式的流水教学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持续性发展。而模糊式教学则摆脱了传统的“非对即错”的二值逻辑思维惯性,主张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均可灵活多变,学生对模糊信息自由地发挥主观理解,不同的观点在包容的氛围得到融合和创造,而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将会得到发展。
  三、模糊教学法运用于音乐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模糊教学法要把握适度原则
  模糊教学法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第一,模糊适度原则。模糊教学法并不是简单、任意、混乱的随意表达思想,而是建立在音乐教学的科学与规律性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模糊艺术审美手段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积极进行自我建构理解。模糊教学法依然以解决教学重难点和突破知识点为目标,只是更侧重技巧的灵活、兴趣的诱导、难度的渐进、思维的创新。第二,模糊问题原则。模糊教学法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模糊艺术方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对模糊问题的开放而多元的思考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强调用模糊艺术促进学生的多样发展和自主创新。第三,学生主体原则。模糊教学法的运用必然导致学生虽然能得到多样化的理解和观点,却得不到标准化的答案。作为音乐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淡化自己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强化知识引导者角色,给学生适度的空间和时间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模糊教学法与音乐课堂的具体结合
  第一,音乐教学模糊导入。音乐教学课中,良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模糊导入要遵循适度原则,可通过适当的音乐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思维发散和多元情感体验。如在学习新疆音乐《我们新疆好地方》时,可播放音乐片段后引导学生模糊体验音乐特点,并尝试推测属于哪类民族音乐,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模糊美的兴趣和求知欲,并顺利过渡到新课学习。
  第二,教学过程模糊化探究。模糊教学法强调学生对模糊信息的自我体验和理解建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合理的模糊空间供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在向学生展示部分音乐片段后,就模糊的音乐信息让学生自由进行审美体验,最后教师整合每个学生不同的模糊体验对乐曲进行总体建构理解。
  第三,引导学生模糊创造。在音乐教学回顾和复习阶段,教师不应进行简单的知识复习和总结,而应利用模糊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模糊拓展,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如在对民歌《茉莉花》的总结阶段时,教师可以播放其他不同版本和风格的《茉莉花》,让学生在模糊体验中感受音乐的多元与丰富,诱发他们对创造音乐的动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声乐教学创新(声乐教研课题)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