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动态生成式教学的支柱是“抛球一接球”理论,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瞬息万变的特征,像教练把球抛向学生一样,及时提出问题以及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美国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多尔认为:以往的课堂是一种“行进型”的,直线的前进,后现代的课程则应该是“舞蹈型”的,是舞伴之间——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长期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开始向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变化。后现代课程论为美术课堂生成式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也曾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它给美术课堂生成式教学提供了又一充分的启示与借鉴。
因此,就生命课堂这个意义来说,架起预设与生成的“鹊桥”尤为迫切,势在必行。
一、基于生成,精心预设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有预设的一面,当一切的预设了然于胸,做到胸有成竹时,才能很好地驾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1、板块预设,留空白点
新课程的课堂设计应从线形设计转向板块设计,教师总体把握教学思路,框架式设计教学环节,整节课围绕主题进行弹性设计,为课堂动态生成留下空间,为学生的成长留下空间。
如一位初中老师在自编教材《最后的古法制度》的教学设计中分为:制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陶器的制作,陶器的欣赏,人文故事等板块,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关于陶器你知道些什么?你能从哪些角度欣赏陶器的美?”等,同时根据学生关于陶器的知识储备和需求,教师可以从任意一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互动。这种粗线条的板块预设能有效地给课堂的生成创设富有弹性的空间。
2、学情预设,定准起点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学生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识世界的,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等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肯定不同。他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由此,要想在艺术的问题上得出一个绝对一致的结论,并为所有的人都接受很难。正因为如此,德国哲学家鄬莱尔马赫才提出了阐释学。在他的眼中,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心理状态。他的理论就使每个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了理论依据。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性课堂上,教师应预设学情,理清学生的思路,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预设。这种为学生的学而做的预设,正是课堂生成更具方向性、成效性的一种预设。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太阳》一课时,有的孩子很快就画完了一个美观的太阳,而有的学生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这位老师便设计了一个游戏:让画好太阳的学生把太阳蒙在自己的脸上扮演太阳,播放音乐让他们表演舞蹈、小品,还可以唱歌,其他没有画完的同学一边欣赏一边画。这样这部分学生表演完了,另一部分学生也就画完了,课后他们之间也可以交流,互相表演。这样一节美术课就很充实,所有学生都体会到了课中的乐趣。
3、问题预设,突出要点
美术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提问。
二、立足预设,动态生成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而新教学课堂需要动态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尽管生成是“难以预约的美丽”,很可能只是意外的发现。但我们在生成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那种守株待兔式的期待既过于消极,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精神。常言道,“机会对有准备的人而起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我们在这“难以预约的美丽”到来之前应该如何施教呢?
1、有效调控,把握方向
美学家腾守尧在《艺术与创生》中指出:“生成式教学法为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调控式生成法更是生成式教学中的重中之重。”h调控课堂生长点要求教师随时在预设性教学内容和即兴生成的新教学内容之间,作适度的调控和把握,避免在生长点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具有高超教学机智和娴熟教学技巧的教师能在生长点出现时,敏锐地把握生长点催化为生成。例如小学寄宿一年级公开课《滚动乐园》的一个教学片断:
课上,老师借用给学生当点心的一箱梨子,做课堂的用具。老师把梨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滚动梨子,感受滚动中的乐趣。谁料一对同桌的梨子被撞烂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更有乐趣。于是周围的同学纷纷效仿起来,最终成了一场“梨子大战”,原本好好的一堂课乱成了一锅粥。渐渐,老师愁眉苦脸起来,一些学生看到之后开始向老师道歉:“老师对不起!”“老师我不应该对梨子这样,梨子会很伤心的。”老师从这话中偶然间得到了启发,便将计就计,说道:“你们瞧,现在梨子哭得多伤心啊,为了补偿我们的梨子,我们今天就为我们哭泣的梨子画一张画,就取名为《哭泣的梨子》。”于是这节课又步入了正轨,学生们感受到了很多,也画得格外认真。
这种意外的情形彻底打乱了老师的课前预设,学生的话启发了教师,机智地把握现场的资源,促使了另一种课堂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多元解读,尊重个性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开放变化发展的,是预设与生成持续交互优化的过程,课堂的生成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因为它往往体现学生真正的生命成长过程。例如以下一个教学片断:
一个下午的第三节,正是初三年级一班新学年的第一节美术课。铃声响过了两遍,但意识到已经上课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依然狂欢着。现在要讲准备好的课程显然是不适宜的。给点下马威?同学们似乎也司空见惯了。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正当老师寻找举措的时候,学生送上了一线转机:“老师,让我们画画吧!”老师抓紧了开讲的机会:“同学们,今天的课题是《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请先拿出纸和笔,用15分钟的时间,自由想像地画一幅开心的画吧。”话音未落,有人迅速地插上了几句“发黄”暴露情感的话,又一波的混乱开始了,老师马上警觉起来,连忙补充道:“主题一定要健康的。”……一切都在课前预设之外不断生成与创生预设中进行。教师在过道上巡视着,与同学交流着……紧接着老师捕捉到了一张特殊的有教育意义的作业。一张百孔千疮的作业纸,老师却认定它是一件作品,当作业一亮相时,教室的声音和空气暂时冷却下来,也许大家等待的是再一波的闹剧。趁着这间隙,老师说:“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艺术活动的开始,更何况作为艺术主体的造型呢?美就在于发现。”老师继续说:“没有人规定艺术作品只能画而不能戳,这张作业在无意中却显出了特有的创造性想像力,是具体形象的,又是抽象的。”老师把作业举高了一点又说,“透过灯光它让人想像到宏观宇宙无数的星光。”这位学生作者无比得意,其他同学似乎也有某种认同,感到今天自己没有被迫接受所谓的教育,一切都是那么舒心自然的交流。
这个教学片段描述了一堂平常的美术课上发生的不平常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前预设算是白忙活了,在一些学生提出的“让我们画画吧”的要求下(生成),教师提出进行命题画《美术中情感与精神的表现》创作的要求(创生预设);当学生几旬“发黄”的言语(生成)教师补充到“主题一定要健康”(创生预设),教师捕捉到一幅特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作业(持续生成)进行点评(创生预设)。正由于教师善于建构预设与生成交互发展的新型关系,抓住教学契机,因此这堂课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成效。
3、平等对话,善于捕捉
课堂上即兴生成性内容,可在师生的对话和师生互动中不断生发的。所谓对话,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某一环节时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即兴提问,并因势利导,灵活展开教学。这种教学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并以平等的心态就某一话题与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对学生内心语言的倾听和对课堂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以便随时向学生抛出能引发进一步思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在下一步或下一课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预设不是对生成的限制,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预设与生成始终处在动态交互发展、整合优化之中,相得益彰、演绎精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做学问如此,课堂教学亦然,如果没有“破万卷”的精心预设,也就不可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如有神”的精彩生成。为此,让我们架起预设与生成的“鹊桥”,预约“美丽的邂逅”,携手共创充满激情与智慧,呈现人文性、生态性,焕发生命活力的美术课堂新气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