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会艺术

关于光的论文(光与影议论文事例)

2023-01-10  本文已影响 404人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美术鉴赏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有效提高美术鉴赏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借助多媒体可以营造情境,烘托心境;其次可以培养兴趣,催生情趣;最后可以引导移情,教会鉴赏。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教学

美术鉴赏课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引导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鉴赏享受,并能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到位,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多媒体对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美术鉴赏课堂引入了多媒体会使其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在文字与图片的组合中,在有声读物与动画、视频资料的渲染下,美术鉴赏课会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会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师生双方均进入和谐的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一、境由心生——用美的心灵去发现美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其他各种体验和活动都带上情绪色彩的、比较微弱而长久的感情状态,它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与情绪。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心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左右人们的审美感情,起着反衬与烘托的作用,美术作品的美有时正是在良好心境的关照下而灼灼生辉的。可见,良好的心境在学生的鉴赏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而特定的情境恰好可以达到优化人的心境的作用。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上,营造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事实证明,运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类知觉是通过不同的感觉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加工各类信息的,在多媒体中,信息表征主要作用于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涉及到的有声语言(包括字幕文字和声音文字)、图像与音乐等,这是一种形象的知觉场,是教学重要的辅助背景。这种辅助背景在课堂上就表现为特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起到良好的触动作用,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境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导入这个环节,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导入得法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鉴赏的准备,使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从而形成有利于鉴赏的良好的心境。例如,在讲授“新艺术的实验 — 西方现代艺术”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2004年引人注目的“中法文化交流年”,先播放电视新闻录象,以镜头切换的形式,依次展示“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在北京展出”、“埃菲尔铁塔”、“现代建造工艺”、“新时代的象征”、“西方现代艺术”等场景。这样就会使学生随着声音、图像等的变化,内心深处掀起美的涟漪,良好的鉴赏心境自然就形成了。
此外,良好的心境还来源于教师通过多媒体巧妙运用所产生的美妙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电脑microsoftpowerpoint进行美术鉴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要追求一种“动”(生动直观的电影播放)、“变”(多样变化教学手段)、“趣”(妙趣横生的媒体转换)、“美”(美不胜收的构图变幻)的神奇效果,这样不但会产生强烈的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而且会把广大学生带进一个理想的艺术教学境界,教学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会充分体现 “鉴赏教学”的现代教育特色。
二、趣由情引——让美的眼睛去欣赏美
运用多种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美的形象性特点,决定着人们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情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情趣包含着比较复杂的情感倾向,因此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往往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对某一事物的情趣会给人以发现其魅力的眼睛,特别是在鉴赏活动中,情趣更起着引导与强化的作用。而美术作品其本身蕴含着内容、情节、形象、色彩等特殊的魅力和独到的形式美,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就会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良好情感状态下形成情趣。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时,为了收到培养学生情趣的良好效果,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出示内容热闹的画面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播放画外音:“这些人在干什么?”“写什么信引起了这种大笑的场面?”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情感投入的过程,为了保证学生思考的顺畅性与方向性,教师可播放课前收集的反映这幅画的历史背景的音像资料,来形成学生的理性认识,以此推动意趣的形成:画上反映的是17世纪土耳其皇帝要一批哥萨克人脱离俄国而归附于他的史实。这封信表达了这些家奴出身的勇武强悍的哥萨克人虽流落异地,却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从不想离开自己的家乡的思想感情。画上就描写这些性格豪迈的查波罗什人在首领的授意下,正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的情景。回信的措词相当尖刻,既表达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嘲笑了对方的收买用心。画家以集体拟信这个场面,来展现各个人物的不同姿态、形状、性格和表情。站在中景中间桌子后面的八字胡老人,正用手指向后方点点,表示要在信中给土耳其苏丹“撒上点胡椒面”。当时由于首领说了这句挖苦话,引起了在场人的哄堂大笑。画上所展现的正是这一大笑的瞬间。接着可以出示作者列宾的资料,以此使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列宾是19世纪俄国最出色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常用自己的美术作品去表现、去歌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鉴赏很容易使学生在意趣的推动下,把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看成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对象。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美术的造型知识解读它们,既使学生从观察、分析、思考中学习了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知识,也使他们从观察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

三、同化建构——以丰富的经验扑捉美
意义的生成是建构主义强调的焦点,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者通过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发展智能,建构自己的“经验现实”。 实际上,鉴赏能力的形成,也是学生个体内部知识建构的结果,所以美术鉴赏应从主题的生成、探究问题的产生上先行关注学习的生成。鉴赏学习不是看看图片、听听讲解,知识经验不是这样一种由外而内的“输入”,而是学习者的审美经验体系在教师所营造的环境中的自内而外的“生长”。 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可以营造一种通过师生互动而使学生的思维随情境而向四方发散联想、想象,智慧地火花不断被点燃的良好氛围,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像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样可以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收获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深入挖掘、展现作品的主题,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生成鉴赏的意象。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往往是画中有情、情中有景,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主题。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教师就应在教学中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这正是建构的基础。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把蕴含在“无我之境”中的主题发掘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才会在激活学生的鉴赏认知结构的前提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利用多媒体巧妙设疑,使学生在思考、解决的过程中鉴赏。例如,在讲“大河之源一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这一课时,就可以通过展现涉及有关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对艺术起源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以加深对古代埃及文明以至整个世界文明的理解。这样就会为学生的鉴赏活动提供必要的背景性知识建构。
四、互生共鸣——让美在心灵深处绽放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情感的表现力的领悟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因素。美术鉴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鉴赏主体与鉴赏对象的情感交流、互生共鸣的精神感知过程。这种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就是鉴赏活动中的移情。可以说,移情能力是一种内在的鉴赏能力,这种能力会使学生自然而主动的捕捉到作品丰富的内在美。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则美术鉴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多媒体成为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的移情能力就会很容易形成。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教师要多方收集资料,精心设计课件,以通过多媒体促进学生在这方面的和谐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利用多媒体来训练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审美移情能力:用多媒体展示若干图片:第一幅波提切利的《春》,画面上到处洋溢着春天的诗情画意。芳香袅袅的风吹拂着结满金色果实的橙子林和树木间的羊齿叶,它们不断的颤动闪烁出光影;郁金香、银蕾花、水仙等鲜花,犹如织在地上的刺绣,遍地盛开。第二幅,柯罗的《阵》,透明、银灰色的画面,在学生的眼里呈现出迷茫的状态,似乎使他们听到阵风呼呼作响,感受到大自然丰富的生命,活跃的脉搏,在心灵上唤起健康与美的情绪。第三幅《梅杜萨之筏》强烈的明暗对比,强烈的运动感和悲剧气氛,令人触目惊心。画面以昂扬的激情赞颂了人与命运抗争的救生意志,揭示了波旁王朝的腐败和黑暗,唤起学生对封建统治的憎恶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而当《蒙娜丽莎》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们仿佛沉浸在恍惚之中,她那恬静的双眸以及脸上呈现出的谜一般的微笑,分明感觉到画中的某种生命复活起来:她那高贵、纤细、美丽无比的手,象牙雕刻般的手指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以及衣下流动着的曲线美,充满了惊人的力量,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了令入神往的韵律。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线条、音响、光等信号,产生立体感觉,唤起丰富的表象,从而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能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艺术美,并能在期间产生良好的移情能力;其次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多媒体的运用尺度,使学生逐渐形成并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敦杰等 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 海南出版社 2004.4
2、吴廷玉、胡凌 绘画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3、鲁道夫•阿恩海姆 视觉思维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年版
4、(美)林,格朗伦德著 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
5、张晓涧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 中国美术教育 2006,0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
美术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美术学(理论研究))上一篇: 返回列表下一篇:

继续阅读

热门标签